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
1鄂尔多斯市“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二〇一〇年六月2鄂尔多斯市“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一、重大意义进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结构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全市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任务更加紧迫,科学编制好“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这一主题,着力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发展品牌农牧业,建设设施农牧业推进生态农牧业,构建法治农牧业,培育服务农牧业,实现农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3三、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农牧业的根本指针,其内涵就是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面对“十二五”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牧业,全面树立科学的农牧业发展观,从新的农牧业安全观,产业观、市场观、科技观、投入观、生态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出发,准确把握农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吸取国内外农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着眼于丰富农牧业发展内涵,创新农牧业发展观念,开拓农牧业发展新思路,破解农牧业发展新难题,全面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二)坚持绿色农牧业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科学技术,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生产出充足、安全、营养的农畜产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达到绿色农牧业的四个特征,即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三)坚持创新驱动原则现代经济发展理念表明,创新即是经济发展阶段提升与要素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科学4技术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提高农牧业单位产量,增强农畜产品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于农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为不断增加单位产量、质量、效益提供原创驱动力,要注重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注重农畜产品质量打造和效益的提升,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成果,创新发展机制和奖励机制。(四)坚持可操作性原则项目规划的两个主要基点是“前瞻性”和“先进性”,但这两个原则又必须同时牢牢地建立在“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基础上,因此“十二五”规划既要提出农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又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又要具体全面、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五)坚持统筹、兼备的原则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优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支撑体系,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牧区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5四、规划依据1、国家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农牧业发展重点问题研究公告》2、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3、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三区”规划4、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五、主要任务充分总结“十一五”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分析生产潜力,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思路、措施、政策建议等;稳定土地草牧场承包制度,推进农田草牧场流转研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畜产品加工发展研究;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研究,农村牧区人口转移问题的研究;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重点农牧业科技措施,结构调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安全体系和现代种业发展,生态能源循环,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是科技培训,基层农牧业科技体系建设及培训,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管理,农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重大问题前瞻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注意把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提出规划的指6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规划,区域布局规划,以及重大项目规划等。六、“十一五”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确定了“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即农牧业产业化向两河流域地区转移,农牧业项目向优化开发区集中,通过全市人民五年来的艰辛努力,全市现代农牧业推进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农牧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取得的成就(以下“十一五“的数据均为2009年数据)全市CDP总量达到2161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财政收入达到365.8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草原平均产草量由35%提高40%。牲畜饲养量稳定在1300头只左右。粮食总产量达到27.3亿斤,较2005年增加3.7亿斤,增长15.68%,第一产值增加达到60.6%。较2005年增加20亿元,增长49.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3元,比2005年增收3202元,增长70%。增加速度历史上前所未有。农牧业基础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为今7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农牧业高新技术和关健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农牧业体系建设初步成型,牲畜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农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外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农牧民迅速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市农牧区常住人口由2005年67.25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56.19万人,转移了11.06万人。综上所述,五年来,全市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农牧业经济发展速度是建国以来最快时期,农牧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实惠最多时期,也是农牧民生活质量提高、观念转变最快时期,更是农牧业基础建设投入最多时期,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多时期,农牧业实用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最多时期;农田水利建设配套完善时期;农牧业机械化加速提高时期;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好时期。(二)经验与启示五年来的发展,充分证明“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工作思路是正确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十二五”期间,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思路,五年的实8践,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从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一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用改革的思想、开放视野、科学定位,超前构筑、统筹发展,提出“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跨出“三农”抓“三农”,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用工业化的思路寻求农牧业经济的突破,谋划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以农牧业产业化统领农村牧区经济,并相继出台的诸多相关配套政策,实现了农牧业增效与农牧民增收的“双赢”;三是遵循客观规律,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将生态问题与“三农”问题合并考虑,在全区首先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率先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的政策,创造性的实践现代农牧业模式。优化开发区大力推进规模经营,限制开发区着力发展西部草原畜牧业示范户,扎实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同时有序推进了肉羊和肉牛产业的发展。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全市生态建设地区之间不够平衡,生态状况处于“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相持阶段,森林覆盖率仍低于全国,全区水平。农牧业经济才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结构调整尚未进入深的层次。农村牧区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综合生产力不强,养殖业增收9的强势效应还未显现,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牧区人口偏多,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经济仍然是弱质经济,农牧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同时农村牧区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禁牧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不力,局部地区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只是把畜牧业作为一产中的主导产业,而畜牧业内部的产业层次不清晰,欠科学;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有效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第一,农畜产品基地数量增长较快,但规模仍然不大,品质不优,缺乏对企业介入的吸引力,制约产业化发展。第二,已有的企业对农牧民的利益关注不够,企业与农牧民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造成基地发展后劲不足。第三,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在创造名优品牌上差距更大,利润空间小,企业勉强维计,农牧民获利甚微,龙头推动乏力。第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是招商引资方面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没有比其他行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第五,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普遍。特别是改良、种草、青贮、节水等几项关键技术普及率较低,农机化水平不高,使得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诸多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要靠10发展来解决。“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现有的规模,技术等较好的生产条件,继续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加速现代农牧业的发展速度,把握好用活各级政府惠农政策,下大力气转移农牧民,确立高效益的主导产业,构筑高起点的产业群,发展高集约化的种养业,延长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实现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回报,在农业、畜牧、农机水利、造林、电气化等方面与现代化接轨,在住房、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新牧区,提前实现农村牧区全面小康水平。七、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详见表1)到2015,全市总人口达到180万人,全市GDP由2009年的21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00亿元,财政收入由2009年的365.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00亿元,一般预算性收入达到4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农村常住人口了降到36万人,永久性村镇减少到150个,城镇化率达到75%,全市农牧业增加值达到84亿元,占全市GDP1.68%,其中来自畜牧业的占50%,到2015年,11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5%、26%。2、具体目标(1)种植业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其中农田和饲草料灌溉面积由2009年的450万亩发展到500万亩,增加100万亩,增长25%,节水灌溉面积由2009年的170万亩增加到400万亩,增长135%,农牧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由2009年的44%增加到55%。粮食生产确保中央稳粮增效增收的精神,粮食总播面积由2009年的350.4万亩,增加到375万亩,增长7%,粮食总产量由2009年的27.3亿斤,增加到30亿斤,增长9.9%。种植增加值由2009年30.04亿元,增加到42亿元,增长39.8%。(2)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完全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随着我市人口转移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减少的现实,全市畜牧业发展上是稳定数量,提高个体产量质量的原则。家畜牧业年度稳定在1300万头只。鲜奶产量达到35万吨,较2009年32.8万吨增加2.2万吨,增长6.7%;肉类产量达到20万吨,较200912年17.5万吨,增加2.5万吨,增长14.3%;羊绒产量达到2258吨,较2009年增加60吨,增长2.7%。畜牧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占到农牧业产值增长值的50%。(3)渔业到2015年渔业总产值达到8500万元,较2009年7599万元,增长1000万元,增长13.3%。(4)农牧业各产业目标到2015年,全市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00万亩,设施农业达到12万亩。西部草原现代畜牧业示范户推广达到3000户。沿黄河百万肉羊产业规模饲养量达到150万只。无定河肉牛产业规模达到20万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设达到8个,平均每旗区1个。八、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详见表2-6)1、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开发区)主要布局在杭锦旗,达旗、准格尔旗3个沿黄河南岸的乡镇苏木和鄂前旗、乌审旗的无定河流域的乡镇苏木以及鄂旗呼斯图河流城和伊旗个别乡镇苏木等7个
本文标题:鄂尔多斯市“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