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诗经豳风七月.ppt剖析
诗经·豳风·七月•篇旨:《毛传》小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毛传:周公遭变故,管蔡流言避居东都。孔疏:“作七月诗者,陈先公之风化,是王家之公元业也。毛以为周公遭管蔡流言之变,举兵而东伐的,忧此王业之将坏,故陈后稷及居豳地说公其风化之所由缘,致此王业之艰难之事,先公遭难,乃能勤行风化,已今遭难,亦歌勤修德教,所以陈此先公之事将以比。朱熹《诗集传》•周礼乐钥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即谓此诗也。王氏曰:“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今义•该诗是叙述农民全年劳动的诗。从“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中,可见劳动之不安全。从“田畯至喜”,“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采茶新樗,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等记载可见,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家的,小部分为自己,说明周代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是很惊人的。词义•1、“七月流火”句:七月,用夏历。“授衣”:教材用马瑞辰、闻一多之说。郭锡良注:指分发寒衣,因为到了九月蚕绩之功已成,天开始冷了。•2、“一之日”句:周历建子,商历建丑,夏历建寅。故:周历1月即殷历12月,即夏历11月(冬月)。“觱发”:“栗烈”,双声联绵词。冬月寒风正紧,腊月天气极冷。•3、褐:《说文》:“一曰粗衣。”(即用粗麻编织的袜子。亦指兽毛或粗麻编织的衣服。卒:《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即隶役穿的有标记的衣服。此文指终了。犹言“到年终”。•4、“三之日”句:于,马瑞辰说:为。动词。教材用此说。考《诗经》词例:当为动词词头,如《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自注:“动词词头”。本篇下文:“一之曰于貉”,注:动词词头。此当与此同。准此,则耜是名词用为动词。“修理农具”。词义1、“七月流火”句:七月,用夏历。“授衣”:教材用马瑞辰、闻一多之说。郭锡良注:指分发寒衣,因为到了九月蚕绩之功已成,天开始冷了。2、“一之日”句:周历建子,商历建丑,夏历建寅。故:周历1月即殷历12月,即夏历11月(冬月)。3、“觱发”:“栗烈”,双声联绵词。冬月寒风正紧,腊月天气极冷。•4、“食盍”,《说文》饷田也。即:给耕作者送饭。引《诗》正是此句。这一句意思是:老人、女人和小孩都到田里去送饭给中壮年农民吃。“田畯至喜”句:是因为这些监督百姓耕作的农官见大家都在劳动,当然很高兴。在古代,田、畋同源。且同用“田”字。如《易·师卦》:“田有禽”,虞注:“田,猎也。”《诗·郑风·大叔于田”。传:“田,取禽也。”。《说文》:“田,陈也。树谷于田,平田也。”•译文:•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十一月份风呼呼响,•十二月份寒风刺骨。•没有衣服没有粗布衫,•怎么挨到年底!•一月份修理农具,•二月份下田耕地。•和我的妻子鸣女一起劳动,•忙得把饭带到田间地头,•农官看到满心欢喜。•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春天开始转暖,•有了呜叫的黄莺。•女子提着大筐,沿着那小路走,•寻找嫩桑叶。春天日搐长,•采摘白蒿忙。•女子心中正忧伤,•害怕碰上贵族家儿子同行。•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八月份割芦苇。•开始养蚕的月份修剪桑树,•取出斧头,用来砍掉高处的长枝,•摘下它上边的嫩桑叶。•七月份开始有呜叫的伯劳鸟,•八月份开始纺线,有的染黑色有的染黄色。•我染的大红色最鲜艳,•给那公子哥儿做衣裳。•四月份远志开花,•五月份蝉呜叫。•八月份收获,•十月份落下枝叶。•十一月份捕貉子,•取出狐狸皮,给公子做皮衣。•合会众人,谈论种田狩猎的事情。•把小的猎物自己留下,大的交给统治者。•百度文库首页|下载客户端|百度首页|登录注册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断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经济管理职场励志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续费一年会员,立省24元!