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镇江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镇江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姓名:张英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恢光平20060701镇江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作者:张英峰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参考文献(34条)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战略19972.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优势19973.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19994.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20025.杰恩·巴尼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20036.2005年镇江统计年鉴20057.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20058.李经谋2005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20059.聂振邦2005中国粮食发展报告200510.张连珍江苏粮食论坛2005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12.帅长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手册200413.江苏粮食研究江苏省粮食局.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江苏省粮食经济协会查看详情2005(05)14.梅新育产业发展政策要警惕潜在贸易争端[期刊论文]-上海国资2006(4)15.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查看详情2006(05)16.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查看详情2006(04)17.中国粮食经济国家粮食局.中国粮食经济协会查看详情2004(09)18.成都粮食科研所.中国粮油协会储藏专业分会.中储粮总公司业务二部协办查看详情2006(04)19.粮食科技与经济湖南省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长沙分公司.湖南省粮食经济科技学会查看详情2005(03)20.中共镇江市委查看详情2006(01)21.镇江市粮食局2003年--2005年工作总结22.镇江市十一五粮食物流规划23.镇江市粮食局2006年工作计划24.中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625.江苏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626.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00427.查看详情28.查看详情29.查看详情30.查看详情31.查看详情32.查看详情33.查看详情34.查看详情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孙庆东金路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007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推向市场,接受国内外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在高速运转、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的竞争社会中,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地运用适合市场变化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金路公司是我省路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金路公司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发展战略,本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案例就金路公司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战略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结合公司经营发展实际进行系统分析,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金路公司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金路公司的优势、劣势和市场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为金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提供了科学的有效途径。2.期刊论文陈艳.史晓君.CHENYan.SHIXiao-jun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2)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改革的实质、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改革与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同步性、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以及改革的进程等进行了详尽阐述,以深化人们对改革的认识.3.学位论文程洁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2009在金融领域,研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金融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金融发展的水平和经济金融化的深度。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良好的金融结构能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金融结构又可以划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本文从研究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区别入手,对比分析了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特征及优劣。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国家大多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属于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这种金融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它是否能长期保证我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呢,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金融业正面临入世后全面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是通过怎样的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探索怎样通过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主要采用了实践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经济学原理以及计量模型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了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指标的选择上,开创性地采用了因子分析模型对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再对所选中的因子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研究了银行及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而得出结论,我国应当在加快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主动调整金融结构,建立健全多样化的金融市场,尤其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本文的结构分为绪论和正文四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内涵及特征,并且从其对于金融功能的实现角度对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进行了评价;第二部分阐述了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相关的理论,主要分析金融结构怎样通过影响利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进而对于金融中介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为例,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证;第三部分首先进行了文献回顾,总结了国外主要学者对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个问题所做的实证研究。然后以东亚国家为例,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结构的现状,阐述了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并且针对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4.期刊论文谢学清论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安全问题-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1)国家注资依赖所导致的超经济货币发行基础上的金融运行,是我国金融不安全因素的核心表现.金融对经济改革的支持、金融改革和全球化冲击是其主要形成逻辑,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在于坚持国家综合发展战略,长期保持国家净财富积累和稳定市场信心.5.学位论文刘鹤基于实力与效率的国家高新区差异化战略研究2008上世纪90年代初,为全面推进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我国政府有选择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部署建设国家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531个国家级高新区基本上跨越了产业集聚阶段,但是53个高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些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已经发展到集群创新阶段,另外一些高新区仍然停留在产业集群阶段。此外,53个高新区的产业实力、研发实力、产业效率和研发效率差异悬殊。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研发能力无从谈起;没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产业升级缺乏动力。53个高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如何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本文从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定位和创新模式两个纬度对高新区发展战略的差异化选择进行思辨,认为具有不同发展环境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区应该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利用火炬中心2002、2003和2005三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制定高新区实力和效率的评价体系,采用SPSS统计工具的因子分析功能,对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实力、研发实力、产业效率和研发效率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分为七个类别。基于分类结果和各类别的特征,判断各类高新区所处发展阶段,进而从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三个方面制定不同类型高新区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定位方面,处于要素集聚阶段的高新区应定位在产业基地,壮大产业基础;处于产业集群阶段的高新区应采取集群整合战略,整合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研发创新;处于区域创新阶段的高新区应定位在创新基地,打造高新区创新体系,促进原始性创新,把创新作为高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创新模式的选择方面,处于产业集聚阶段高新区,创新实力较弱,园区创新行为很少,创新活动应该侧重于跟进型:处于产业集群阶段的高新区,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研发实力有所提高,创新活动应该侧重于跳跃型;集群创新阶段的高新区,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应该尝试原创性创新。6.期刊论文戴敬浅论如期实现经济发展战略-金卡工程2008,12(9)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达到如期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以基本阐述.7.学位论文熊连庆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2005对外贸易战略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对外贸易战略实质上是以国际环境为背景的产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探索新的对外贸易战略,在比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的经验,尤其是在对日本和“四小龙”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进行认真考察之后,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提出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的观点。1992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意味着我国基本上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加速我国经济和外贸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当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并没有转化为新的国际比较优势,同时,我国从对外贸易中取得的利益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贫困化增长”现象。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指数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成为1994年以来国际上对外贸易条件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外,我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还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过多的外汇储备问题。针对出口导向战略带来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该采取竞争优势战略。竞争优势战略就是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通过家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等途径来实现我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通过分析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对竞争优势战略与传统的外贸战略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采取竞争优势发展战略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实践上也具备可行性。同时,我国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汇率不仅直接影响着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平衡,还对货币流通、通货膨胀以及国内就业乃至整个经济都产生影响。如何形成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汇率这一宏观调控手段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已经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无论是汇率的高低还是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本文认为应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来进行讨论。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对外贸易战略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分析,以及国外的历史经验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在外贸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先贬值后升值的自然规律;通过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出口额的回归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高低与进出口额之间没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对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对外贬值并不一定能够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再结合其他的相关分析,本文认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顺应人民币汇率的自然发展规律将有利于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对于人民币可兑换与外贸战略的关系问题,本文分别通过分析经常性项目下可兑换与资本性项目下可兑换对外贸战略实施的影响,说明人民币完全的可兑换是有利于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的。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本文最后提出了鼓励竞争的对外贸易政策、优化产品结构的产业政策等政策建议。并指出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配合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采取相应的汇率政策。8.期刊论文常修泽.CHANGXiuze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上下内外联动创新——十一五期间经济体制
本文标题:镇江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