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neighbourhoodvillagetownsuburbcitymetropolis专题三:都市区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国外大都市区规划案例大伦敦战略规划东京都市圈规划其它城市主要内容日本国土开发概况东京都市圈规划日本总人口1.28亿人(2005年10月1日)国土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可居住土地面积的人口密度22450人/平方公里空间集聚格局:四、三、二、一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日本国土规划1950年《日本国土综合开发法》1962年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1998年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历次“全国国土开发综合规划”的目标1962年:“一全综”旨在通过建立开发基地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太平洋沿岸带状产业布局构想”1967年:追求高福利社会,创造以人为本的宽裕环境一全综实施成效不明显,“过密”与“过疏”1977年:建设使人安心健康型的、文化型的、具有人文情怀的综合环境“环境公害事件”“定居圈”“技术聚集城市”历次“全国国土开发综合规划”的目标1987年:形成一种具有特色功能的、多极型的,能排除功能向某一特定地区过度集中的现象,形成地区间和国际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交流的国土结构“交通和通讯网络”1998年:为追求多轴型国土结构的形成和实现打好基础“分工”“协作”“广域”“多轴”“第五次全国国土开发综合规划”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考方式(三章)第一章为21世纪的国土宏伟规划,针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人口减少、老龄化等发展趋势,在国土结构转换必要性前提下,提出形成多轴型国土结构,并对四个国土轴进行展望;第二章为规划战略,提出创造多种自然环境的居住区域、大城市的再开发和创新、开展区域合作轴和形成广域国家交流圈等发展战略;第三章为实现规划需进行的努力,通过多样化主体之间的分工,推进多样性主体参与,促进地域间合作策略,有计划地推进立足于区域特色的、有效的国土基础投资,并推进国土行政的信息化。“五全综”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各领域政策实施的基本方向(五章)第一章国土的保全和管理第二章文化的创造第三章地区建设和国民生活环境第四章产业振兴第五章“五全综”三个部分第三部分为各区域建设的基本方向将全国分为北海道地区、东北地区、关东地区等十一个地区以及暴风雪严寒地区、孤岛地区、半岛地区等自然条件特殊地区,分别规定各区域建主要内容日本国土开发概况东京都市圈规划首都圈的行政区划及概况日本首都圈从狭义上来讲,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和埼玉一都三县(即通常所说的东京圈),从广义上来讲,应进一步包括群马、枥木、茨城和山梨四县,整个圈域面积36,884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9.8%。东京首都圈建设与规划第一次首都圈基本规划制定于1958年7月,目标年为1975年。该规划将首都圈整个区域分为现有城市地区、近郊地带及周边地带三个地区。具体整治方针为:第一,仿照1944年大伦敦规划,在东京市区周围设立幅宽约为10公里的“绿化带(greenbelt)”(近郊地带),抑制市区的膨胀;第二,在东京周围开发一定数量的工业城市(卫星城),以吸收增加的人口和产业。第二次首都圈规划(1968-1975)第一次规划实施效果不好,未能形成环城绿带,城市用地持续外延提出将东京作为全国管理中枢东京首都圈建设与规划第三次首都圈整治规划1976年11月制定,以1985年为目标年。具体的整治方向是:在东京大城市圈(大体包括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和茨城县南部),逐渐扭转向东京中心区一极化的趋势。通过东京周边地区次中心城市的建设形成多极结构的广域城市复合体。第四次首都圈基本规划1986年6月制定,规划目标年为2000年。区域整治的基本方向是纠正东京大城市圈和东京市区一极化的结构,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自立城市圈,重新构筑“多核多圈型”区域结构。东京首都圈建设与规划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改造日本首都圈一极依存的地域构造,在日本首都圈内形成自立、互补、相互联系的“分散型网络结构”。东京首都圈建设与规划《首都圈大城市群构想——21世纪的首都远景与圈域建设战略》图2-8首都圈大城市群构想出台的背景与思路基本认识地球的危机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异常气象日本的危机国家主体性的丧失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文化危机首都圈大城市群的危机国际竞争力下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恶性犯罪增加首都圈城市群的再生①首都地位的确定②经济活力的再生(加强国际竞争力,牵引整个日本)③形成适宜长期居住的环境④发挥全球化的魅力21世纪的首都面貌圈域建设战略(维持首都功能、发挥集聚优势)环状城市群结构的构筑广域协作战略的展开该构想勾勒的21世纪的首都远景或对首都的定位如下:a.3300万所支撑的世界最大的首都;b.具有与一个国家(GDP与英国相当)相匹敌的经济活力、引领世界新潮的大都市;c.引领亚洲新文明的生活都市;d.具有400年历史的、美丽的文化都市;e.与山、海、河流等丰富自然环境共生的环境都市;f.能够克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灾都市。①“中心核”地区范围基本在规划中的“首都高速中央环路”内,包括都心、副都心,在政治和经济功能方面是东京都,也是东京圈的中心区域。大手町、丸之内、有乐町地区和八重洲以及6个副都心、汐留地区、秋叶原地区正在进行再开发。②水域与绿色创生环地区这一区域是杉并区、世田谷区、中野区和多摩地区等通勤者的居住区,基本在规划中的“东京外侧环路”与“首都高速中央环路”之间的环状区域。