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武汉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秦尊文教授、博导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学技术部特聘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1一、湖北、武汉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产生二、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四、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五、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一、湖北、武汉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产生(一)湖北长江经济带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提出安徽长江经济带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从两圈一带到两圈两带(二)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共涉及8大方面47条一、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二、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三、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五、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六、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七、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八、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三)湖北、武汉与长江经济带三最:最长、最早、最重长江经济带三个“三”:三大航运中心三大流域性中心城市三大跨区域城市群051015202530354045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二、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以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突破口重振武汉“九省通衢”雄风清朝乾隆皇帝用“九省通衢”一词来形容武汉。要复兴大武汉,首先要借“长江航运中心”的定位复兴武汉的交通优势,重振“九省通衢”雄风,打造“祖国立交桥”。(一)武汉的地位与长江水运息息相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指出:“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天生具有交通区位优势;其在全国地位的升降起伏,也与其交通优势的变化息息相关。《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体现了交通在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作用。该文件不仅再次明确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并且要求“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抓紧开展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武汉天兴洲河段存在因水流长期冲刷基底从而造成河床变形破坏的问题,为保持河床稳定,需进行护滩,在有关专栏中列入了“中游天兴洲航道”。这些都十分有利于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要抓住机遇,联合相关城市积极推进长江安庆至武汉水深6米和武汉至宜昌水深4.5米航道建设;以武汉新港为主体,以宜昌、荆州、黄石、岳阳、九江等为综合运输主骨架,以中部地区重要港口为补充的国内综合运输中转集散基地,形成长江中游港口群,加快形成“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10公里高等级航运圈。(二)竭力巩固长江流域管理中心地位武汉是长江流域的管理中心。国家的长江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设在武汉,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管理局、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长江海事局、长江航运公安局、长江通信管理局、长江科学院等也均设于此地。1984年5月24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司字第80号”文件设立的武汉海事法院,是审理海理、海商案件的专门法院,管辖西自重庆兰家沱、东至江苏浏河口的长江干线水域,包括沿岸19个主要港口。武汉是全国最大的电网调度中心。华中电网涵盖河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和重庆6省(市),土地面积138.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5%;人口近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是供电人口最多的区域电网。并且,华中电网连接华东、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枢纽。武汉是全国最大的流域气象服务中心。2009年12月23日,中国气象局在武汉组建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主要承担流域气象信息汇集和气象服务两大职能。流域气象服务由位于武汉的华中区域气象中心总牵头,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组织实施气象服务工作,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气象局参加。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主任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湖北省气象局局长担任。(三)全面畅通武汉对外交通当然,立体交通不只是限于水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离不开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建设。孙中山讲武汉交通优势时,既讲了“顶水点”,也讲了“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武汉拥有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三大客运站,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拥有三大特级客运站的城市之一;武汉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货物编组站。武汉现已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货运枢纽之一。与其他三大铁路枢纽相比,武汉维系四方、得中独厚。武汉2009年在全国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后又率先形成高铁“十字架”,现在又成为“米”字型高铁枢纽,从武汉到郑州、长沙、合肥、宜昌、襄阳、九江均只需一、二小时,到广州、北京、上海、重庆均只需4小时左右。随着全国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的加快,郑州、长沙也宣称要形成“米”字高铁枢纽中心,武汉作为四大铁路枢纽的地位也受到挑战。必须加快39号文件精神,加快“形成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39号文件将九江至武汉、武汉至西安“快速铁路”也纳进了规划,并规划建设沿江高速铁路,改扩建沿江大能力普通铁路。这两条沿江铁路都通过武汉。武汉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相关铁路建设。武汉还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航空网络建设。39号文件的表述是:“加快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重庆、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南京、杭州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发挥南昌、合肥、宁波、无锡等干线机场作用,推进支线机场建设,形成长江上、中、下游机场群。”武汉与重庆等7个城市同被列为“区域枢纽”,其中还将长沙放在了武汉前面。这是因为长沙黄花机场客运量比天河机场多。三、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率先提出,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在国家经济结构和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功能作用,并能代表本国参加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其在全国应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一理论后被写入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其中提到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引起巨大反响。以国家中心城市创建为契机,重扬“货到汉口活”、“汉阳造”美誉2009年4月,本人中标武汉市发改委招标课题《武汉市“十二五”暨2020年城市发展战略及比较研究》。在研究武汉中长期发展战略时,提出“三步走”战略:首先建设中部中心城市,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后迈向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武汉市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同年12月,武汉市委提出“十二五”时期武汉要巩固中部中心城市地位,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2012年6月9日,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同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高声宣布: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军号已吹响,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实现大武汉复兴,要“三步走”:第一步是成为中部“中心城市”,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是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最后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武汉应当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在“中三角”中发挥引领作用。明末清初,汉口就名列全国“四大名镇”,商业繁荣,有“货到汉口活”之美誉,直到上个世纪初是全国内地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全国第二大外贸中心;清末,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汉阳造”享誉全国。今天,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唯一的特大城市(国家新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努力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再造“货到汉口活”神话;努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重扬“汉阳造”美誉。(一)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指导意见》要求长江经济带“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明确提出武汉要“建设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因此,武汉应当把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武汉要加大力度建设“四个枢纽”(全国铁路客货运枢纽、全国航空枢纽、全国公路主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四大功能平台”(品牌展示平台、产品贸易平台、技术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依托武汉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产权交易市场、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促进生产资料、消费品等商品批发零售市场的壮大,并延伸到旅游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从而构建区域共同市场的基本格局。大力发挥武汉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快高铁、城铁、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自主创新功能。结合中三角建设,发挥华中物流企业大联盟作用,在物流城市配送、甩挂运输开展合作,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通关合作一体化,打造统一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和现场作业平台,实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模式。努力凝聚、彰显和发挥武汉国内市场枢纽这一核心价值,再现当年“货到汉口活”的盛景。(二)努力建设国家专业性金融中心武汉应当有更远大的目标,在巩固和提升巩固区域综合性金融中心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武汉金博会平台,努力建设全国专业性的金融中心。借用一下体育术语:武汉拿不了金融“全能冠军”,但可以拿一、两个“单项冠军”。如果连一个“单项冠军”都拿不到,那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是很难匹配的。这一点,重庆打造全国结算型金融中心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1.打造全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北京、上海是总部型全国性金融中心,深圳是要素配置型全国性金融中心,重庆则创建结算型全国性金融中心。武汉可以独辟新径,建设全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2.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专家预测,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碳金融的前景也因此十分广阔。3、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产业基地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技贷款专营机构,试点设立可贷款、可投资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吸引外资设立金融服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科技型金融担保公司、成套设备进出口保理公司等企业。组建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公司,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产业链融资产品,加快区域性企业债交易平台发展。完善光谷科技金融网、东湖信用网、金融超市等金融服务平台。激发民间资本活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支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风险自担的金融类机构,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培育一批民营金融领军企业,构建中部民间金融中心。推动民间资本创新服务。支持民间金融机构开展同业合作、区域间金融创新合作。加强对网络第三方支付和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支持,争取设立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三)扎实建设国
本文标题: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武汉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