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提高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有效途径
135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全民的话题,但最终指向的对像是农民。与之相对应,对农村宣传也是各级媒体的热点,但要做好这项宣传,做到与“三农”贴得紧、贴得实,对农民的心思,却是各级媒体的难点。作为离农村最近的县一级广播电视来说,如何宣传好引导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更为现实和迫切。关键词:新农村报道途径一、当前新农村建设报道存在的弊端县级台往往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节目随意性过大;反映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内容居多,反映基层老百姓情况较少;反映上层人物比重过大,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方面较少。不少地方往往把基层台办成了领导亮相台、会议台、进度台、公告台。久而久之,使原本离农民群众最近的基层台却远离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收视群体。就目前看,在不少新农村宣传报道中,仍然没有跳出以往的宣传圈子,具体表现在:一是“八股腔”泛滥,对农政策宣传的简单死板化。抄文件,转政策,喊口号,缺乏深度,过于机械简单,成效很差。二是“老菜”没有新味道,农业报道的程式化。电视上常年唱“四季歌”,热衷和局限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没有解剖农村、关注农民。看了这样的新闻味同嚼蜡;三是“古板脸”没看头,典型宣传的平面化。典型发掘不深,反映不透,立体感不强,没有时代特色。农民看后没有指导意义,起不到应有的引路作用。因此上述弊端必须解决。二、新农村建设报道应对得上农民心思要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改进报道模式。笔者认为,县级媒体应组织编辑记者进行认真地研究,根据农民的需求,精心制作“农家饭”,使每一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报道都对得上农民的心思。这样,党的政策方针才能让农民入心入脑,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1.“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新农村建设报道要多些农民身影,真正反映出农村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新风貌。作为基层台,本身刘玉顺就很“小”,但小有小的好处,可以以独特的视角从小处着眼,发现和挖掘新农村报道中鲜活的闪光的信息。刚刚破题的新农村建设,行动上还处在寻找切入点、突破口的阶段,这阶段的面不大,经验尚未形成,典型还未成熟,问题比较隐蔽。与之相适应的报道也宜报动态,多探索,少作总结式经验式的报道,慎报典型。记者心中应装着新农村建设框架路线图,到实践中去报道小变化、小行动、小事件、小探索、需要解决的小问题等。内容实在一些,与农村农民贴近一些,可以防止报道中走过场、大而空,也有利于鉴别和避免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2.强调纪实,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写一个村官还是一个村庄,都要强调纪实性和故事性,强调语言的轻松诙谐。在选题的时候,老典型也能做出新意来,新典型更是可以“旧装出新酒”来。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名叫国路夼的村庄建设新农村的事例。这个村多次被电影导演选中拍摄外景,从70年代红极大江南北的《喜盈门》,到二十一世纪的电影《当家人》,拍过11部电影和电视剧。上海电影厂的著名导演赵焕京童曾两次到这里,以该村为背景拍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这是一个极富北方特色的小山村,也是一个有名的“小康村”,这里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山青水秀。在新农村报道中如果按照以前老套做片,拍摄一些表面的镜头,讲述一下村里的变化,肯定会平平淡淡、空泛无味。如何做好报道,关键要找出一个切入点,有一个故事把变化串起来。于是记者以《农民电影城》为题,选几个曾在电影《喜盈门》和《当家人》当过群众演员的村民,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出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在改革开放中大胆解放思想、发展村办工业、兴办旅游业、大办沼气、改水改厕、硬化街道、兴建文化大院、增收致富的成就。片子播出后,很受农民欢迎。3.人物要有血有肉,有生活气息,忌高大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一般比较难做。一个是因为镜头难拍,只能用空画面代替,削弱了人物的形象。再一个是很(下转第137页)4下黑白.indd1352014-5-712:21:05137的增加和有利,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以不可预计的速度增加。从目的结构以及转变状况来说,环保公益活动的实践对志愿者目的积极导向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环保知识,让公众知道环保活动是刻不容缓的;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宣扬积极的环保公益事件,引导更多的人群,将环保的思想落实到点滴小事中,慢慢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让公众了解为何要进行环保公益活动。2.专业的环保知识培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志愿者团队中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仅占小部分,并且有些在接受完知识培训后仍对环保知识较为模糊。笔者认为,要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必须得传播科学的系统的环保知识,让公众在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之后,知道从哪做起,如何做起。3.处理好不同年龄层次的参与动机从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将主要的目的分为自我提升动机和利他动机,从自身角度来说,通过公益活动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经验,从而增加社会阅历和参与社会竞争筹码;从社会服务角度来说,志愿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特征是自愿行为,无报酬的奉献行为,出于助人动机的行为。志愿服务动机其实是肩负着社会的使命,同时也是个人人生价值实现。不同的年龄层次应该选取不同的动机作为引导,我们应该鼓励从内在需求出发,以服务社会为路线进行环保公益活动的展开。组织者应正确认识到不同年龄结构的动机主次差别,一方面,对志愿服务动机进行有效管理,尽量满足志愿者的动机需求,使志愿者个人愿望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志愿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指导志愿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目的,指导其落实志愿者现实行为,辅以适当心理调节,从利己和利他角度将环保公益活动对人的意义深入人心。三、总结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思路,实现公众参与的重心在于让公众了解为何要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如何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注:中欧环境治理项目浙江地方伙伴项目、嘉兴学院一般SRT项目基金资助。(作者单位: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000)容易只见其一点,而不见其全面。报道出来以后很难让人信服。特别是基层台,由于所报道的人物有很多人熟悉,如果报道不真实,观众不但不接受典型本身,同时对电视台公信力也置疑。特别是在新农村报道中,有很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物来反映农村变化的,所以人物宣传很重要。栖霞市在农村建设中涌现出许多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对这些风云人物,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以往“拔高”的做法,而以一个侧面入手,从一个“亮点”抓起,从人物的一件事、一句话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面貌。我们先后拍摄的《深山里的公仆形象》、《文明村的领头雁》、《村官孙德平》等十多个专题片,由于切口小,人物讲话有血有肉,生活气息浓郁,播出后具有较强的穿透力。4.报道中要倾注人文关怀县级台主要受众是基层老百姓,应将报道的视角更多地投向老百姓,让报道富有乡土味,符合受众的口味。在对农报道的形式上多下功夫,采用不同手段,把严肃的东西变得有点人情味,而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受众。让农村受众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记者的一片真情,从而拉近地方传媒与受众间的距离,让人充分感受到媒体对受众如亲人般的人文关怀。对农村报道根据农事的季节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播出时间、节目长短应同农民朋友的作息时间和收听、收看习惯相适应,在时效上求得农民朋友的认同,使报道更加贴近农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才能对得上农民的心思。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对县级台来说,新农村报道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搞新农村报道,就不能不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选农民关心的题材,做农民爱看的片子,让县级台的节目真正对农民的心思,成为当地农民的最爱。*此论文获第五届全国农业电视论文评选二等奖(作者单位:栖霞市广播电视台,山东栖霞265300)(上接第135页)4下黑白.indd1372014-5-712:21:06
本文标题:提高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有效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1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