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教发展参考2009年第2期(总第37期)西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编2009年5月本期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目录信息快递…………………………………………………….01规划动态…………………………………………………….01院校之窗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指南…………02高层访谈继续解放思想谋划科学发展——访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06理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10论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十个关系(摘要)…….18信息快递2009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在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四川民族学院,在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同时,青海民族学院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至此,我国民族院校已达15所,其中“民族大学”9所,“民族学院”6所。规划动态2月6日上午和9日上午,国家民委务虚会召开。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拿出“十二五”期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综合性意见和建议,为参与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2月25日,重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编制。3月1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启动“十二五”规划。4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十二五”科技规划工作。4月29日,西南科技大学召开“十二五”发展规划教授座谈会。院校之窗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指南一、“十二五”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研究1.“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研究;2.“十二五”期间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研究;3.“十二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外部需求与可获取外部资源的预测研究;4.学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适应能力的综合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二、“十二五”学校发展战略研究1.适应“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2.研究型大学的内涵、指标、发展模式及我校的战略对策研究;3.我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4.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及我校的战略对策研究;5.大学排行榜及提升我校排名的战略对策研究。三、优化结构、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研究1.“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需求(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学科、专业建设(结构与布局)的影响与需求分析研究;2.“十二五”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布局规划思路及其重要举措研究;3.巩固、发展、提高与拓展我校现有学科内涵和水平,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产生的新思路、新机制研究;4.整合资源,构建新的实验室体系和创新学科建设平台研究;5.创新基层学科、学术组织的思路及模式研究。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1.与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的结构、质量与规模的研究;2.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规模及其培养方案优化的研究;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4.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研究。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研究1.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相关重大科技发展问题以及我校对其适应性的分析研究;2.我校科技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研究;3.我校“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的研究;4.我校“十二五”在国家重大专项、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拟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研究;5.提升我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体制和机制研究;6.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我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研究。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1.“十一五”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2.“十二五”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研究;3.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使用及其考评等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4.加快创建、培育创新团队的新机制研究;5.我校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七、对外开拓与国际交流合作研究1.影响我校办学开放度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2.基于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视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及其对策研究;3.拓展学校对外交流的广度、深度,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的新举措研究;4.派出与引智的新方法、新机制研究(相关政策与成效评估体系研究);5.留学生教育与国际合作办学研究。八、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研究1.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新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研究;2.学院(系)综合改革研究;3.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研究;4.财务管理与改革(开源节流政策)研究;5.“十二五”期间学校后勤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九、“十二五”学校发展需求预测与办学条件建设的总体思路研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发展的需求预测分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改造与建设等的建设思路和举措研究。十、“十二五”科技产业发展和校园周边开发研究主要包括:对全校科技产业的现状、问题以及“十二五”发展思路、特色和主要举措进行研究;大学科技园发展研究;校园周边开发的主要思路和举措研究。十一、“十二五”党建、思政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主要包括: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十二五”工作思路和举措进行研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做好校园稳定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研究。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网站:《关于做好学校“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南理工规〔2009〕12号)高层访谈继续解放思想谋划科学发展——访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前不久,在教育部召开的《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座谈会上,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作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好评。日前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纲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目前,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主要呈现出六个阶段性特征:大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提高水平,强化特色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但是受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制约还比较严重,办学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人才供需数量矛盾有所缓解,但是结构、质量问题还没有解决,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已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人才队伍,但是学术大师,领军人才还严重短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还存在体制性障碍;形成了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但是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分析教育六大阶段性特征之后,田建国指出,,目前教育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问题。观念比较陈旧保守,小农意识、计划观念、封闭心态比较根深蒂固,改革意识、市场观念、创新思想树得不牢。二是人才培养问题。创新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还有差距,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贴得还不紧,学科、专业和课程、教材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发展方式问题。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盲目求大求高求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层次攀高,专业设置贪大。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规划。四是体制问题。体制机制不完善,办学活力不够。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整体性改革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突破不多;投融资能力有待加强,盘活存量资源和防范风险能力明显欠缺。五是科技服务问题。服务能力不强,支撑力不足。科技创新潜力发掘不够,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科技链和地方产业对接不紧密,不少科技成果停留在论文和成果阶段,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田建国说,新起点新阶段提出了新要求:和谐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就是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解决读好书的问题。一个家庭,父亲是顶梁柱,母亲是挡风墙,孩子是窗户,窗户的背后是什么,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的希望是读好书,孩子的希望也是读好书。收入高的家庭是这种想法,收入低的家庭也是这种想法。教育自身的新要求,就是教育个性化,多样化。个性化就是教育必须关注每个人的需要;多样化,就是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制定《纲要》必须认真有效解决教育存在问题,关注和体现教育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教育发展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制定《纲要》必须把握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田建国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我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决策,创造了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现在,教育所受到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前所未有,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要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看教育发展,要站在我国正面临着三个经济增长期的历史高度来谋划教育发展,要站在为现代经济社会再造生产力和再造产业链的历史高度来盘点教育的任务。我始终认为,机遇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好机遇胜过一大堆计划。机遇是客观的,抓机遇是主观的。抓机遇的本事就是抓发展的本事。我们有抢抓机遇而领先的成功经验,也有错失机遇而滞后的深刻教训。优势正是在抓住机遇中形成,差距正是在丧失机遇中拉开。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个时代,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高等教育面临三大机遇,市场经济是最重要的机遇,加入全球化是最难得的机遇,21世纪知识经济是最有希望的机遇。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见底,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正在加深,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不会停止,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态势不会逆转。任何事物都由正反两个方面构成。挑战中蕴含机遇。我们在挑战中善于寻找亮点,发现积极因素,完全可以化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田建国说,快人一拍,抢占先机,步步主动;慢人一拍,亦步亦趋,处处被动,结果拉大差距。对于改革发展决策,特别是机遇性、超前性决策,一定要不争论,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看准就干。一个抢抓机遇的超前决策,往往都是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决定的,意见一致往往是在事情成功之后,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要通过实践来证明。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育的第一使命是让人像人,让人更高大。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田建国认为,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人是教育的中心,要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人生就实质而言,就是一个不断发掘自身潜能过程,不断变成真实自我过程。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能变成一个真实的自我,他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现代社会,在一定范围框架内,表现真实自我,展示本色人生,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以人为本还要体现人文关怀、道德情感。人文关怀、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力量,主要目的是让人感受生命的力量、生命的价值。只有感受才会感动,只有感动才会行动。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升华人生。田建国指出,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关键是做到教育思想三个转变和教育工作三个坚持。教育思想三个转变: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思考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思考;不仅要重视学生做什么人,更要重视学生怎样做人。教育工作三个坚持:坚持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造就高素质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中心任务。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基本权利和责任,把每位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建立大学生服务体系,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学生。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教师是办好学校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具有生活感、价值感、生命感的人,而不是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尊重老师,善待
本文标题:高教发展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