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序
贵彻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代序)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最近一个时期,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对钢铁行业的发展都多次做过重要批示。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审议《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4月20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对《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深人讨论和审议,原则通过了这两个文件。考虑到整个“十一五”规划正在制定中,为使专项规划与长远规划、整体规划相衔接,《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原则通过,可以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完成、相互衔接后再正式颁布。对《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原则通过,并决定修改后,向社会公布。在这次会议上,家宝总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做了十分重要的指示,他强调要坚持三个“重在”和实现一个“根本转变”。三个“重在”,就是要重在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不能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能依赖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一个“根本转变”,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适应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变化和市场要求,指导钢铁工业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最终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一个指导性丈件。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一件大事,而发展循环经济是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促进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下面,围绕贯彻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讲几点意见:一、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和适度的增长速度,避免钢铁行业大起大落,是钢铁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钢产量建国初期只有15.8万吨,1996年突破了l亿吨,2⒁3年又突破2亿吨,去年达到了2.72亿吨,预计今年可能超过3亿吨,并且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和未来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钢铁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钢铁消费呈倒“U”字型的发展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钢铁消费量不断增加,呈上升态势;达到高峰期后,将持续一段需求旺盛时期;进人后工业化阶段,钢铁需求量将逐步下降,进人稳定期。从历史经验看,钢铁消费达到饱和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500~6000美元;三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超过68%。从我国的情况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θ⒁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31.8%。因此,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我国建筑材料与发达国家国情有很多不同,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使用木材建房子,而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小,现在农村盖房也大量使用钢材,钢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比其他国家多一些。所以首先应该肯定今后一个时期,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扩张的问题,而且是低水平盲目扩张。首先是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猛。2003年钢铁工业完成投资1453亿元,同比增长了96%;2004年一季度,投资又增长了107.2%。这在很多国外的经济学家看来,都觉得是天文数字。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目前钢铁行业投资已经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钢铁投资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了1.4%,但这种下降是在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07%高水平上的一种下降,总的看规模还是不小。二是钢铁产能过大。通过联合调查,2003年底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1亿吨生产能力;去年实际投产了5000万吨,到2004年底生产能力达到3.6亿吨,今年还将形成5000万吨的能力。到今年年底,预计整个生产能力要达到4亿多吨。这样大的生产能力,不但超过当期需求,而且超过了预期需求。我们和钢铁协会组织了很多专家,测算未来15年、20年中国市场到底需要多少钢。我们用几种办法测算,钢铁消耗的拐点可能是在2015年,现在高峰期的产能已超过了2015年的预期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能中低水平生产能力占相当比重,落后的30吨以下小转炉仍有8000万吨的产能。目前钢铁产能扩张的势头依然强劲。今年一季度,全国钢产量7778.6万吨,增幅高达23.8%,其中三月份平均日产钢91.8万吨,按此水平,全年产量可达到3.3亿吨。从总量来说,钢铁行业如果不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任其投资和产能扩张下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多钢铁企业就会陷人经营困难,一些企业要倒闭,一批工人要下岗,银行呆坏账也会大量增加,到时候对国民经济全局,对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严重影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钢铁产能大了没什么关系,国内市场容纳不了,还可以出口占领国际市场。这就涉及我国发展思路和钢铁工业定位问题。我国能源紧张,铁矿石资源也不丰富,钢铁行业属于高耗能、污染重、运输量大的产业。如果大量出口钢材,就相当于输出大量资源,留下污染,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国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受能力等因素,我们认为钢铁工业发展定位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钢铁产品的进出口,主要是进行一些品种凋剂。这一定位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合理调控钢铁行业的生产规摸。当前防止总量上的盲目扩张,仍然是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二、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社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的步伐加快,力图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这几年世界钢铁行业中平形成了米塔尔、阿赛勒、JFE等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一些钢铁巨头。法国的于齐诺尔、卢森堡的阿尔贝德、西班牙的阿希雷利亚已重组为阿赛勒集团,LNM集团、美国国际钢铁公司、伊斯帕特重组为米塔尔公司,日本的川崎钢铁和NKK公司也已重组为JFE。2004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米塔尔钢铁公司的钢产量已达5800万吨,排名第二的阿赛勒公司产量也达到4690万吨,呵赉勘集团计划在2010年前后发展到80⒁万吨到l亿吨钢的产能。面对国际钢铁企业重组加快的趋势,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压力很大,重组任务十分艰巨。据调查,2003年底全国共有87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其中产钢企业264家。-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只有15家,产钢量只占全国的45%。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年产钢量只有2141万吨。与世界钢铁巨人相比,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竞争能力低下,单位产量的能耗、物耗高,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加剧了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不仅严重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比如,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我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被迫接受了71.5%的涨价幅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我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弱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去年进口2.08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1/3强。最大的买家在谈判中应该最有发言权,应该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并没有发挥这种应有的主导作用,重要原因是因为分散,我国能够进口铁矿石有经营权的生产流通企业500多家,自相竞争,抬高了铁矿石价格。再比如,最近米塔尔要与湖南华菱合资,阿赛勒已与我国一些中型钢铁企业接触,拟进行控股。这些跨国公司均看好我国的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便宜,在联合重组方面走在了国有企业的前面。外商大量投资我国钢铁工业,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也将会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应对措施。这次拟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核心内容是: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的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70%以上。这个目标仅靠现有企业的产能扩张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通过联合重组,特别是通过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参与和努力才能.实现。要认真总结宝钢与上海冶金企业联合的经验,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本钢、攀钢、马钢等大型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或技术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参与跨省市、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三、积极调整钢铁企业布局优化空间布局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全国除西藏以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钢铁企业,太分散。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这不但给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很大压力,而且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2000年以来,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缺少能源和钢铁企业数量过多的华东地区,又建设了一大批新的钢铁企业,致使总体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结构有其历史原因,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资源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随着钢铁行业对进口矿石依赖程度不断上升,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制约日益显现,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大量进口铁矿石均需通过沿海码头中转,不仅给海运和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推动了制造成本的上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要求,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及独立的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有条件的还要搬迁。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和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在这方面,首钢带了个好头,准备搬迁到曹妃甸,和河北省的空间布局、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河北省要相应压缩73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建立一个新型的钢铁联合企业。首钢搬迁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有几十年历史,而且职工也相当多,但他们克服困难,走新的发展道路。今后大型钢铁企业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再谋求生产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四、加快优化钢铁品种结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是钢铁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着眼点。我国是产钢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能自给,产品质量不高,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低。工业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超过60%,而我国只有33.7%。我国需要的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进口。进口钢材中,90%都是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板片等高附加值板带材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标准低和产品档次不高,轴承钢、模具钢、齿轮钢等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已停止使用的三级螺纹钢目前在国内还大量使用;高强度节材型的三级螺纹钢比例只有
本文标题: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