位于这一区域的7号环路、8号环路的沿线正在进行绿化,木制结构的住宅集中地区正在加强防灾对策。③东京湾滨水城市轴(临空、临海城市轴)从横须贺到木更津的东京湾沿岸地区。包括天王洲、台场、丰洲、晴海地区,羽田机场也在这一地区,是日本推进国际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现在羽田机场的国际化、向海面的扩大、与各种交通工具的连接工程,与成田国际机场的连接交通设施(铁路、高速公路)工程正在进行。④核心城市提携城市轴这是东京圈周边业务核心城市和核心城市构成的城市群。沿着提携轴促进核心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东京圈的整体平衡。圈域协作日本首都圈区域空间结构现状人口的一极集中产业的一极集中东京都中心部一极指向的通学、通勤城市职能的一极集中日本首都圈内部差异明显a.加强首都圈大城市群的交通、信息网络特别是环状方向网络建设,实现活跃密切的交流;b.将业务、居住、产业、物流、文化等多种功能有各地区和各核心分别担当,通过广域协作实现“环状大城市群”整个圈内一体化功能的充分发挥;c.为实现与环境共生的目标,在首都圈大城市群内外形成水与绿色环抱的基本构架;“环状大城市群结构的意义(一)“环状大城市群结构的意义(二)d.以承担首都圈大城市群活跃的都市活动重任的“核心”和城市轴为骨架,进一步发挥聚集优势;e.东西南北中5个核心将起到发挥首都圈大城市群活力和魅力的先导作用;f.核城市协作城市轴与东京湾滨水区城市轴相连接,使首都圈大城市群的人、财、物、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形成高效率的环状城市轴。g.环状城市轴在加强环状方向的写作的同时,还要与中心“核心”紧密相连,以实现首都圈大城市群总体的高效率功能协作。广域协作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协作、加强机场功能、东京湾综合整治、广域防灾协作、提高首都功能(国家的中枢功能)、改善东京湾水质、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协作、非旧物再生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协作、首都圈大城市群信息网络建设、培养21世纪人才、构筑光与产业政策网络、促进广域行政等13项内容。圈域协作&广域协作“迁都”与“展都”图2-6迁都候选地区分布集中到分散网络结构到197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出现从市内多中心结构向分散网结构的转变。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与疏散人口过度集中问题曾经是国外主要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共性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如纽约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1/20,东京集中了日本总人口的1/10,巴黎集中了法国人口的1/7,伦敦集中了英国总人口的1/6,莫斯科集中了俄罗斯总人口的1/10,而墨西哥城更集中了墨西哥总人口的1/6。共性问题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人口的集中相关联,几乎都存在过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各城市都呈现出第一产业不断下降,最后降至微乎其微的程度,而第二产业也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的共同规律。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制造业的比重总体降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绝大多数国际城市的第三产业比例都在80%以上。共性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世界大多数国际大城市基本都是走了一条先发展,造成污染以后,再进行治理的道路,其中伦敦最为典型。18世纪以来,由于大规模发展工业,使伦敦成为世界著名的“雾都”。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伦敦周边建设绿色隔离带,并将污染企业迁出城区。东京也是如此,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质污浊、“光化学烟雾”等曾长期困扰着东京市民。此后经过10几年的治理,得到改善。墨西哥城在环境方面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污染问题到现在还未得到彻底治理。共性问题解决交通问题的共同手法交通问题特别是市内交通堵塞问题是困扰国际大都市的共同问题。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莫斯科和墨西哥城的情况来看,市内交通拥挤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也仍然很拥挤。这些城市解决交通的手法多种多样,但其中一个最突出特点是发展地铁及城市轨道交通。伦敦在1863年就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地铁,此后其他世界大城市也陆续修建地铁。共性问题讨论:国外都市圈规划的借鉴与思考规划理念?学术研究方向的启示?33规划共同点a.最大共同点: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都是为诸如空间低效、交通拥堵、土地开发不合理、发展的空间失衡等城市现存问题提供解决方案b.注重低密度中心城区的再开发,抑制城市低密度蔓延c.都特别强调公共空间和城市绿地的保护d.依托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力量实施规划e.长期大量的专家研讨和公民的广泛讨论经验:构建都市区的本质在于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自拟一个研究方案,反映我国大城市“以人为本”发展状况?如何构建统一的国土及城乡空间管理框架?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空间管制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思考与讨论
本文标题:都市区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