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1-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县域强“三农”强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8.9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经-2-济发展的开原现象。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1.02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5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3-辽西奋起直追:看义县速度地处辽西的义县是辽宁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44个县(市)曾多年排名倒数第一,2008年以来,义县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硬是以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创造出超常规发展的“义县速度”。2007年,义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7500万元,2008年达到1.5亿元,2009年实现3亿元,实现两年翻两番;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一举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成为全省欠发达县加速发展的一个样板。2010年1至5月份,义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完成20289万元,同比增长95.8%以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义县何以只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打造出了财政收入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度”?义县的最根本经验,就是通过全县对招商引资工作精力的高投入,带来了工业园区经济的快产出;通过引进项目形成产业集群的快发展,换来了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财政收入的大提高。强力推进的园区建设速度。义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做到了“四优先”,即优先摆放领导力量,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优先配备干部,高速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七里河工业园区创造了8个月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共落户企业32家的“义县速度”。目前,随着大批的工业项目落地,园区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2009年,80个1000万元以上新建工业项目落户新区,标志着义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县域工业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全民创业的招商引资速度。义县县委、县政府把依靠工业园区上大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大发展、多就业、快增长的突破口,在全县掀起了举县招商、全民创业的热潮。开展主题概念招商、组织团队招商、实行专业招商等不同形式的招商活动。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入驻企业与关联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鼓励关联企业入驻,做大相关产品优势,拉长产业链条。-4-义县的发展也使当地的农民受益,七里河镇大荒地村农民顾宝军,2008年进入七里河工业园区的辽宁锦兴电力金具公司做电工,如今已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还不一定拿到钱,听说家里有企业招工就来了,离家近农忙时还能照应家里。在这一个月能开1400多元,公司的福利待遇好,活也不累。”周边有200多名农民像他这样也在这工作,从农民变成工人。辽南快马加鞭:现瓦房店模式辽南一向是辽宁的发达地区,辽宁现有的5个全国百强县全在这里。这里曾经是辽南工业重镇,瓦轴、瓦纺等一大批企业闻名遐迩。然而,当市场经济大潮袭来时,全市80%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破产倒闭,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工业重镇变成了工业重负。面对困境,他们全力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发展县域经济的“瓦房店模式”:以航母型重大项目为主导,组建产业集群式联合“舰队”,发展培育现代工业农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瓦房店由此跃居2009年全国百强县第27名,成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几年来,瓦房店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推动县域经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成功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一是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瓦房店多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全国领先的航母型大企业、大项目,形成了以瓦轴集团为龙头的轴承产业集群,以大连化工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及临港产业配套、清洁能源、风电装备、LED光电、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农业发展之路。瓦房店积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机制和举措来发展农业,让农户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直接融入农业产业链条,很好地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融合互动,有力促进了水果、-5-水产、蔬菜、花卉、畜牧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三是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房地产、旅游、物流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瓦房店市在巩固提高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其城市商业业态不断提升,农村专业化市场逐步完善,推动了县域三次产业的协调融合和互动共进。瓦房店市委书记刘兴伟说:“瓦房店市的发展特点和基本经验,被省委有关部门总结概括为‘瓦房店模式’,在全省进行了宣传推广。这既使我们备受鼓舞,又感到压力巨大。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巩固、提高瓦房店模式,力争用三年时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三化”兴经济兴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辽宁省所处的纬度适合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是全国玉米最优产区之一。花生在国际市场上深受外商欢迎,极具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稻米以蓬松柔软、味香适口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辽西地区作为全国杂粮生产较大的区域之一,总产水平居全国第5位。辽宁省的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10位。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农村人均耕地2.7亩,是东南沿海省份平均水平的两倍。然而传统农业县也是经济弱县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县向经济强县转化?辽宁省委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全面推进辽宁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三化”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农业县向经济强县转化的推手。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说,辽宁的县域经济发展要突出农业产业化,即一县一业;工业化,即一县一个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城镇化,即集中抓好县城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形成一县一业在2010年的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政府决定整合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县一业”发展,加快种植业设施小区、畜牧养殖小区、-6-渔业健康养殖小区和林地经济区发展,推动各县(市)确立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事企业1000个,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辽中县养士堡镇,记者见识了棚海的壮观景象:温室大棚一栋连一栋,像大海一样一望无际。养前村支书崔汝宁向记者介绍:“在省市扶持政策激励下,全村几年来共建大棚1260栋,户均两栋棚以上。新建一个百亩棚小区补助由开始的7.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8万元。以养前村为核心的设施农业区已形成5万亩的规模。”村民刘娟说:“我家建了10栋大棚,每棚年效益在2万元以上。”因为带领村民致富做出了成绩,村支书崔汝宁被提拔为养士堡镇副镇长。据辽中县农经局局长刘登文介绍,辽中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菜蓝子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等多种美誉。仅用两年多时间,辽中就新建日光温室万亩规模连片大区3个,千亩规模连片大区17个,形成以果蔬设施农业为主的一县一业。全县日光温室面积已近25万亩,在全省名列前茅。辽中县日光温室建设标准高,大量应用新技术,农民增收显著,日光温室建设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2010年6月26日,第九届中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鞍山·岫岩蘑菇节在岫岩县举办。目前,岫岩县有10万人从事蘑菇生产、加工、销售,占农村劳动力的50%左右;蘑菇生产能力已达2.3亿盘,今年总产量有望达到21万吨,正在向百万吨目标迈进,蘑菇产业已经成为岫岩特色产业。近年来,岫岩县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立县产业,举全县之力推动发展。岫岩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滑菇第一县”;岫岩滑菇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岫岩正在建设的东北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市场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后设计年交易量为20万吨,届时,岫岩-7-将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西丰县委、县政府把鹿业确定为“一县一业”发展的重点,建设全国鹿产业大县。截至目前,全县鹿饲养量7.5万只,占全省的78%、全国的20%,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认定为“中国鹿乡”;鹿业实现总产值12亿元,利税1.5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东港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出一业兴百业旺的“全国草莓第一县”。2009年,草莓生产面积已达到15万亩,产量30.1万吨,产值10.5亿元。其中,出口3万吨,创汇2000万美元。面积、产量、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8.7%、15%、24.7%。草莓总产值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57.4%,草莓生产已经成为振兴东港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东港已有5万多户农民种植草莓,户均草莓收入1.6万元,形成了农业人口人均草莓收入1940元,带动农民就业15万人的“一县一业”产业。工业化:做大产业集群沈阳市是辽宁省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源地。2002年和2004年,沈阳市的法库县、康平县分别提出了建设中国瓷都和塑编城的目标和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法库陶瓷产业、康平塑编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两县经济快速发展
本文标题: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