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观察研究
【】二○一四年玖月下半月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合作行为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直接决定幼儿能否顺利融入团体和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合作行为,这些行为既遵循一定发展规律,又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和家长只有了解了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为此,本研究对3-6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系统观察,以便了解其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第一步:确定观察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每个年龄班均男女各半)。第二步:创设建构游戏场景,作为观察情景。选择该幼儿园中一间闲置教室作为游戏场地,在其中摆放1张长方形桌子、6把椅子,桌面上对应放置6份雪花片。为了保障幼儿独立操作时能搭建一个较完整的作品,也引发他们的合作行为,每份雪花片确定为10片,颜色有红、黄、蓝、绿4种。每次带6名幼儿进入游戏场地,男、女幼儿各3名,分坐桌子两侧。游戏前,研究者均以“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玩雪花片。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拿到10片雪花片,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老师要在一旁工作,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吧。”作为指示语。第三步:确定合作行为的操作定义。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经过预观察,研究者确定了幼儿在雪花片建构游戏中出现的六种典型合作行为,并给出了操作性定义。1.提出建议:用相对礼貌的口吻,对同伴的建构行为提出建议。如:“我觉得飞机的翅膀再大一点就好了。”2.接受建议:在语言或行为上,对另一名幼儿的建议作出积极的反应。如,幼儿一边说“那我试〔摘要〕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小、中、大班90名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尤其是中班与大班幼儿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幼儿的合作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幼儿更倾向于与同伴合作,且倾向于选择同性伙伴;幼儿合作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合作能力显著提高;幼儿合作意识不强,整体合作水平较低,其合作多从自我需要出发,使用合作策略的能力还较弱。〔关键词〕幼儿建构游戏合作行为3-6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观察研究*□徐秋霞王喜海德育与心理21【】二○一四年玖月下半月试看吧”,一边拿起雪花片搭建飞机的翅膀。3.礼貌索要:出于自身建构需要,礼貌地向同伴索要雪花片。如,幼儿发现自己需要一块红色雪花片时,对同伴说:“××,可不可以把红色的雪花片借我搭花瓣啊?”4.交换材料:为了满足搭建需要,通过协商与同伴相互交换某种颜色的雪花片。如,幼儿需要红色雪花片时,对同伴说:“我用蓝色的和你换红色的雪花片吧?”或对同伴索要红色雪花片后说:“那你要用蓝色的和我换。”5.协助建构:向同伴求助建构作品的某一部分,或主动提出帮助同伴建构。如,幼儿对同伴说:“你可不可以帮我搭一下机身?”或对同伴说:“我会搭飞机,要不我来帮你吧?”在得到同意后拿起同伴的雪花片进行搭建。6.共同建构:出于建构的需要,将两人的雪花片放在一起进行建构。如,幼儿对同伴说:“我们把雪花片合在一起搭一架大的飞机吧?”并利用两人的雪花片一起搭建。第四步:确定观察的时间取样单位,制作观察记录表。根据预观察,确定每个观察时间单位为3分钟,每个样本的观察时间为30秒,连续观察8个时间单位。为便于观察和记录,研究者设计了记录表。幼儿合作行为观察量表第五步:实施观察。观察前准备好手表、观察表、笔等工具。接着对6名幼儿进行编号,前3名为女幼儿,后3名为男幼儿,以方便统计。观察时从1号幼儿开始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对所看到的合作行为,在观察记录表中打“√”做记录。第六步:整理分析观察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不同年龄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进行合作的情况1.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表现在小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提出建议”和“礼貌索要”,分别为10次和9次;出现次数较少的是“协助建构”、“接受建议”,分别为2次和1次,没有出现的是“交换材料”和“共同建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一般都选择独自建构雪花片,偶尔观看同伴作品并点评或建议,但对方一般不予理会,只顾自己搭建。若缺少某种雪花片时,通常都直接去附近同伴处拿取,且不经对方同意。若遭拒绝,才会提出索要的要求。在9次的“索要材料”中,只有极少数是幼儿主动向同伴提出的。2.中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表现在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提出建议”,达20次,其次是“礼貌索要”和“协助建构”,均是13次,最少的是“共同建构”,只有1次。观察发现,在游戏开始时,中班幼儿通常是个人独自搭建,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帮助同伴建构和两人共同建构的情况。若需要某种雪花片时,中班幼儿一般能够礼貌向同伴索要,对方一般也会应允,但也会借机提出交换要求。3.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表现在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共同建构”、“提出建议”,分别为50次和45次,其次是“接受建议”、“礼貌索要”,分别为18次和13次,再次是“协助建构”、“交换材料”,分别为8次和6次。观察发现,在游戏开始时有部分大班幼儿选择与同伴一起搭建,在游戏中其他幼儿也陆续向同伴提出共同建构的建议,并得到同意。大班幼儿在游戏时对同伴提出搭建建议的现象非常普遍,但较少被同伴接受,他们一般是坚持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或不予理会。4.不同年龄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比较卡方检验发现,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x2=57.427,df=10,p=0.000时间儿童代号合作行为提出建议接受建议礼貌索要交换材料协助建构共同建构00:00:00-00:00:30100:00:30-00:01:00200:01:00-00:01:30300:01:30-00:02:00400:02:00-00:02:30500:02:30-00:03:006德育与心理22【】二○一四年玖月下半月0.01)。同时,卡方检验发现,小班与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x2=5.656,df=5,p=0.3410.05),小班与大班、中班与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x2=25.264,df=5,p=0.0000.01;x2=38.426,df=5,p=0.0000.01)。