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李井小学吴伟欣一、基本情况:本卷为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应考39人,实际参考39人,及格29人,优秀15人。二、答题情况:总体来看,学生答题情况不够好,发挥一般。此次质量检测,共分六道大题,总分100分,下面逐题进行分析:第一大题填空题。学生得分在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者缺乏认真分析的过程,以致于计算错误,填空出现错误。第二大题选择题,学生得分不高,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理解不够,或者缺乏认真分析的过程,以致于理解偏颇,选择出现错误。第三大题判断题,学生平均得分在一半以上,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如:第2题“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第9题“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或理解不够造成的。第四大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部分学生做得不错,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但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做对,主要是因为解比例掌握不熟练,失分较多。第五大题,解决问题。第1题、第2题、第3题失分比较多,这些题都是很容易错的。有些同学不理解题目就做题,有的是不认真审题。三、不足:1、正比例和反比例区分不够,需加强训练。2、圆柱和圆锥的知识须加强训练。四、改进措施:通过本次测试,我认为今后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继续加大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特别是圆柱和圆锥知识的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2、加强题型练习,训练学生解题技巧。3、加强应用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李井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一、工作目标。小学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工作思路。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2、按教导处要求,本学期活动4次。原则上3、4、5、6每月1次。三、工作措施。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数学教学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2、严格按教导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防止两种情况:①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②“死记硬背”,全盘照搬。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四、活动安排。月份集体备课内容负责人3六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4五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5四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6二、三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李井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有道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形式和做法:1、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应按“集合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2、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以年级为单位,在各自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四、“集体备课”活动的安排顺序表:月份集体备课内容负责人9六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10五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11四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12二、三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稍复杂的方程第一课时稍复杂的方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1。练习十二的第1——3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解方程。X-2.5=100.4X=123.2+X=40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二、情景导入: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三、探究新知:1.师: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老师可以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师: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4.探究求解过程。1)生: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3)最后求出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4)2X-20=4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同学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5.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②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④检验并写答语。)四、巩固拓展:1.P66第1题解下列方程3X+6=182X-7.5=8.516+8X=404X-3x9=292.P66第2题五、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P663板书设计:稍复杂的方程例1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黑色皮块数x2-4=白色皮块数2X-4=202X-4+4=20+42X=242x÷2=24÷2X=12答:共有12块黑色皮。《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一、从简单习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练习填空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二、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性。让学生当小老师,从问题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3,最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三、教会知识,不如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地球的表面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以练习题中看图列方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总之,这节成功之处是教会学生好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教师的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活动一:认识商的变化规律(1)学生口算,把算式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师:同学们,前一单元咱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叶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计算学的很棒,老师也带来了几道口算试题,咱们一起来算一算,好吗?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出示口算卡片200÷2=200÷20=200÷40=16÷8=160÷8=320÷8=生:快速抢答后把这六道算式进行分类。(指名板演师帮忙调整)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生:相同的数。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4)每个学生各写一组除法算式(2-3道),验证这两个商的变化规律的普遍性。2、活动二:认识商不变规律(1)学生口答出表格中的商,然后观察表格,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4人小组内合作探究。被除数141402805605600除数2204080800商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请同学们口答出商是多少。师:你发现了什么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4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