•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搜试试帮助全部DOCPPTTXTPDFXLS百度文库教育专区高等教育文学上传文档支持以下设备:扫二维码下载AndroidiPhoneiPad扫描二维码下载•支持Android/iPhone/iPad•文档信息举报文档1124281072贡献于2012-11-13•5.0分(1人评价)•暂无用户评价我要评价캧*总体评价:请帮我们完善下面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丰富度:阅读体验:点击标签,留下你对这篇文档的印象五个以上用户留下相同印象即可显示在页面中。最新专业适合入门内容过时好多错误文不对题•确认提交•大家印象:还没有用户留下印象呢,点击“我要评价”留下您的印象吧。•贡献者等级:初试锋芒二级•格式:doc•关键词:暂无•1/2相关文档推荐七月翻译•3页1财富值翻译试卷2008年7月•5页免费2007年7月-自考段落翻译和...•2页免费2011年7月自考翻译试题及答...•12页2财富值2011年7月英语自考本科翻译...•6页免费N2听力原文翻译2010年7月•8页1财富值2010年7月N1阅读理解文章...•1页1财富值7月20日翻译测试答案及解析...•2页免费·7月26日翻译测试答案及解...•暂无评价2页免费翻译——21世纪报(7月~8月...•19页5财富值•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诗经.七月》全文译文•4页免费浙江省2003年7月机电一体化...•3页1财富值E-R图•5页免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16页免费醒酒法•2页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七月的翻译230人阅读隐藏•七月份天气渐渐转凉,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凛冽,十•二月寒气逼人。粗布衣裳都没有,寒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农具,二月里下田耕作。妻子与孩子,晌午到村南头为我送饭。监工•的田官乐悠悠。•••七月里天气渐渐转凉,九月里妇女把衣授。春日阳光普照,•和煦温暖,•黄莺儿欢唱在枝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片片柔嫩的桑叶。春日白昼漫长,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七月里天气渐渐转凉,八月里芦花开满汀洲。养蚕的月份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剪去高枝与长条,轻轻采下柔桑。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开始纺纱织布。把布匹染成黑色与黄色。我•用很鲜明的红色丝织品,为公子做祭服。•••四月里王瓜无花而有果,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一起,•继续练武去狩猎。•留下小动物自家吃,大猎物公家去享受。••五月里斯螽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呆在房间,十月里它藏到床下。家家用烟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告诉妻子和儿子:不久新年要•到了,进入屋里歇个够。•••六月里尝尝野葡萄,•七月里烹煮葵菜加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酿好自家春酒,去给老人做寿.•七月啃好瓜,八月摘葫芦,•九月麻子捡在手。•多采苦菜多砍柴,养家糊口一肩•担。•••九月里筑好晒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自己谷物刚收起,又把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忙着搓麻绳。•急忙上房盖屋顶,播种时节又来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冰窖藏冰冷飕飕。•二月里早晨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清扫场地忙。•满斟美酒,宰杀羔羊。•登上公堂,举起酒杯,高声齐祝万寿无疆•!•5、“春日”句:北大:夏历二月。按下文“春日迟迟”当为三月。“载”与“载歌载舞”同。属动词词头。《尔雅》:“载,始也”。载与哉通。•《诗集传》:“治蚕之女感时而伤悲。盖是时公子犹娶于国中,而贵家大族连姻公室者,亦无不力于蚕桑之务。