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辽宁阜新彰武县“抠”出土地保发展
辽宁阜新彰武县“抠”出土地保发展彰武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现场办公随着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沈阜经济产业带桥头堡的彰武县经济发展如虎添翼,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彰武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内涵挖潜”土地节约利用模式,“抠”出土地服务于当地沈彰新城、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贡献了力量。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加速沈彰新城建设建设用地紧张,是当前各地发展经济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正在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彰武县,在加速打造沈彰新城建设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上级下达给彰武县的建设占用地指标540公顷,随着沈彰新城建设的启动,这一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彰武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而在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建设用地缺口巨大的形势下,怎样解决用地供需矛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彰武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并与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协调沟通后,大胆创新思路,采取增减挂钩办法,合理周转指标,以解决用地紧张状况。年初,彰武县国土资源局抽出大量人力物力,组建了一个专门班子和得力人员,积极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分析调查。1月14日至15日,局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先后赴大连和盘锦,考察学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成功经验,收集相关资料。在经过先后5次对沈彰新城用地规划及拆旧方案进行论证和实地勘测后,确定沈彰新城增减挂钩专项规划70平方公里,并形成了初步方案,使市局和省厅对沈彰新城发展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为沈彰新城规划用地进行科学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月1日,县里专门举行了工作方案汇报会,最后经会议讨论确定,沈彰新城起步区及柳河开发治理项目共6平方公里增减挂钩实施规划率先启动。为确保增减挂钩稳步推进,彰武县对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分析,科学选点,充分论证。在彰武县的章古台镇、冯家镇国土所辖区5个乡镇范围内,开展增减挂钩入户调查工作。同时,分期分批编制了挂钩项目区的详细规划,此项工作确定调查地块37块,涉及动迁农户1977户、7227口人。现如今,增减挂钩实施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随之启动的沈彰新城的概念性规划和10平方公里起步区控详规划已编制完成,新城的组织机构已经成立,规划、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柳河水岸治理、商贸物流中心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土地整理挖掘潜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彰武县属辽西北干旱地区之一,十年九旱,且土地十分瘠薄。因此改变雨养农业的种植习惯,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尽快转变致富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显得尤为关键。彰武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杨荣国对记者说:“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土地整理对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彰武县国土资源局探索出了以内涵挖潜为目的的集约土地整理模式,他们坚持“盘活存量就是扩大增量”的开发理念,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让寸土生金。为大力发展避灾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该局全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主导的土地整理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化的调整、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到目前,彰武县国土资源局先后共组织实施了以蔬菜大棚为重点的土地整理项目18个,总面积约4.5万亩,投资近8000万元。全县各乡镇已发展蔬菜保护地面积近4万亩,其中暖棚1万亩,冷棚1.8万亩,产量16000吨,年实现产值近5亿元。保护地蔬菜主要种植茄果类和瓜菜类蔬菜作物,平均每年种植两茬,折合面积5.6万亩。该县在推进土地整理项目中,特别注重项目区的示范作用,确定以哈尔套镇为重点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示范工作,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在土地整理项目确定之初,县国土资源局与哈尔套镇政府确定把黄花村土地扶贫整理项目重点放在保护地生产上,经过县国土资源局下派技术人员深入该村,多次论证和实地考察,落实蔬菜保护地100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1000元。农民切身感到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回报,纷纷称赞:“土地整理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年,彰武县国土资源局又申报了15个乡(镇)的设施农业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2万余亩,目前已有6个乡(镇)约6300亩开始了规划设计,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土地整理工作带动了彰武县设施农业的兴起,逐渐改变了当地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设施农业开始成为拉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本文标题:辽宁阜新彰武县“抠”出土地保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