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先秦文学-课件共241页PPT资料
第一节《诗经》概说一、《诗经》的产生年代二、《诗经》的编订和体制三、《诗经》的功能四、《诗经》与乐舞的关系五、《诗经》的传播《诗经》的编订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诗经》的体制《诗经》本来有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笙诗,有目无辞,故现存305篇,都是歌词。根据乐调和内容不同,分风、雅、颂三类。风指十五国风,各诸侯国的土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诸侯国的民歌,共160篇。雅,朝廷正乐,指西周王畿乐歌,有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乐歌,多为舞曲。有周颂31篇,鲁颂4,商颂5。“风”主要是各地民歌,国是地域的意思。其中周南、召南偏在南方,具有南音的特点,故称“南”。“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是在以朝廷为代表的各级官府场合演奏的官乐。其中“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作者主要是贵族官吏,“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对先君先祖的祭祀、祈祷和歌颂,只有个别篇章记述了农业生产状况,具有史料价值《诗经》的功能《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主要用于宗庙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具有典礼、讽谏、娱乐、外交等功能。陈诗观风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秦以后《诗经》的传播汉初传授《诗》有四家。今文三家:齐诗辕固生鲁诗申培公韩诗燕人韩婴古文一家: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今文诗三家南宋以后失传,今传本为毛诗。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宗教祭祀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功绩。如《噫嘻》《丰年》、《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农事诗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如《七月》等。宴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飨为主要内容,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体现周初靠血缘亲缘关系、礼乐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巩固统治的目的。如《小雅·采菽》赞诸侯来朝周王赏赐,《彤弓》赞周王宴会赏赐有功诸侯,《小雅·鹿鸣》等。怨刺诗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反映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变风、变雅之作,反映丧乱,针砭时政。如《雨无正》(《小雅·节南山之什》),《何草不黄》,《伐檀》《硕鼠》、《墙有茨》《南山》《载驱》、《黄鸟》等。征役诗或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强烈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或写征夫厌战、思妇闺怨情绪。如《卷耳》《伯兮》《东山》《采薇》婚恋诗比重较大,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恋爱约会),《周南·汉广》《秦风·蒹葭》(爱情可望不可即),《鄘风·柏舟》《郑风·请仲子》(恋爱受阻)《谷风》《氓》(弃妇)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三、《诗经》的形式四、《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句式、结构、语言特点基本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或有二言至九言的各种句式。四言为二节拍,节奏感强,韵律整齐。篇章结构上用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词、叠字的运用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宋朝朱熹在《诗集传》中的说法流传最广: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郑玄《周礼》“大师”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郑众(郑玄《周礼》“大师”注引郑众语):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第四节《诗经》作品选读一、《周南·关雎》1关于“周南”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南为古国名,在今陕西,周王把它分封给周公旦、召公奭做采邑。②方玉润《诗经原始》:周是地名,在雍州岐山之阳,南即周以南之地,召亦地名,为召以南。2关于关雎3①闻一多《诗经通义》云:鸠,比喻女性,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笃于伉俪之情。故诗人用以起兴,比喻淑女之宜配君子。②雎鸠本是凶猛之鸟,《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象征男子求爱,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并视“关关雎鸠”为雄雌和鸣,以喻夫妻和谐,雎鸠由猛禽转变为贞鸟,这是由历史变迁而造成文化误读的范例。用鸟的食鱼、啄鱼来象征男子求爱,有征服与占有异性的意义在内。而汉代早已由野蛮转向文明,那种野蛮的性掠夺、性征服,自然不能被儒家君子所赞成,于是鱼鹰转换为具有“鸳鸯之性”的鸟,这种误读,反映了民族社会生活及婚姻观的变化与民族追求和谐、温柔的心理趋向。另如:将钓鱼与嫁娶联系在一起《卫风·竹竿》“藋藋竹竿,以钓于淇。——《毛传》云:“兴也,藋藋,长而杀(纤小)也。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召南·何彼秾矣》:“其钓维何?维斯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郑笺:“钓者以此有求于彼。何以为之乎?以丝为之纶,则是善钓也。以言王姬与齐侯之子以善道相求。”孔颖达《正义》说:“其钓鱼之法维何以为乎?维以丝为绳,则是善钓。以兴其娶妻之法……”讨论: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此应如何理解?二、《周南·芣苡》1解题本诗是一曲妇女集体劳动生活的赞歌。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家妇女兴高采烈采集车前子的劳动画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艺术特点A全诗色调清丽,风格明快,意境非常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妙,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B全诗纯用赋的手法直接描写劳动扬景,语言极为凝炼准确,通篇只换了“采”、“有”、“掇”、“捋”、“袺”、“襭”六个不同动词,条理清楚地再现了采集车前子先拾、后捋直至兜起衣裳襟满载而归的劳动进程,生动描绘了轻快利索的劳动姿态,传达了采集者的喜悦心情,而重章叠句的运用,也使全诗造成一种急促明快的节奏和回环往复的悠扬曲调。