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走进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课题提出背景:每年的春节,很多学生如同过节一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有的参与扮演,有的在父母陪同下观看整项活动,可是对于这项活动的由来,却是知之甚少,因此在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力求本次活动的地方特色。我冥思苦想: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学生入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就是学生,看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民俗”活动。在我的提议下,学生开始关注这一活动,因为这可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而近年来却一直被人们所遗忘。这难道不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家乡、爱人民思想情感的好契机吗?基于此,我便设计了这一活动——《走进义乌十大民俗——贾氏抬甲巧》,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孩子来关注家乡的民俗。[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2.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3.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分析]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离学生最近的民俗活动,也为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知识技能的准备。由教师介绍访问的礼仪和交际技巧,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2明确活动的意向.学生集体讨论,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二,调查研究.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采访组: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这项民俗及其变迁情况.考察组:走村串巷,实地考察这项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档案馆等地,搜查翻阅民俗文化的资料.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信息.2,整理搜集的信息.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活动过程:三、汇报交流。(一)激发情感,导入活动。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义乌佛堂,千年古镇,百年商埠,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传承数千年的民俗。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民俗也在不断地演化,许多民俗逐渐消失了,但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就让我们走进民俗,亲近民俗,义不容辞地保护我们佛堂的民间文化遗产——贾氏抬甲巧。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了四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整理了大量家乡的民俗——贾氏抬甲巧的文化资料,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二)小组交流。1.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以及活动的感受。(1)采访组:时间:2010年11月18日地点:学生家采访对象:王宇婷的爷爷奶奶主题:贾氏抬甲巧的历史过程:学生:“爷爷奶奶,贾氏抬甲巧是我们义乌的十大民俗,请你们为我们介绍一下贾氏抬甲巧,,好吗?奶奶:“好的。其实,“抬贾巧”,按义乌地方的乡音,应该读成“抬阁翘”。因为“贾”的乡音读““阁”“巧”的乡音读“翘”。“抬贾巧”的原意是:义乌姓贾人的祖先,多能工巧匠,向来受人“抬举”。所以姓贾人的子孙后代应该继承先辈敬业、爱业的传统,应该自己抬爱自己。学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这项民俗活动又是怎么来的呢?爷爷:“说起它的历史,那可就久了,这还得从原建在双林寺内的贾大宗祠说起:洋川贾氏第九世谅,字邦信,他是唐贞观乙未中进士,官御史,丙午(646)年回乡探亲、祭祖时,建贾大宗祠于双林寺大殿右角,在好友骆宾王协助下,首纂成义乌《洋川贾氏宗谱》。自此,定每年正月十八祖公昙颖生日,洋川贾氏合族到双林寺内的贾大宗祠,祭祖拜佛。习惯成俗,称之为“洋川贾氏正月十八大会(庙会)”。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原因使海云寺正月十八大会中止。1991年,由燕里、江南街、梅林、上贾宅、泽潭沿、中央村、九里江、贾里八个洋川贾氏自然村自发组织起来,恢复了海云寺正月十八大会。“抬贾巧”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民间文艺项目,又得以恢复和新生。奶奶:今年就轮到我们燕里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宗祠庙会了!学生:爷爷奶奶,那我们一定要前来观看。奶奶:“好好,以前,因为穷,举办正月十八庙会时,总是办得有些冷清,可是现在时代变了,现在越来越热闹了!学生:“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谢谢爷爷奶奶!”(2)考察组:我们组考察了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对它的举办形式,参与的人群、特定风俗、道具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观察,得出以下结论:1、龙虎旗、蜈蚣旗、清道旗、数十把火药铳、成双成对的大铜锣有节奏的齐鸣,显得热闹非凡。2、百余斤重的蜡烛3、抬贾巧的主道具是一张一公尺左右见方,80厘米左右高,周围饰有小围栏的特制小舞台。台中装有可供童男、童女或坐或站的铁架子。4、童男、童女一般扮演成古代的戏剧人物,男的头顶插有威风凛凛的长长的雉鸡毛,手握或长枪、或大刀、或宝剑一类长短兵器。女的,有的也像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女武将打扮,有的也像文书生或小姐、丫环打扮。(3)查阅组:学生制作资料卡片。(4)网络组:学生传阅复印资料。(三)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四)参观一年一度正月十八的活动。1.贾氏庙会。(四)总结升华。我们家乡,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俗丰富。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民俗资源,了解民俗,为保护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课余时间,你们还可以去看看我们义乌的其他民俗,好吗?四.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可让学生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1.画一画观看庙会的图片,在校园内展览。2.撰写文章(小论文,调查报告,记叙文等),教师在班级里举办专刊。回想这节课,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有遗憾。一、欣慰之处:1、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本节课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要创造性地展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本次综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2、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们都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如:他们为了学会包粽子,可以说是历尽了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同学,为了学包粽子,她特请奶奶亲自指导,并多次独自训练,因此在展示粽子环节他非常有成就感。3、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特点。即:本节课具有整体性(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老师只是导的作用,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生成性(随着活动的发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把收集的资料制成手抄报。)如此这样的生成就更有成就感,更富有成效。4、增长了自身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增长了不少知识,真可谓是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实话原来我对端午节了解甚少,只知道这个节要包粽子、门口插艾叶,我也是在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深入了解了有关端午的那么多知识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老师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它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二、美丽中的遗憾:《走进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活动的反思在实践活动中,作为学生的指导帮助者,我以尊重自主为前提,发挥自主为目的,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情出发,在众多的活动主题中选择了离每个人都很近,大家又都感兴趣的话题义乌十大民俗贾氏抬甲巧,民俗看似离孩子们很近,但事实上,学生只是触及了它最表层的一些东西,如何让他们去挖掘其中那深层次而又有内涵的东西呢?只有深入的去研究它,发现它,才会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才会让学生真正引起兴趣。看着队员们渴望获得鲜活而有趣的知识的眼睛,体会他们用心感悟生活,能以独特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在自主的活动中表现的以往更出色。一、兴趣让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了。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贾氏抬甲巧的访问、调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等,不仅了解这一传统海云寺传统庙会的来历和这项活动所融合的地方文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动手能力。小组活动也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生成性。队员们自行参与选择主题参与活动,我当中特别注意引导他们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开展合作活动,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通过合作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探究学习中,队员们自己发现问题,控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看到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要创造性地展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本次综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二、指导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富有成就感。综合实践,着重需要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初次走进民俗,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是兴奋的。课程刚启动,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由研究”,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事实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老师在进行前期的一定指导后,适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再进行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学生在步入研究正轨后,他们有能力去获取成果,体会成功的收获,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甚至有的学生在调查这项民俗的过程中,同时也收集到了跟付大士和海云寺庙的传说呢!这难道不是成功的体验吗?活动中发现的问题:1、学生在汇报成果时还过于书面化,没有真正把收集到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交流,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走过场。2、学生汇报时比较紧张、胆小。这节课人人参与,平时内向的、被动的同学在这节课中也积极主动,但他们汇报时紧张。学生的收获:家乡的民俗佛堂小学403王宇婷前段时间,老师宣布了本次我们班级综合实践的调查选题——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我听了可高兴了。因为我外婆家就在那里,小时候,我还曾去扮演过呢?小时候,参与这项活动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兴奋和激动,对于它的来历和渊源,我却一无所知。而这次,我要带着我们小组,去深入了解这项民俗活动的历史,
本文标题:走进义乌十大民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1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