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0-3岁)•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补充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2、从不随意到随意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最后是脚的动作。(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一)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二)独立行走意义: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910补充二:大脑发展的单侧化•婴儿大脑两半球不仅在解剖上,而且在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最近30年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的高度专门化,主要表现在:-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负责积极地情绪体验-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负责消极的情绪体验。1213婴儿的认知发展一、研究方法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三、婴儿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四、婴儿记忆和学习的发展五、婴儿语言的发展(一)反射法一、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抓握反射(grasping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摩罗反射(mororeflex)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游泳反射(swimming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像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强直性颈反射(tonicneck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部或眼睛转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去习惯化——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某个刺激,在习惯化之后,再呈现另一个不同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反应,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差别的刺激。这是一个去习惯化的过程。•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以后,婴儿就会习惯化。•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则其注意又恢复到最初水平,这是去习惯化。–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两个过程•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觉等感知能力,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力。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三)偏好法—范兹优先注视范式在一项有关婴儿视觉偏好的研究中,18名婴儿,年龄范围从10个小时到5天,给他们显示6个复杂性有所不同的圆形刺激图案,最复杂的一个刺激物是人脸。按照复杂性递减的顺序,其他的刺激包括同心圆、新闻用纸以及3个不同纯色的圆圈。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的比例。表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之中进行分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偏好方法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显的偏好差异,对两种形状的注视时间大致相同。(四)诱发电位测量法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一)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二)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是否具有某种感觉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个体能否觉察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境。–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一)感觉婴儿在看些什么?•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范茨认为,它们看起来简单却很迷惑人。像我们注视婴儿一样,范茨想知道这些婴儿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婴儿的眼睛看起来明亮,但他们看起来仿佛只关心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假如孩子们以他们的认知能力所作出的回答,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熟练,我们如何去发现?•你是否认为,在一两个月大的婴儿眼里,这个世界是混乱的,他们对此知之甚少?•婴儿那双晶莹透澈的大眼珠似乎总围绕着食物和妈妈转,在他们探索的眼神里,人脸始终是最具吸引力的。•1961年,当范茨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发现,除了观察婴儿,观察他们在做什么以外,我们并不能够查明婴儿的头脑中到底是怎么样思考的。•有一项长久以来具备的特征,就是如果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在我们身边,我们总是会观察它。–范茨在婴儿面前设置了一个显示板–显示板上面有两张图片:一张是靶子,另一张是人脸–在显示板后面婴儿看不见的地方,范茨通过一个小孔观察婴儿在看什么?结果:“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看人脸的次数是看靶子的两倍。”表明:婴儿具有图示认知和选择的能力。而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婴儿看到的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并且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这个实验范式的各种后续实验,仍然在用来研究婴儿如何理解这个世界。•这些研究已经表明我们很早就开始发展自己的能力–一个月大时,我们可以跟上一个缓慢移动的物体–两个月大时,我们可以双眼同时移动并且正确估计这些东西离我们的距离。–三个月大时,我们可以区别家庭中的不同的成员(Hunt1993)•所有研究的结论:我们生来就具有对人脸的偏好性•这确实有着进化的意义,人脸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对我们生存有用的信息。1、视觉的产生与发展(1)颜色视觉的发生(2)颜色视觉的发展(3)视敏度的发展(4)模式视觉的发展(5)视觉偏好(6)对深度的感觉(1)颜色视觉的发生:在出生三天的新生儿,就可普遍地观察到他们的视线集中在某物体,如母亲的面孔(2)颜色视觉的发展: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泰勒的研究:2个月婴儿能从白色中区分红、橙、蓝、绿、但不能区分黄--绿色。4个月婴儿已经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已接近成人。(3)视敏度的发展三种方法:•偏好法•视眼球震颤法(根据婴儿扫描物体时不自觉的眼球运动来鉴别其视敏度。)•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是否感知到新的刺激。)视敏度实验——1962年Fantz等人研究新生儿能在6米处看见正常成人在60米或120米处看见的东西。①视力可能是婴儿感觉中发展最不好的部分婴儿视力的敏锐程度估计是20/400或20/600②婴儿视敏度的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6个月婴儿视敏度出现4或5倍的改善。•1岁接近正常成人的水平,但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③新生儿视力容纳范围要比成人更加有限•新生儿最准确地把目光集中在大约30厘米的地方(4)模式视觉的发展•新生儿也更喜欢看带有一定模式的刺激。如–喜欢知觉人脸而不喜欢仅是黑、白色的椭圆形。对于前者注视的时间更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更喜欢知觉更复杂的模式。1个月的婴儿对人脸的注视2个月的婴儿对人脸的注视•对人脸:(上图)•1个月婴儿扫视人脸时,更关注人脸的轮廓线,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分。•2个月婴儿开始更仔细的探究人脸的内部特点,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部位上。•约3个月时,婴儿已能精细的区分不同的脸孔。如他们能认出母亲的照片。(5)视觉偏好•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婴儿更喜欢人脸与更加复杂的刺激–德·哈安与纳尔森(1997)辩论道,好像婴儿生来就具有一些关于脸的先天性知识,这样的知识允许他们辨认出脸,而且脸也对他们具有吸引力。–有证据显示,婴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已经更加喜欢母亲的脸,胜过陌生人的脸(Morton&Johnson,1991)。•利昂(1992)指出,婴儿对母亲的脸所做出的反应,也可能与母亲的声音或气味有关。•“视觉悬崖”•有关跌落的恐惧是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而不是天生的,或者说仅仅因为这些婴儿没有感觉到这种深度。•而有些学者辩解到,婴儿确实感觉到这种深度,但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对它产生恐惧。(6)对深度的感觉2、听觉的产生与发展(1)听觉的产生(2)听敏度的发展(3)语言及音乐感知(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55听觉刺激分化能力出生8-10天能听出母亲声音声源判断能力→刚一出生几秒种就能对头部左或右的声音的转头反应→1岁时,大体达到成人水平(1)听觉的产生•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2)听敏度的发展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Hz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1%),在400—8000Hz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3)语言及音乐感知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如: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3、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1)味觉的发生发展•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婴儿“偏好”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呢?–一项经典研究:揭示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关;更多的研究也认为味觉偏好和厌恶是后天习得的。(2)嗅觉的发生发展•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4、婴儿肤觉的发
本文标题:婴儿认知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