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一语文考试试题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30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卷(zhì)()2.(hèhè)英名()3.根深(dì)固()4.(qiè)而不舍()二、默写。(7分)1.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2.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3.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4.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运用。(6分)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脚下。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才到半山腰,马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四、探究。(6分)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设计活动方案(7分)劳技课上,同学们一定制作过自己喜欢的小工艺品,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某一个小工艺品的制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分析(共40分)一、阅读《以虫治虫》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5题。(共12分)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1.填空。(3分)(1)“旬日”是指________天。(2)“大穰”是指庄稼________。(3)“土人”是指________。2.解释加粗字。(2分)(1)其喙有钳()(2)千万蔽地()3.甲乙两组中各自的加粗字是否相同?(2分)甲:庆州界生子方虫/忽有一虫生________________乙:土中狗蝎/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什么?(3分)(1)以钳搏之________________(2)其虫旧曾有之________________(3)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______5.翻译。(2分)(1)为秋田之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悉为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斜塔上的实验》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5题。(共14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空出了,伽利略总算得到了这个位置——主要是由于别人不屑要它,因为年薪只有60土库提(约合65美元)。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潮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1.第1段中伽利略为什么能接受年薪很低的数学教授席位?表现他什么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文,请你谈谈第2段中“大自然这本宝书”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选文,谈谈斜塔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实验的意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5段中“表演”的引号有何特别的用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在叙述中有描写,请举一个描写的例子,并说说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谈创造性思维》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5题。(共14分)谈创造性思维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做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做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入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现代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竞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但是,仅仅进行扩散思维,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还须进行集中思维;所谓集中思维,就是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得出的设想,按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4分)(1)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2)羁绊()。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举《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缸救人》两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中“这一点”是指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说仅仅进行扩散思维还不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作文训练(共30分)题目:我的一次科技探索科学就在身边,探索科学的奥秘,运用求知的心灵和发现的眼睛……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参考答案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一、1.帙2.赫赫3.蒂4.锲二、1.温故而知新2.学而不思则罔3.不耻下问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参考:删除“相约”;删除“的山脚下”或“麓”;删除“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奄奄一息”换成“气喘吁吁”;“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语序作调整;“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前填加“我们终于凳上山顶”等过渡语句;“俯看”改成“俯瞰”。四、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五、略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1.(1)十(2)大丰收(3)本地(或当地)人。2.(1)喙,本意是鸟兽的嘴,这里借指虫子的嘴(2)蔽,遮蔽3.甲组相同,都是“出生,生长”;乙组不相同,一是“泥土”,一是“本地,当地”4.(1)代词,它,指“子方虫”。(2)语气助词,无实义。(3)代词,它,指“傍不肯”。5.(1)正要危害田里的庄稼。(2)(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二、1.伽利略很热爱数学,同时也为生计;献身科学研究,不计物质待遇。2.指的是生活、实践。3.原因:证明自己的理论。经过: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实验。结果:同时落地。意义:科学终将战胜愚昧,科学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4.这是向世人证明科学真理的公开展现,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强调。5.如看斜塔实验时,大家吵吵嚷嚷的情况,说明伽利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更突出实验的非凡意义。三、1.(1)zhì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2)jī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2.文章的观点是:应提倡创造性思维。3.说明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做神童传颂,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4.习惯性思维5.经扩散思维得出来的是几种设想,然后要通过逻辑分析,按解决问题的要求,对这些设想进行筛选和最优化,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这一过程谓之集中思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真理的道理就在于此。第三部分作文训练略
本文标题:初一语文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