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及策略探讨
100 =(0.10 0.23 0.35 0.27 0.05) 进行归一化后得B=(0.12 0.26 0.32 0.23 0.06)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该项目的效益等级处于第二等级至第四等级的可能性比较大,项目综合效益偏中上。4.结语土地整理储备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经济方面,它0.150.400.350.100.000.000.200.350.300.15还涉及到对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土地储备效益后分析与评价是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很好的补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土地储备效益后评价方法的研究将为土地整理工作者提供决策支持,从而使其有意识的控制成本,降低不利影响,使得土地储备效益最大化。(作者单位:天津市土地整理中心;天津300201)1.信息技术与城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基本内涵1.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类搜集、加工、整理、存储、传输数据、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所用到的工具和手段的总和。本文探讨的信息技术,主要侧重于为政府决策及市民参与决策提供信息和知识沟通、协调与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决策系统。1.2政府决策品质政府决策是城市政府在实现某一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针对某一类或某一个领域的重要问题,选择和确定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城市政府决策品质是市民对政府决策前的主观愿景与决策制定和执行后相比较的满意度,即实际获得的决策结果与市民期待决策结果之间的差距。政府决策品质的高低可以通过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准确性、公开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是评价和衡量政府决策与水平的综合性指标。2.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分析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最直接影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静态决策要素和动态决策过程。2.1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静态决策要素的影响宜昌市政府决策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决策信息、决策主体和决策对象。其中,决策主体是宜昌市政府机关及其决策者,包括市政府主要领导、直属部门和职能部门。(1)创新政府决策信息的获取方式宜昌市政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综治“长安杯”城市的过程中,大力通过中国宜昌网以“政务一站通”为主线,贯穿宜昌市“宜居、宜业、宜旅”三大主题,在突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互动交流”三大功能的同时,坚持“便民、亲民、利民”原则,全力打造网上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 从2000年开始,为了提升市政府管理效率,宜昌市政府就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以三峡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为核心,成功打造了宜昌市公众信息网。33个市直部门和部分街道办、14个县(市、区、管委会)、乡镇的政务信息都整合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宜昌市民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政府提供的这些服务,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关心和参与政府决策。在中国•宜昌网上线初期,2003 年、2004 年和2005 年的访问量就分别达到了280万人次、677万人次和1126万人次。2012年,中国宜昌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系统”被评为全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优秀应用案例”。(2)减低决策对象的反应时延所谓的决策对象,即社会公众,广大市民。在行政管理中,他们没有领导的权限,处于非主导地位,要被动地服从政府或领导的决策安排。随着电子政务网的飞速发展,2012年宜昌市政府把八个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目录直接放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主页。市民只要打开中国宜昌门户网站“政务公开”频道,即可看到八个重点领域的政府公开信息,加深市民对政府决策的理解,从而减低决策对象的反应时延。(3)改善政府决策主体的有限理性为实现“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宜昌市政府通过构建跨越时空限制的信息办公系统,以及向市民开通“市长信箱”、“市长热线”、“宜昌民生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2010年到2012年,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网上受理“市刘桂兰 李建利 陈文明 秦 工 周苏峡【摘要】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益强烈,而信息技术对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不容置疑,而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也将越发凸现出来。文中以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及策略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提升路径和策略。【关键词】信息技术政府决策品质静态决策动态决策7下内文.indd 1002013-8-1616:06:22101长信箱”诉求信息及咨询情况见下表1: 表1宜昌市2010-2012年度信息及咨询情况2010年,市民网上或电话投诉咨询达11.4万人次,针对“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磨基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三峡水资源开发利用、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等市政府重点规划课题及重大民生问题,提出意见7000多条,建议2000多条。这样,市政府在确定决策论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听取市民及社会组织、智囊机构意见和建议,实现双向交流机制,进一步突破了决策者自身知识能力方面的束缚,改善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2.2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动态决策过程的影响政府决策过程,是政府决策理论的焦点。它是一个连续的闭合回路系统(见图1)。2.2.1优化市政府决策的制定过程在政府决策制定之前,市政府通过“网上调查”、“建议提案”、“民意征集”、“微博广场”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广泛调研、发现政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确定问题所在的症结,并通过智能决策系统进行信息筛选和统计分析。在制定具体决策方案时,通过电子公告牌、官方微博进行民意征集,或者利用远程视频会议与专家学者和市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论证,从而制定出最有效的决策方案。2.2.2提高政府决策的执行绩效市政府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2005年,宜昌市审批事项只有490件,对比事先呈报上来的总项目数,最终保留的项目数减少了 63%。其中,保留下来的95%以上是中央和省的审批项目。在传统模式中,外商投资审批需要盖数十个公章、跑若干个部门、耗数十天甚至才几个月才等到批复。