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4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要求,制定本规定。1.0.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及改建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既有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可参照执行。1.0.3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应作为路基工程的组成部分,与其同步设计、同步建成、同步验收。1.0.4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植物防护或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措施综合应用的原则。1.0.5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应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0.6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52术语2.0.1边坡绿色防护对边坡坡面采取植物防护或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土工合成材料、浆砌片石骨架、混凝土框格、坡脚矮挡墙等)相结合的防护措施。2.0.2人工植物防护以人工手段,对边坡坡面播种、插植或移植植物,通过养护达到绿色防护效果。2.0.3种子净度从被检种子样品中除去杂质和其他种子后,被检种子样品中纯种子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2.0.4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比。2.0.5种子含水率种子样品中水分的质量占供试验样品质量的百分比。2.0.6成活乔木、灌木以植株地面以上1/2~2/3以上部位能正常发芽生长,并形成一定的冠幅为准;草本植物和花卉,以能正常生长发育为准。2.0.7成活率成活的植物数量与原种植数量的百分比。2.0.8覆盖率地面上全部植物茎叶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方面积的百分比。2.0.9藤本植物株体不能自立,依靠吸盘、卷须钩刺或本身的缠绕性,缠绕或攀附于其他物体而向上生长,或者匍地生长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有常绿和落叶之分。62.0.10灌木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枝生出而无明显主干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按高度可分为大灌木(2~3m)、中灌木(1~2m)、小灌木(约1m)。2.0.11乔木体型高大,分枝和叶组成庞大的树冠,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按高度可分为伟乔木(31m以上)、大乔木(21~30m)、中乔木(11~20m)和小乔木(6~10m)。2.0.12乡土植物自然分布范围内的当地原产植物。2.0.13熟土、生土耕作过或有植物生长的有一定肥力、团粒结构和孔隙的土壤称为熟土;反之,没有耕作过,有效肥力很差、无一定的团粒结构,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土壤称为生土。2.0.14冠幅乔木、灌木近圆形的树冠的大小,常用直径表示。2.0.15植被覆盖某地域上的全部植物的统称。2.0.16液压喷播植草将草(灌木)种子、化肥、土壤改良剂、土壤稳定剂、种子粘结剂(纸浆)、水充分混合后,用专用机械均匀地喷射到边坡上,用无纺布覆盖,适当洒水养护使种子发芽、生长,以形成植被的植草方法。2.0.17植生带把筛选好的草子(或按比例混合的草子),均匀地撒在两层载体之间,复合而成有草子的带状草坪建植材料。2.0.18客土植生当边坡表层土质不适宜植物生长时,采取在边坡坡面上铺设或置换一7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混合材料),以利植物生长。2.0.19喷混植生采用专用的喷射机,将拌合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或挂网的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坡面植物防护。2.0.20绿化基材是为边坡绿化或绿色防护配置种植基材的一种材料,根据不同的气候、边坡坡率和岩土质条件,可配置成不同类型的绿化基材。2.0.21种植基材经过配置、拌合均匀后喷射到边坡坡面上进行绿色防护(绿化)的植生材料。种植基材可由绿化基材、混合草种、种植土、肥料、团粒剂、稳定剂、保水剂和水等组成,或由种植土、混合草种、肥料、粘结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2.0.22穴植容器苗将在营养钵或其他容器中培育好的容器草(灌木)苗,穴植在边坡坡面上的一种植物栽植技术。83基本规定3.0.1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按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可分为一般地区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和特殊地区路基边坡绿色防护。1.年平均降水量600mm及以上,最冷月月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5℃的温暖、湿润地区可定为一般地区。2.特殊地区可分为干旱地区和寒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600mm的地区可定为干旱地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可定为寒冷地区。3.0.2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应具有保护路基稳定、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根据路基工程所处的人文环境,宜考虑绿色防护的景观效果。3.0.3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绿色防护工程类型;2.植物建植方法;3.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植物配置;4.边坡坡面处理(土质改良、换土、增加坡面粗糙度等);5.干旱地区的浇灌方式;6.施工和养护要求。3.0.4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1.边坡高度、边坡坡率、边坡浸水条件;2.边坡的土质、岩性;3.坡面土壤的厚度、酸碱度、盐渍化程度、含水率、肥力等;4.物候期、降水量、蒸发量、气温、霜期、冻结与解冻期、风向风力等,以及极端气温、暴雨、干旱、大风等灾害性气象情况;5.乡土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主要功能;6.当地的绿化技术经验;97.干旱少雨地区可供施工和养护浇灌的地表水、地下水条件。3.0.5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所采用植物的成年高度、冠幅、攀缘性、根系等,不得影响行车和铁路设备的安全。新植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见附录A。3.0.6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路堤边坡防护至坡脚;2.路堑边坡防护至堑顶外不小于1.0m。3.0.7位于车站、居民点的路基,可结合路基边坡的岩土质、边坡形式进行绿色防护设计,在边坡平台、边坡顶部和坡脚处栽植灌木、花灌木或常青灌木等;挡土墙地段有条件时,可在墙顶或墙趾处设置绿化槽,槽内种植低矮灌木或藤本植物。3.0.8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植物的选择,应根据边坡防护目的、气温、降水、土质、施工季节等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抗逆性强,可抵抗公害、病虫害,易养护;2.不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应成为对附近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3.