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8.2共圆中国梦-教学用3
认真阅读课文111页至117页,思考下列问题:一、圆梦大舞台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2.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途径)3.为什么要发扬奋斗精神?二、自信的中国人★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源自什么?(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理由)▲2.自信中国人的表现是什么?(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哪些特点?)★3.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圆梦大舞台】生活富裕、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等。父母的“中国梦”收入更高、生活更富裕、家庭更美满、环境更美丽等邻居的“中国梦”教育资源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师生关系和谐、全社会尊师重教等老师的“中国梦”运用你的经验P11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运用你的经验P111个人得的努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教学目标探究与分享P112新时代我国取得的輝煌成就富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等民主中国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协商民主全面展开,法治国家、政府、社会建设相互促进,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文明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得到彰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和谐中国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等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补)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P111-112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P112ph2★2.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P112ph3▲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2.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关链接P11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P113ph1★2.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层面)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P113ph2▲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层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①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P112ph2②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2ph3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113ph1④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P113ph2★2.怎样实现中国梦?(途径)(国家层面)3.为什么要发扬奋斗精神?P114ph1①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④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P116ph2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相关链接P114【自信中国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P117★1.中国人为什么可以自信?(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什么?)P114ph2(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自信中国人有哪些表现?P115ph1-ph3(1)对国家有认同(2)对文化有底气(3)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①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②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P115ph1(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一个自信的中国人,①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③讲好中国故事,④传播好中国声音,⑤阐发中国精神,⑥展现中国风貌。P115ph2一个自信的中国人,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②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P115ph3(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3、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P115-117(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2)不妄自尊大,也不故步自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P116ph1(3)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胸怀理想又求真务实,既满怀激情又锲而不舍。P116ph2(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P117ph1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民族复兴图景,镌刻着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身影。少年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P116ph28.2共圆中国梦圆梦大舞台为什么能实现中国梦自信的中国人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原因)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怎样实现中国梦自信的中国人应有的表现课堂总结1.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A.自我革新道路B.改革开放道路C.中华民族复兴道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三个“起来”直抒胸臆,激起了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让更多普通的中国人感受前所未有的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要坚持()①道路自信②理论自信③制度自信④文化自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D3.“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A.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力B.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C.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D.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C4.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的心态。①理性平和②不卑不亢③开放包容④妄自尊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B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6.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启示我们要坚持()C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D8.《环球时报》发布的全球调查显示,在国外受访者中,30.3%的人认为用“自信”形容中国的国际形象最为恰当;60.0%的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40.8%的人认为中国与自己国家未来10年会形成“合作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下列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C3.材料一: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让观众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热血澎湃、欲罢不能。据央视数据显示,该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说明了什么?材料二说明什么?答:“意外”走红说明了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在增强;材料二说明我国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有人说得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印发这一《意见》有何意义。答: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②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本文标题:8.2共圆中国梦-教学用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8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