三、《卫风·氓》关于邶风、鄘风、卫风。卫地原来是殷商故地,武王灭殷,占领殷都朝歌一带地方,三分其地。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卫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故其诗多称淇水。《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诗通过弃妇自述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直至被休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遭遇,深刻批判了夫权制,同时对男尊女卑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讨论1结合作品,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2此诗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四、《邶风·谷风》五、《王风·君子于役》六、《秦风·蒹葭》七、《豳风·东山》八、《豳风·七月》1解题《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2思想内容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3艺术特点A《七月》直赋其事,用赋的手法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风俗景物和奴隶的生活结合起来,朴实、生动地描摹了西周奴隶的生活状况。B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诗中对奴隶和奴隶主在衣食住等方面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把鲜明的倾向性熔铸于朴素的描述之中,精确地展示了两大阶级的锐对立,表现了对现实的清醒态度和批判精神。C《七月》在叙事中运用景物衬托和暗传的手法来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曲折地吐露了奴隶们不平和愤怒的感情。作者还特别着重于风俗景物和节令变化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幅风俗画,在这表面平静而细致的画面中,暗传出奴隶们的仇恨和忧伤。D《七月》首创民间歌谣十二月歌的形式,诗中不拘泥于时间的先后顺序,但全诗在章法结构上仍然是脉络清楚,层次井然。九、《小雅·采薇》本诗写一个服役士兵在出征归途中对戍边生活的回顾及其哀怨,表现了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错综心理。在艺术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成功运用叠字和叠句。其叠字或抒忧愤的感情,或摹事物的状态,或绘自然景色的特征,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并使声调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叠句有复叠也有错综。复叠的句子,感慨往复,深化了思乡的殷切心情;错综的句子,更换了几个字,巧妙地从薇菜的生长过程暗传出季节的变化推移,表达了戍期漫长久役不归的忧愤。二是即景抒情。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写得明畅绮丽,情景相生,恰到好处地把士兵久役将归时悲喜交集的“今”“昔”之感,生动真切地合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十、《大雅·生民》《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叙述周氏族发祥和创业的史诗,其中《生民》叙述了周族始祖后稷诞生、成长、发明谷物和安家立业的事迹,表现了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艺术特点:1《生民》运用了神人结合的夸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的文化英雄后稷的神异形象。后稷既集中了人类勤劳、智慧、勇于征服自然的美德,又具有神的灵异。这是对种植谷物的发明者的歌颂,体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愿望和信心。2此诗还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借助叠字和排比、对仗句式,按事物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百谷播种、发芽、含苞、结穗、直至收获后舂、簸、搓、淘、蒸的过程和热闹的祭祀场面,刻划细致逼真,层次井然,洋溢着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之情。第2章先秦诸子散文一、时代背景1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256)2“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3百家争鸣第一节概说•司马谈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刘歆十家: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家。•后人九流: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儒——司徒之官道——史官阴阳——羲和之官法——理官名——礼官墨——清庙之守纵横家——行人之官杂——议官农——农稷之官小说——稗官二、诸子散文的体例•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老子》、《墨子》•第二期: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第三期:战国后期专题论著。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三、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1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奇幻、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3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发展并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论说文的光辉典范。第二节孔子与《论语》一、孔子生平与思想1、生平介绍2、思想主张•哲学思想(核心):仁和礼•政治思想:“治国以礼,为政以德”•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美学思想:美善统一,中和•文艺思想:“兴观群怨”二、《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论语》是反映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思想的重要著作,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课件共241页PPT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4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