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积极心理学第三讲--乐观-&-希望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游戏第三讲乐观&希望乐观&希望一、乐观乐观的思维方式是人类五中进化的重要特征,是个体在应对未来时形成的一种能力。乐观的人相信事情总会有好转的时候,具有生存下来的强烈信念。——Tiger(1979)提问:什么是乐观?乐观就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再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相信阳光总会再来的心境。两种不同的“乐观”一种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气质性乐观。“乐天派”痛苦烦恼遗忘快,小孩另一种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乐观解释风格。沙漠中“还有半瓶水”和“只有半瓶水”,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气质性乐观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的总体期望,认为好事情比坏事情更有可能发生。气质性乐观的功能气质性乐观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继续坚持追求所认为的有价值的目标,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断调整自我状态,以便尽可能去实现目标。气质性乐观与身体健康有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可促使药物发挥积极作用和疾病的康复苏轼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入狱、被贬)多才多艺(文学、书法、绘画、美食)邓小平“三起三落”外媒称其为“打不倒的小个子”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顶着周星驰系列电影乐观的小人物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测量气质性乐观工具——生活定向测验(LOT)题目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1.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常常期望最好的结果543212.对我来说,如果事情有出错的可能,那么实际上就会出差错543213.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乐观543214.我从不期望事情会朝我希望的方向发展543215.我从不指望好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543216.总体来说,我更期望好的事情而不是坏事情发生在我身上543211.3.6正向计分2.4.5负向计分最初用于父母测量孩子的气质性乐观LOT测量的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其特点是总体上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望。乐观解释风格Seligman(1998)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而不是普通的人格特质。悲观的人则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比如个人失败乐观的人把消极实践或体验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特殊的因素,如当前的环境等乐观的人会说,考试没考好是因为出错了题目,考场空气不新鲜所以不能集中注意力,悲观的人会说自己的专业课没学好,或自己比较愚钝。练习:在尴尬中学习乐观你的老板或是你的老师在走廊上遇到你,没有跟你打招呼,甚至根本没注意到你。你会怎么想??悲观的人她讨厌我。我应该被人讨厌。毕竟我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知道的。我将要被开除了(或考试不及格)。如果我聪明一点,这事儿就不可能发生了。我永远不可能支持我自己。我会卑微孤独的死去。乐观的人她今天心情不好。她很匆忙。她在想别的事情。她没戴眼镜,她可能是高度近视。她可能没看见我。我刚刚换了一个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新发型。我长得太好看了,以至于让人产生了距离感。归因理论海德于1958年提出归因理论。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归因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对应两种倾向的人:内控者: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事件发生的原因,行为时受自己支配的。(学习好是因为自己聪明、自己努力)外控者:认为事件的发生与自己无关,而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考得好是因为题目简单、老师教得好、自己运气好)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考试成绩好的不同归因结果原因可控不可控内部努力能力、身心状态外部他人影响任务难度、运气人们存在两种归因倾向:1、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2、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内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外因)。在客观公正的判断下,多将积极事件归为内因多将消极事件归为外因乐观的影响因素父母心理健康水平对子女的鼓励和奖励乐观的父母常有乐观的孩子挫折经历那些人生路坎坷,经历过重大挫折的人,如果能从不幸中走出来,其乐观和坚韧性会得到巨大提升。挫折经历使其更专注当下的幸福,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并获得成功。挫折是财富(吃一堑长一智,吃亏是福)乐观最大的敌人——悲观主义悲观的人容易抑郁和焦虑杞人忧天悲观的人容易被困难打倒愚公和智叟悲观的人容易自我否定将失败归结于自己能力不够、性格不好悲观的人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厌世、自伤如何改变悲观主义1、转移/远离喊停:用手拍桌子大声喊“停”,在纸上写个“停”字一直看着它,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放松:深呼吸、听轻音乐、看电影、娱乐提醒自己,悲观的解释仅是一种可能,或事实的一角,并非全部事实。如何改变悲观主义2、换种方式解读现实接受事物的好坏两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危机=机遇、挑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不行,我不会,怎么办”改为“试一试”(乔布斯永不停止尝试)3、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驳ABC理论(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悲观主义)A事件:朋友不打电话给我B信念:他不在乎我们的友谊,因为我总是令人厌烦C结果:我的心情变得非常糟糕辩论步骤1、寻找证据?可以找出他在意这份友谊的证据,如过去1年中我们每周见面2-3次;2、其他可能?他可能在忙别的事情,或遇到了麻烦;3、隐含意义?就算他不在意这份友谊,也不是世界末日,我还有其他朋友,生活继续;4、功用?如果认为他因为某些暂时的麻烦而不是我的某些消极个人品质才不给我打电话,这样想是否更有用?效果:我现在感到快乐多一点,抑郁少一点如何改变悲观主义11种常见不合理信念VS合理信念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4、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是很可怕,也是很悲惨的。受挫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喜欢某事可以试着去改变它;如果无能为力那就试着接受它。5、不幸福、不快乐是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个人无法控制。不是外在因素而是对外在事件的评价决定人的主观幸福感,通过改变悲观的评价态度,人是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的。11种常见不合理信念VS合理信念6、我们必须非常关心危险可怕的事情,而且必须时时刻刻忧虑,并注意它可能再次发生。对危险可怕的事情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不可过分忧虑。7、面对困难和责任很不容易,倒不如逃避较省事。逃避只是暂时摆脱了情绪困扰,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困难和责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8、一个人应该要依靠别人,且需要找一个比她强的人来依靠。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别人至多只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你,但不能代替你生活。安全感的获得还是得依靠自己能独立自主。9、过去的经验决定了现在,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过去已成历史,但并不决定现在和将来,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11种常见不合理信念VS合理信念10、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也要为他人的问题感到悲伤难过。对于他人的的问题,我们可以表示关心和同情,有能力时不妨伸出援手,但如果帮不上忙也不必过多牵涉或是自责。11、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就会很痛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有正确而完美的答案,对于那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不必穷究到底,更不必因为得不到完美答案而痛苦伤心。但求够好,不求最好。4、增强抗挫折能力不做生活的受害者(命运不公平,尼克·胡卓)不幸变财富(挫折时人生最好的大学,曼德拉)学会失败,总结经验(犯错是人生的一部分,一旦你不再犯错,就应该开始警惕了,因为这意味着你没有进步,没有学到新的东西)如何改变悲观主义中文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别名曼德拉出生地南非特兰斯凯逝世日期2013年12月5日毕业院校海尔堡大学,金山大学代表作《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外文名NelsonRolihlahlaMandela国籍南非出生日期1918年7月18日职业南非总统(1994-1999年)主要成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93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93年)、南非国父代表作品《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南非终身名誉总统。因脸上常带有笑容,被南非人民称之为“微笑大使”。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当地时间2013年12月5日20点50分,曼德拉因病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曼德拉84岁时曾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主题是监狱生活。在27年的铁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85岁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在这位尝过近30年牢狱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5、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积极自我暗示菜单催眠(马丁花园)如何改变悲观主义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第三讲--乐观-&-希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8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