故其许嫁之女,预以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悲也。其风俗之厚,而上下之情,交相忠爰如此。此皆曲为之说。”•6、萑苇、条、皆用为动词。毛传:“预蓄萑苇,可以为曲也。”(曲即蚕箔)。又:“斨,方銎也。”远,枝远也。扬,条扬也。角而束之曰猗。女柔,荑桑也。朱熹云:小桑也(即柔桑)。•7、“七月”句:鸣贝鸟,即伯劳鸣叫(主谓倒置)。载绩:毛传:丝事毕而麻事起矣。按此“载”与下文均为动词词头。孔,副词,极其,甚。阳,本义日光也。引申为鲜明、明亮。•8、秀:《说文》:“上讳”。(光武帝之名讳。)徐锴曰:“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实则花而不实为秀,亦即“秃”。•9、“一之日”:即夏历十一月,本诗用到了“一、二、三、四之日”。又用到了“四、五、六、七、八、九、十月”。是夏历与周历并用。不用“十一月、十二月”。•10、于貉:于,动词词头。貉,作动词。言,动词词头。•《诗经》中此类用例甚多。如:“于”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求之,于林之下。”“雄雉于飞”。“君子于役”。“叔于田”、“昼尔于茅”。“仓庚于飞”。“王于出征”。“鸿雁于飞”。•11、“言”字:“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言刈其楚”。“言采其艹微”。“驾言出游”。“愿言思子”。“言至于漕”。“言笑晏晏”。“言就尔居”。“酌言献之”。……•12、“言私”句:毛传:豕一岁曰豵,三岁曰豜。大兽公之,小兽私之。•13、“七月”句:郑笺: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也。(明省略)言此三物之如此,着将寒有渐,非卒来也。宇:《说文》屋檐也。《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皆以人之所居推衍而得。•14、“穹窒”句:毛传:穹,穷。窒,塞也。向,北出牗也。(《说文》解释同。正引此诗。从宀,从口。甲骨文乃山墙朝北的窗户,象形。)墐,涂也。庶人筚户。•15、“曰为”句:曰:一作“聿”,《尔雅》粤,于,爰,曰也。皆语气词。•《诗》中此类甚多。如:“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杀羔羊”。“我东曰归”。“君曰卜尔”。“曰归曰归”。“岂曰不极”。“曰求厥章”。……•16、亨:王力注:后来写作“烹”。为古今字。郭锡良注:通“烹”、煮。王力注确。剥:郭注通“攴”。王安石《诗本义》以为:“剥枣皮所以敬老人。”后来实地考察,方知自己误解。毛传亦云:“剥,击也”。•17、介:王力注“求”,郑玄笺:介,助也。林义光解诗为通“丐”,祈求义。眉寿:毛传:豪眉也。•18、壶:毛传:瓠也(古通用)。(用本义)。食:使动用法。从上下文可见:鬰、薁、葵、菽以及用枣和稻酿的酒皆为贵族之用。而农人则“采茶、薪樗,”还有“苴”,都是不好吃的东西。•19、场、圃:古代一地二用。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郑笺:场圃同地。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自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地。•重穋: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考《说文》:“重,厚也。从壬,东声。”而“种,先種后熟也”,“稑,疾熟也。诗曰:黍稷种稑。”“種,艺也”,是今简化之“种”,古作“種”。重,今字作“種”(亦可视为通假字)。稑、穋,异体字(王力注“通”,不妥)。•20、“上入”句:毛传:入为上,出为下。《说文》:宫,室也。古今异义。尔:郭锡良教材注,语气词。郑笺:“尔,女也。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王力注准此。据上下文义,郭注正确。索:王引之说:即“搓”。•21、毛传:乘,升也。郑笺:乘,治也。十月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即百姓自己的房屋)。此三句意为:我们赶快修理自己的住屋,否则,一到春初,又要下田播种谷物了。•22、冲:《说文》:“涌摇也。读若动。”即水动摇的样子。冲:通道也。今简化字同音省并为一。文中用为凿冰之声。按:古代冬藏冰之用,主要用于夏天丧祭之用。古人下葬要选好日子,停尸时间长,夏天易腐烂,置冰则可久放。若今之冰柜功能也。•23、蚤:陆德明《释文》:“音早。”《说文》:
本文标题:诗经豳风七月.ppt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1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