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贵州省情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教学要求:1、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变化。2、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3、贵州工业发展概况及其工业结构特点及优势产业。4、贵州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现状。5、贵州的旅游特色及旅游线路。6、贵州城乡建设概况。第一节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产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一、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解放前,贵州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经济十分落后,常以“人无三分银”来形容贵州人民的生活。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当然由于贵州经济的基础薄弱,同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省区相比,还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地区。但是贵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开发基础。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使全省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在城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商品流通基本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局面;贵州经济的所有制形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的投资已占全省的40%以上。通过计划、价格、投资、财政、金融、流通,以及社会分配、社会保障、政府职能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经济逐步走上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继2000年突破1000亿元、2005年突破2000亿元、2008年突破3000亿元、2010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后,2011年又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701.84亿元,比1978年增长21.66倍,比1949年增长104.75倍。三、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结构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194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3.0:12.5:4.5,按比值大小排列,三次产业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农业)占绝对优势。1992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5.9:35.7:28.4,排序变化为二、一、三,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超过农业。199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7.2:31.9:30.9,排序又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成为二、三、一排列,第三产业(服务业)超过农业。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2.3:41.4:16.3,成为三、二、一排列,第三产业(服务业)超过工业和建筑业、农业。2011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6.4:40.9:12.7,仍保持三、二、一的格局。•四、主要特点•(一)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二)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增强。•(三)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四)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五)发展阶段进入跨越期。•(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第二节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指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村经济是指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包括农村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业的一般特点是: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其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贵州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山区自然条件,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①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与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结合,使得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有利于农业多元化生产。②立体性比较强。贵州地形起伏较大,西部海拔最高2901米,东部最低148米,许多山地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农业也呈现出立体性。③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约2/3,石灰岩风化较慢,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加上山高坡陡,一旦植被被破坏,会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土壤被冲走后就很难恢复。④自然灾害频繁。贵州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秋风、凝冻、冰雹。还有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每年均有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一、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1、经济总量成倍增长。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贵州已于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人均达到300千克)的历史性跨越。3、亩产提高。4、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09.30元增至2011年的4145.35元。•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部门年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1949年67.512.420.10.01978年79.13.916.90.12006年58.14.234.02.0•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构成中,1949年,以种植业为主,渔业十分单薄。1978年,种植业发展较快。2006年,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渔业比例上升,增加了服务业,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看:1949年91.7:5.6:2.7,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种植较少;1978年为84.9:9.7:5.4,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种植比例增加;2005年为64.0:17.1:18.9,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继续下降,经济作物特别是其他农作物种植比例继续上升。说明贵州粮食实现农村人口基本自给后,正向着增加特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稳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长高于粮食作物,油菜籽和烤烟成为大宗产品;其他农作物种植,呈现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一)种植业贵州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粮食作物有禾谷类、豆菽类和薯类三大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烤烟、茶叶等为主;果树类以桃、李、梨、柑橘、苹果等为主。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是:黔东北为甘薯、油菜、花生、板栗等;黔东南为水稻、油菜、西瓜等;黔南为水稻、油菜等;黔西南为茶叶、甘蔗、柑橘、芭蕉等;黔西北为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二)养殖业养殖业是贵州农业中发展最快、地位最突出的行业。其中的畜牧业有牲畜饲养、猪饲养、家禽饲养和其他畜牧业,渔业有内陆渔业。1.畜牧业生态化进程加快品种方面形成了贵州马、关岭黄牛、贵州黑白花奶牛、贵州白山羊、威宁绵羊、关岭猪、香猪、竹乡鸡、平坝灰鹅等优良品种。正在开发生态畜牧业,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还实施了岩溶地区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加快特色畜牧业基地县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贵州畜牧业不断发展,肉类总产量由1950年的4.33万吨增至1978年的12.80万吨、2011年的179.9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29乙元增至1978年的4.64亿元、2011年的381.95亿元。2.内陆渔业特色鲜明养殖的品类有鱼类和水生经济动物。华鲮等为名贵鱼,鳗鲡等为珍贵鱼,华缨鱼等为特有鱼。引进的有罗非鱼、荷包红鲤、元江鲤、荷元鲤、革胡子鲶和银鱼等。水生经济动物有受保护的大鲵和蛙类、龟鳖类、虾蟹类等。形成以冷水鱼为主导的特色渔业、以名贵鱼为支撑的优势渔业、以鱼钓乐为情趣的休闲渔业和以稻田为基础的生态渔业。(三)林业和生态建设贵州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造林绿化步伐加快。1999年以来,按照国家林业“六大工程”的总体部署,贵州以退耕还林为重点,陆续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优先发展生态林,积极发展商品林。目前形成了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森林体系。林业发展中,探索了林竹、林纸、林草、林药、林油、林茶、林果、树木和香料、树木和花卉、乔木和灌木等结合的商品林发展模式,促进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林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结合;加强了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以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名特优经济林、竹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等商品林得到较快的发展。全省林业总产值已由1949年的0.80亿元增至1978年的1.07亿元、2011年的46.66亿元。•三、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一)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1.农业机械化•2.农业电气化•3.农业水利化•4.农业化学化•(二)农业生产技术广泛更新•1.基本农田建设•在2011年,投资8.07亿元,建成标准农田76万亩。•2.农产品品种改良。•3.农业适用技术推广。•4.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三)农业产业体系正在优化。•(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贵州农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业经营管理更为科学。•(五)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四、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一)农业产业化的启动。•(二)农业产业化的规模。•(三)主导产业•茶叶蔬菜马铃薯特色杂粮水果中药材竹养殖产品•第三节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指第二产业。可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又可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一、贵州工业发展概况解放前,贵州工业十分薄弱。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力大为增强,到21世纪初,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地方资源为依托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857.17亿元,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429.63倍、21.95倍。贵州工业产品的发展已进入自主开发的创新阶段。“六五”以来,省级产品开发项目达到6000项以上,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价值都有提高。工业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和技术改造(调整搬迁)等成就显著。贵州工业发展的特点表现为:①产业梯度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包括能源工业、采掘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烟草工业等支柱产业,黑色和有色冶金、化工、建材、信息产品、饮料、农副产品和食品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和医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接续产业的产业梯队。②资源型产业特色突出。轻工业以烟草、粮食、肉食、油料等农副产品和中药材为原料,重工业以能源、矿产资源为基础,形成了较全面工业体系和类别,为发展资源转换型加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③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逐步由粗放型转向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趋零、环境保护加强、综合效益提高的集约型。④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虽然贵州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较后,但国防科技整体实力仅次于四川、陕西,居第三位,航天、航空工业规模最大;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三大磷及磷化工基地、十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规模最大的铝厂、钛厂、钎钢厂、钢丝绳厂、锰系铁合金厂、人造金刚石磨具磨料厂等,精密导轨磨床、海绵钛等产品全国独家生产,铝、锑、工业硅等产品名列前茅。⑤经济外向化程度提高。外商投资从无到有,采用合资、合作、独资、股份制等形式经营;到沿海地区兴办窗口企业;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即与轻纺工业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化道路。工业结构的特点:①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2011年,全省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3.3:66.7,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着绝对优势。②从行业结构来看:2011年贵州工业有3个门类、37个大类和若干中小类。其中优势产业是以卷烟白酒为重点的轻工业;以水火电结合的电力工业、采选矿结合的煤炭工业、以铝为主体的有色冶金工业、以磷为代表的化学工业等重工业;以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特色
本文标题:贵州省情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