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
1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特色学校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创建特色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经济全球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学校发展面临着开放教育市场的挑战,国外办学主体将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办学,使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教育体制结构异质化。这一方面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现有学校生存发展空间面临威胁,迫使我们的学校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与“狼”共舞,从非义务教育到义务教育的所有学校概莫能外。社会变革、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我们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发展的策略和走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了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创建特色学校的问题,已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第二,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它不是外加的。教育竞争机制包括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激励机制、教育自身调节机制、约束机制等。不能把教育竞争都看作是消极的东西。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通过竞争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这种竞争是与互争生源、互挖墙脚、互相保密、互相封锁,甚至弄虚作假等消极的竞争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倡导创特色、求质量的积极教育竞争,反对的是违背规律、损人利己的消极的教育竞争。2第三,创建特色学校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尚处于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的状况,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匾乏,数量稀少的“名校”、“好校”,与希望就读的千军万马冲突明显.这就导致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直接结果便是社会上“择校风”盛行。特色办学模式有利于增加我国优质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匾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而创办特色学校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的改革、挖掘本校所具有潜在的优势,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学校即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名校。事实证明,我国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为国家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第四,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创建特色学校,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如明确了建设特色学校的意义、宣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典型、提高了薄弱校领导办学的热情、形成了创办特色学校的新观念等。但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经验总结性的研究较多,理论探讨性的偏少;讨论虽然是围绕“特色学校”这个问题展开的,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如学校特色、办学特色、教育特色、特色学校等,研究多停留在概念争鸣上,缺乏深入的、实证的研究;3讨论中多数都是谈我国的学校和学校特色,很少涉及国外的特色学校等等。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虽然有一些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还属于学校自发的民间行为,没有被纳入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统一规划。而政府的统一规划与引导是西方国家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保证。比如在美国,一方面,通过特许学校和合同学校实现了学校办学形式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和教学,美国中小学实施了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处方教学等特色化教育模式。而当前英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之一就是特色学校。政府制定的中等教育特色学校计划帮助中等学校与私人赞助者结成伙伴关系,学校额外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通过选择一些特色的科目建立与众不同的特征,达到提高标准的目的。该计划是政府整顿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步骤。英国教育部长2003年宣布:英国所有的中等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基于上述原因,课题组特提出“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在深入分析、明确特色学校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重庆教育的实际,积极探索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导向、教育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学校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学校,实现重庆教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重庆优质教育资源。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建构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教育科研部门为支撑、以学校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2.总结提炼特色学校的类型、特征、要素和形成条件。3.形成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4.总结形成特色学校评价标准。5.促进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形成一批特色学校,丰富我市优质教育资源。4(二)研究内容1.特色学校的内涵与特征所谓特色学校,就是指在办学主体的刻意追求下,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育人效果显著,且呈现整体风格独特的学校。特色学校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独特性是特色学校的核心特征,独特即指与众不同、独树一帜。(2)优质性。“特色”是指优质事物的规定性,它是区别于优质事物与非优质事物的依据或特征。“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3)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任何特色学校的创建都是以发挥本校优势,以点为突破口而开始的。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注意处理好特色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片面的发展学校特色而牺牲其它部门,同时其它部门也应支持特色部门的发展。其次,特色学校的特色不能只停留在某点或局部,而应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形成整体的综合的特色。(4)稳定性。特色学校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特色学校的特色成熟后便相对稳定下来,这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色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确立将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它不会由于学校人员主要是领导者的变动而改变,当然也不会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而轻易的发展变化,具有一贯性。第二,稳定性的另一方面表现为特色学校的特色形成后在社会上能够产生较长久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不会有质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特色学校的名牌效应。2.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类型:(1)目标优化型:即遵照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依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育人目标,达到优化全局,形成学校特色的目的。(2)内容优化型:教育内容涵盖面比较广,一般来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基本教育内容。可以抓住某一“育”作为“突破口”,对学校实行整体优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如德育特色,即加强德育工作,以抓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学5校特色等。(3)方法优化型:如教育思想特色、教研教改特色等。(4)系统优化型:系统优化模式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谈学校特色的。3.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环节:即特色的挖掘和凝练、特色的形成与扩展、特色的巩固与提升等。4.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策略(1)积极推进校本研究:特色科研、特色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2)积极的政策导向: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文件,积极引导学校发展特色,如宣传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为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扫清障碍、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等(3)搭建特色学校研究共同体: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共同参与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教育科研机构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学校共同分析特色学校建设中的问题、困惑与挑战;学校为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特色学校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学校与学校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等。5.特色学校的评价标准特色学校有两类主要的评价主体。一类评价主体是政府及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另一类评价主体就是社会与家长。由谁来确认特色学校?由谁来评价特色学校?这在特色学校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各自的需要、利益以及与学校的关系不同,因而对同一所学校的评价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转变对特色学校的认识,发展形成较为可行的特色学校评价标准,并以之指导学校发展。6.特色学校发展案例研究。通过分析本市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特色学校发展案例,尤其是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特色学校,总结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凸现以下特征:6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实践亦推动着理论发展。本课题中特色学校发展理论的研究始终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并通过分析颇具典型意义的案例,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强调理论的应用价值。特色学校发展的实践工作者在进行感性分析的过程中,也始终得到理论工作者的指导,并注意在工作中进行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提高实践行为的理论水平。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兼顾。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既涉及到办学性质、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问题,亦涉及办学策略、措施、手段、管理技巧和经营艺术问题,所以它不仅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宏观上研究,亦需要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从规模大小、人才特征、办学模式、管理方法、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3.内滋研究与外向研究贯通。首先,就学校而言,关于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分析,需要将学校外部因素和条件的研究协调起来,使学校外部问题的研究为学校内部的发展服务;其次,课题组注意将外国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与我国的研究结合起来,为我们所借鉴;再次,就研究而言,对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也注意与其他问题的研究联系起来,使关于其他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为特色学校研究所运用。本课题在研究思路上的特点表现为:1.立足学校,研究起点恰当。本课题立足学校层面,既方便深入学校实际,调查研究,又方便以学校为基地,进一步研究家庭和社会社区对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作用。2.从点到面,研究思路具体有效。本课题拟从调查学校的具体特色出发,认真考察和总结学校的特色,研究归纳出一系列特色办学的衡量指标,及具体优差等级标准,依此衡量学校办学的特色和水平,找出阻碍其特色办学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善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四、研究步骤及主要措施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06年11月-2009年12月。1.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1月。广泛收集7资料,分析特色学校建设已有研究成果,找准切入点,拟定研究方案。2.课题启动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月。组织部分具有特色研究基础的学校召开“特色学校创建”专题研讨会,邀请部分专家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进行论证,举行开题会并启动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3.课题研究阶段:2007年2月——2009年3月。组织各参研学校分析本校特色研究资料,聘请专家对各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创建等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各校提炼特色;在分析总结各校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归纳出一系列特色办学的衡量指标,及具体优差等级标准,依此衡量学校办学的特色和水平,找出阻碍其特色办学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善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总结形成特色学校
本文标题: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