易成活、生长快、萌根性强、茎矮叶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和价格低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藤本植物;4.植物生长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优先选择乡土植物。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常用草本植物见附录B;5.有条件时可选择具有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的植物。3.0.9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3.0.10混播草种的配置应遵循速生与慢生相结合、豆科与非豆科相结合、浅根与深根相结合、返青期不同的品种相结合的原则。3.0.11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宜安排在有利于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施工,对反季节种植的植物应加强施工后的管理养护工作。3.0.12绿色防护施工和养护用水,不得含有害植物生长的成份,必10要时应进行水质分析。3.0.13草、灌木或藤本植物种子的播种量,应结合工点边坡的岩土性质、边坡坡率、种子发芽率、千粒重、设计覆盖率和成活率等确定。主要草坪草种子的等级标准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3.0.14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验收应符合本暂行规定第8章的规定。3.0.15对于土质、岩性、气象等特殊条件下的路基,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段开展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试验,完善设计、指导施工。114一般地区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设计4.1一般规定4.1.1土质路基边坡应采用绿色防护,不宜采用封闭式工程防护;石质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4.1.2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植物建植可选择以下方法:1.撒草子种草;2.液压喷播植草;3.客土植生;4.喷混植生;5.种植草、灌木、藤本植物、乔木;6.铺人工草皮。4.1.3土质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宜选用草本植物、灌木或藤本植物;石质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宜采用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4.1.4当边坡坡面的岩土质不适宜植物生长时,可采取土质改良、客土植生、喷混植生等措施。4.1.5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时,宜选择在覆盖率、生长期、抗逆性、根系深浅等方面优势互补的草种混播。4.2土质路堑4.2.1土质路堑边坡绿色防护宜选用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矮灌木,不宜采用乔木。4.2.2单独采用植物防护的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4.2.3高度大于10m的边坡,土质为膨胀土、粉土、砂类土和碎石类土等边坡,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坡面有地下水渗出坡面潮湿的边坡,宜采用土工网、土工网垫、立体植被护坡网、浆砌片石骨架、混凝土框格等与植草、栽植灌木相结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可设置坡脚矮挡墙、边坡支撑渗沟等。124.2.4砂类土、碎石类土等土质贫瘠的边坡,可在坡面上开挖行距20~40cm、深度不小于20cm的水平横沟,沟内回填种植土,然后采用液压喷播植草。必要时,可采用客土植生、喷混植生等措施。4.2.5边坡坡面较光滑,植物种子着落困难时,应采取措施增加坡面粗糙度,必要时可在坡面上开挖凹槽、植沟或蜂窝状浅坑。4.2.6当土壤pH值小于5.0或大于8.5时,应进行土壤酸碱度改良,改良材料的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3土质路堤4.3.1土质路堤边坡绿色防护宜选用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在不影响铁路行车和设备安全的条件下,路堤坡脚可种植中、小乔木。4.3.2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8m时,坡面可单独采用植物防护。4.3.3下列情况宜采用土工网、土工网垫、立体植被护坡网、浆砌片石骨架、混凝土框格与植草或种植灌木相结合的防护措施。1.边坡高度大于8m;2.填料为膨胀土、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和易风化的软岩块的边坡。4.3.4短时间浸水的边坡,当水流速度小于1.8m/s时,宜选用根茎发达、缠绕性强和耐湿耐水淹的草种进行绿色防护。沿河路堤的下部边坡或坡脚一定范围内,可采用栽植乔木、灌木的防冲刷措施。4.3.5土壤贫瘠的边坡,可在坡面上开挖水平横沟或挖坑,在沟内放置植生带或坑内放入肥料等方法,为植物提供生长基质。4.4石质路堑4.4.1强风化、全风化的软质岩和全风化的硬质岩路堑边坡,可参照本暂行规定第4.2节的规定进行边坡绿色防护设计,必要时应进行土质改良,增加植生层肥力和保水、保温、养护等措施。4.4.2弱风化的软质岩和弱风化、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边坡,应根据13地层岩性、风化程度、边坡坡率与高度等因素,采用挖坑种植低矮灌木、灌丛间液压喷播植草、挖沟填种植土后液压喷播植草、铺设土工网垫人工草皮卷、骨(框)架内填充种植土后液压喷播或土工网垫植草、土工格室植草等绿色防护措施;当边坡陡于1∶0.75时,宜采用挂网喷混植生或挂网预埋植生带后进行喷混植生防护,路堑边坡中部和底部平台可设置绿化槽,槽内种植灌木、藤本植物。4.4.3填充于骨(框)架、土工格室内的种植土宜过筛,最大粒径应小于30mm,种植土应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平衡养分和矿物元素。4.4.4喷混植生所采用的种植基材应符合以下规定: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团粒化度和酸碱度;2.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平衡养分和矿物元素;3.较好的保水能力;4.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强的抗暴雨侵蚀能力。4.5石质路堤4.5.1石质路堤边坡绿色防护,可采用下列措施:1.当边坡较低时,宜采用边坡摊铺种植土后再液压喷播植草或撒草子植草;2.当边坡较高时,宜采用土工网垫植草或骨架护坡,骨架内填充种植土后再液压喷播植草。145干旱地区路基边坡绿色防护设计5.1一般规定5.1.1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或年降水量小于400mm有浇灌条件的土质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防护。5.1.2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应选用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根系发达和种子繁殖能力强的乡土植物。5.1.3路基边坡绿色防护采用的植物应草、灌木、藤本植物相结合。5.1.4坡面土壤贫瘠时,应采取客土或施肥措施。5.1.5风沙地区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应结合防风固沙林带统一设计。5.1.6当采用浇灌进行边坡绿色防护时,应进行浇灌工程设计。5.2土质路堑5.2.1坡率不陡于1∶1的边坡,当边坡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铺土工网垫液压喷播植草或穴植容器苗等防护措施;边坡高度大于10m时,宜采用骨架内液压喷播植草或穴植容器苗防护措施。穴植容器苗的间距宜为0.3~0.6m。5.2.2坡率陡于1∶1的边坡,可采用挂网喷混植生防护。5.3土质路堤5
本文标题: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8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