现在,通过网上办公,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这样有利于宜昌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宜昌市政府门户网的在线办事平台,很大程度上精简了行政运作中需要消耗大量财政支出和人力成本的中间环节,方便社保服务、求职就业、证件办理等关系民生事项的办理,提高政府决策实施的效率。2.2.3强化政府决策的监督职能宜昌市政府内部监督机构、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非盈利组织机构、非政府组织机构、新闻传播媒体以及市民组成的强大监督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监督手段,有利于决策不偏离政府决策目标。一方面,门户网站的成功构建,避免了决策执行的“暗箱操作”以及监督回馈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截流”和“失真”,加深了决策者与监督者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另一方面,“我要投诉”、“我要举报”、“宜昌政风行风热线”、“官方微博”等网络监督平台的构建,避免社会监督的形式化,确保监督者尤其是市民敢于监督政府决策的执行动态。3.信息技术对提升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策略探讨从前面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政府决策品质的策略成了宜昌市政府的当务之急。3.1变革政府组织机制首先,使政府决策组织结构由官僚科层体现明显的金字塔式结构逐渐向管理幅度大、中间冗余环节少的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扁平化结构转变,决策组织的再造协调性和完整性会更强、反映速度和决策效率会更突出。其次,为了让市民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理解政府决策的主要内容,需要搭建一个更有利于参与行政决策的咨询组织和中枢机构。最后,政府决策者应适当的权利下放,给基层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和可施展有利于决策目标实现的才华的空间,政府权力形态能得到合理的优化。3.2提高政府决策参与有效性在城市政府决策中,决策与市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政府决策目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利益实现的好坏。为了实现广大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政务公开刻不容缓。尽管宜昌市政府从2010年到2012年,相续出台并下发了《宜昌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定》、《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工作方案》、《2010年全市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细则》、《2011年全市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细则》、《2012年全市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细则》等规定和文件,但是针对不同的决策对象,决策执行者做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市政府应通过制度创新拓宽听取民声的渠道,密切联系广大市民群众,确实有效实施政务公开,使政府决策运行在“阳光下”,降低“暗箱操作”发生概率。3.3提高宜昌市政府决策能力 政府决策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必将得到重视。要实现政府决策品质的提升,首先,借助数据中心时代的到来,打造宜昌市基于云计算的政府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市政府决策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市政府的信息获取、筛选、传输、存储和利用能力,为宜昌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其次,进一步完善宜昌市政府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网上专家系统、网络问政系统的作用,规范信息管理制度,使得政府的决策更科学、合理。再次,根据宜昌市行政决策的现状,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通过调整优化,制定出一套透明的、行之有效的决策程序,将宜昌市民与政府领导、职能部门和直属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宜昌市发展作出决策。3.4提高宜昌市民的信息化素养鼓励各类学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和培训组织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逐步提高全体市民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市民经过广泛参加的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操作实践,具备了利用政府决策信息服务平台与政府行政部门之间或输入决策系统形成政府决策评估与反馈政府决策监督城市政府内外信息政府决策制定信息分析与处理政府决策执行图1城市政府决策的过程年度网上受理市长信箱诉求(条)回复率办结率满意度201012000100%94%87%201124976100%94%87%201227214100%96%89%7下内文.indd 1012013-8-1616:06:23102者与市民之间自如交流、畅所欲言的能力和素养,才会积极关注政府各种决策信息,参与到政府决策的相应环节中去,城市政府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依托企业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较为完善、方便、快捷的城市网络,让更多的市民通过网络接受更多信息技术,提高市民信息化素养。参考文献:[1]H.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64页[2]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页[3]宜昌市电子政务办.2012年宜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EB/OL].http://[4]宜昌市电子政务办.2011年宜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EB/OL].http://[5]宜昌市电子政务办.2010年宜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EB/OL].http://注:宜昌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编号A2012-30317作者简介:刘桂兰(1982-),女,硕士学位,宜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公共管理,讲师;李建利(1965-),男,研究生,宜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网络,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副教授;陈文明(1970-),男,学士,宜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局域网技术,副教授;秦工(1968-),男,研究生,宜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网络,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周苏峡(1964-),男,学士,宜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网页设计与制作,副教授。(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43000)供应链管理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研究和应用的焦点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内容集中在如何将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对宜昌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及策略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0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