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二组展示罗冰红、廖柔佳、黄雪靖、陈小雪、蒋萌、刘玥、代宇是金融行业的“看门人”,国家信用评级对于国际投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揭示信息的重要工具,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使其预估风险、合理选案,更规避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家风险:一般由国家层面的因素导致的国际违约及投资损失,可源于政府或政府控制的企业主体(国家主权风险)、社会文化因素或不可抵抗的自然因素等。国家信用评级:是对全球投资中的国家风险进行的准确量化评价,也是控制和防范国家风险的前提,作为衡量一国能否及时偿还其国际债务的重要指标。国家信用评级机构按主体的性质不同主要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官方和半官方机构、非政府组织、商业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享有最高地位、信誉以及市场占有率的商业机构中的三大机构为、和。世界上主要的国家信用评级机构大多来自美国,如穆迪和标准普尔。惠誉属欧资国际评级机构。中国也在发展自己的评级机构,但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国内,目前是国内唯一从事国家信用评级的机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比较:(一)历史和评级范围穆迪标准普尔惠誉成立时间190018601913控股资本美国美国法国评级范围涉及530多个国家和次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涉及128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涉及100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外国货币和本国货币债务评级重点领域机构融资企业评级金融机构(二)评级期限与等级划分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信用等级数91012信用等级长期投资Aaa/Aa/A/BaaAAA/AA/A/BBBAAA/AA/A/BBB投机Ba/B/Caa/Ca/CBB/B/CCC/CC/C/DBB/B/CCC/CC/C/DDD/DD/D短期投资P-1/P-2/P-3A-1/A-2/A-3F1/F2/F3投机Non-PrimeB/C/DB/C/D(三)信用等级评价指标和方法穆迪穆迪公开的评级方法比较松散,更改的频率较高,主要是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评定。穆迪公司的分析师和评级委员会与评级对象进行电话会议,广泛收集资料,以获得被评级对象全面的了解。穆迪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性因素、经济基本面和外债三个部分,其中定性因素主要是对社会关系结构的考察,经济基本面主要是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分析,而外债部分主要强调外债对出口和GDP的相对比重。标准普尔标准普尔同样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8个类别的国家风险进行评估。其中,定性分析的核心是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政治风险,定量分析的核心是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绩效,包括经济结构、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外部流动性、财政负债及机动性、货币政策稳定和灵活性等各项指标的测算和评价。此外,标准普尔还将许多其他因素纳入国家信用风险的考虑范畴,如可能转化为国家债务的私人债务、国际流通手段等。惠誉惠誉的评级以双方合作的形式展开,对被评国家政府官员的调查问卷形成惠誉访谈的基础。目前,惠誉的评价体系包含14类指标,囊括了政治、宏观经济、金融与负债、教育、人口等因素。(四)国家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建议1.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发挥指导和预测作用评级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动态分析,优化评价方法,降低评级误差。因而,如何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市场状况采取不同的评级方式和指标,从而起到信用评级机构应有的指导和预测作用成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任务。2.降低依赖性,防范“评级失灵”信用评级机构因为特有的专业性、行业特殊性,在发展历史上主要是以维护“声誉资本”、促进市场竞争为出发点的行业自律,形成了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却缺乏应有的行政监管和法律责任承担。因而,对于信用评级机构,应当从内外检察、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评价流程和记录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加强外部行政和法律监管。对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减少对评级机构的盲目信赖,防止对评级结果的单一援用,甚至完全用评级代替风险评估的倾向,降低依赖性,从而防范“评级失灵”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3.打破评级垄断,创造中国话语权当前,信用评级机构常被称为“美国第二证监会”,或者“美国金融霸主”,这是因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出自美国。这实际上是将美国一国的国家意志、法律法规、标准自动地延伸到了世界各主权国家,是一种对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安全与主权的侵犯、危害与威胁。因而,包括欧盟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迫切需要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从而增加自身在评级市场和国际投资领域的话语权。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刚刚起步,面临着很多问题。2010年中国的大公国际发布了首批50个国家的信用等级,与三大评级机构相比,一半以上的国家存在明显的级别差异,反映出风险认知和评价模型、过程的差异。此外,评级市场的开放造成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资本渗透,而中资评级机构却没能在美国等境外国家开展业务,评级资质、市场信誉、市场开放度等不对等状况使得中国的评级机构发展受限。不仅如此,中国的国家信用评级机构还面临着很多的内部风险,如缺乏统一、透明、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专业人才匮乏、评级技术落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中国在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评级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和教训,创新评级模型,克服技术难关,增强中国在国家信用评级领域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从而维护国际投资中的企业和国家利益,减少资产损失,保障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本文标题: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