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中文本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举例(一):(庄子的)“虚静”说[提出]“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内涵]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影响]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提出]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内涵]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人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影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提出]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来的,篇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内涵]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影响]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提出]《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内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有教化臣民,并有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影响]“六义”说在经学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⑤问答题:回答问答题也要有三个部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内涵,收尾的总结。1什么是孔子的“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在文学史上的有何影响?[提出]“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内容]“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总结]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谈谈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实录”精神和它的影响。[问题的提出]“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内容]“实录”就是班固所说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真实地记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不夸张,不隐瞒。《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他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这种“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的史学著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更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受到过这种“实录”精神的影响。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也都以“实录”指导自己的创作。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原则。[总结]“实录”不仅是史学家写作历史著作的创作原则,也是文学创作的原则,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就是一例。总结说明: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请题目的含义、要求,然后简要明确地抓住重点作答,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上面我们的答案都比较详细但不够简练,同学门在回答问题时一般不可能这样详细,有些原文也不可能记得下来,可以更简要一点,例如:名词解释题“(《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可以像简化成如下的答案:[提出]《毛诗大序》以风、赋、比、兴、雅、颂为诗“六义”,提出了诗“六义”。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内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能讥刺上政,有讽刺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指诗歌有“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影响]“六义”说在经学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3问答题“谈谈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实录’精神和它的影响。”可以像简化成如下的答案:[问题的提出]“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赞》。[内容]“实录”就是真实客观地记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不夸张,不隐瞒。《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作者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但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总结]“实录”不仅是史学家写作历史著作的创作原则,也是文学创作的原则,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就是一例。而后世许多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原则。3什么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里提出来的(注,这里简化了《论语》中的篇名和孔子的原话)。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4“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节思考题1说:结合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分析他提倡的“风骨”的内涵。我们知道,陈子昂的诗歌不无病呻吟,不吟花弄月,而是言有所指,诗有兴寄,语言有骨力有气势,正如他自己所说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例如他的名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气势何等的雄壮,境界何等的阔大,语言又是铮铮作响,掷地有声。而其内容,前人就认为,是阮籍“广武之叹”,是叹世无英雄,有比兴寄托的内容包含在内。再如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也是雄轶古今,寄托深沉。陈子昂正是感叹齐梁以来诗风淫靡衰微,所以大声疾呼,提倡诗歌改革。所以,从他的诗歌创作实践可以看出,他所提倡的“风骨”,就是指诗歌要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有气势,有骨力。他的创作也正实践了他的理论。5.*什么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里提出来的(注,这里简化了《论语》中的篇名和孔子的原话)。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6.*什么是孔子的“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在文学史上的有何影响?“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附:试分析什么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我个人认为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1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