(二)不同性别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进行合作的情况1.男性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表现在男性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提出建议”,达34次,其次是“礼貌索要”和“共同建构”,分别为20次和16次,再次是“接受建议”、“协助建构”,分别为8次和7次,最少的是“交换材料”,仅有1次。观察发现,在游戏开始时男性幼儿一般是单独进行建构,直到过一段时间才会选择和身边的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男性幼儿在选择搭建伙伴时,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男性幼儿发现自己缺少雪花片时,通常是直接索要,而非“礼貌索要”。此外,若男性幼儿之间有合作关系,一般是以一名幼儿主导,另外一名幼儿辅助。2.女性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表现在女性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提出建议”、“共同建构”,分别为41次和35次,其次是“协助建构”、“礼貌索要”、“接受建议”,分别为16次、15次和14次,较少的是“交换材料”,为9次。观察发现,为数较多的女性幼儿,尤其是大班女性幼儿,在游戏一开始就选择和同伴共同搭建。无论是在协助建构还是共同建构时,女性幼儿都倾向于和同性幼儿进行合作。此外,女性幼儿通常会用温和的语气向同伴发起合作,因此遭到拒绝的情况较少。此外,女性幼儿在合作时,通常能够通过协商处理好两个人的搭建工作。3.不同性别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比较卡方检验发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x2=11.211,df=5,p=0.0470.05)。(三)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的发展趋势1.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合作水平逐渐提高总体来看,幼儿的合作能力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如图1)。在中班年龄阶段,幼儿合作水平逐渐提高,到大班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趋势。尤其是在“共同建构”这一合作行为表现上,小、中、大班幼儿的表现可谓“泾渭分明”。2.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合作能力有显著提高大班幼儿在“提出建议”、“接受建议”和“共同建构”这三类合作行为中,远远超过了小、中班(如图1)。“接受建议”次数的增加说明大班幼儿对同伴的建议能够作出合理的反应;“共同建议”次数的增加说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明显增加。(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的一般特征1.幼儿合作意识不强,整体水平较低在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均是“提出建议”的次数最多,但“接受建议”并进行“共同建构”次数非常低。需要说明的是,大班幼儿“共同建构”的次数随记录为50次,但因是对至少两个幼儿行为的记录,其真正共同建构的次数至少应减半,为25次以下。观察也发现,幼儿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同伴提出的搭建建议,往往不予理睬。即便大班幼儿,其合作行为的维持能力也较弱,通常两位幼儿在建构中有各自的看法,或者一定要以自身的搭建为主,语言和行为上的矛盾出现频率较高。综合来看,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水平整体较低。2.合作多从自我需求出发,使用合作策略的能力较弱观察发现,小、中、大幼儿,尤其是男性幼儿,都存在用生硬、命令的口吻向同伴索要雪花片的情况,能够采取“礼貌索要”的人次尚属少数图1不同年龄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各类合作行为频次德育与心理23【】二○一四年玖月下半月(小班9次,中、大班均为13次),且没有随年龄发展而有提升。同时,虽然幼儿在缺少某种材料时能够向同伴礼貌地索要,但采取“交换材料”这种方式的人极少。这种行为在小、中、大班幼儿身上出现的次数均为最少。可见,小、中、大班的幼儿合作多从满足自身需求出发,而较少考虑两个人的共同利益,使用合作策略的能力较弱。四、讨论(一)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否有年龄差异虽然相关研究者均认为幼儿的合作行为有年龄差异,但有两种不同研究结论。一种观点认为,幼儿的合作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如,Kagan和Madsen(1971)在“二人对阵”和“卡车竞赛”实验中都发现,随年龄增长,选择合作的幼儿越来越少,而选择竞争的幼儿越来越多。〔1〕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的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如,Stein(1973)发现,在自然情境中4-5岁幼儿的合作行为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王美芳(1997)也发现,大班幼儿自发的合作行为明显多于中班和小班。〔2〕由此可知,“竞争”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表现,幼儿的年龄越大,所受影响越大,导致其合作行为递减。在本研究中,幼儿搭建雪花片游戏不存在“竞争”因素,因此表现出了年龄差异,尤其是大班幼儿合作水平显著高于中、小班幼儿。因此可以认为,在无竞争因素存在时或在自然情境中,幼儿的合作行为有年龄差异,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二)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否有性别差异张丽玲、白学军、李幼穗(2000)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合作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3〕张小娟(2010)的研究发现,幼儿园女孩的合作行为水平明显高于男孩,尤其是在大班,性别差异非常显著,指出这种现象与家长和教师对于不同性别幼儿有不同期望相关,家长和教师一般希望女孩子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因此女孩在平时会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4〕本研究发现,3-6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有显著性别差异,由此进一步确认了有关结论。(三)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对于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不同研究者的看法不同。朱文彬(1986)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间合作的目的性、稳定性逐渐增强,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两人之间的合作发展到三、四人乃至更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行为表现多样化,有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逐渐增强。〔5〕
本文标题: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观察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2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