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作者:韩立福著来源:本站时间:2008-10-6如何走进新课程,如何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新课程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从目前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深受传统教育影响,还有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教学,也没有建构起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许多地区还在“穿新鞋走老路”,严重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因此我们说,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反过来,行动是理念的土壤,没有行动,光喊口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真正超越传统,走进新课程。“在游泳中学游泳”的理念是我写作本书的最初想法。近几年来,我曾到全国许多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上讲课。培训大多在礼堂、电影院举行,一般是我和当地领导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成百上千的培训教师进行讲座式培训。我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兴趣盎然、激情飞扬、挥汗如雨,台下教师记笔记忙得措手不及。讲课结束后,听到的参加培训教师的反馈意见经常是:“课讲得很好,我们也听明白了,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当时,我就想组织新课程教师培训,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培训方式来培训新课程了,而是应该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方式来培训新课程教师。只有让教师“在游泳中学游泳”,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益。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何不写一本让教师行动起来的培训教材?”这一简单想法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本书着重解释了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所以,书名选定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观是一个大教学观,强调课前准备行动和课后拓展行动,其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行动、课堂行动、课后行动三部分。本书包括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了新课程教师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行动理念、遵循什么样的行动原则,为读者描绘了基本的行动模式与路线图;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新课程教师“如何备课”,即在课前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第三单元主要解释了新课程教师“如何上课”,即在课堂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新课程教师“如何做好课后拓展”,即在课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第五单元主要解释了新课程教师“如何评课”,即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本书力争达到以行动引领理念建构,突出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达到行动与培训同步,以行动促进教师理念建构,以行动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目的。本书的适用范围是:可作为新课程校本培训教材,按“行动指南”的相关要求,可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可以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时使用的见习指导教材或参考书,对学生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上课、课后拓展以及评课,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作为新课程教师的入门自学教材。如果能遵循该书的培训理念、培训意图,在理解基础上能够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万福教授的多次指导和帮助;本书在策划和框架内容方面,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师管处处长于兴国博士和内蒙古教育厅师范处孙柏军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最后,希望本书能给您带来一条通向新课程的有效捷径!韩立福2005年8月目录第一单元行动理念: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理念第1节行动理念第2节行动原则第3节行动模式与行动路线图第二单元课前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学会多维度备课行动1备学生行动2备课程行动3备情境行动4备自己行动5备设计行动6创建新教师文件夹行动第三单元课堂行动策略:建构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行动7问题提出行动8问题对话行动9问题刺激行动10问题指导行动11问题评价行动12创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行动第四单元课后行动策略:保障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学行动13问题思考行动14问题作业行动15问题展示行动16问题探究行动17创建课后拓展自我评价行动第五单元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策略:健全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有效评价机制行动18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行动19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维度行动20采用以质性为主、量化为辅的综合评价法第六单元保障行动效果策略: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培训评价第1节说些什么第2节写些什么第3节与培训者对话第4节让培训教师对你们说些什么第5节培训教师给了你们什么《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书笔记第一单元:行动理念“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也就是一种“行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要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新理念;其次,要遵循“爱”“全”“活”“新”四大行为原则;再次,要明确“行动模式”和“行动路线图”。第一节:行动理念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建构新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保护学生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二、建构新教师观---请您走下神圣的讲台吧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三、建构新学习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吧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认为,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四、建构新师生观---请与学生交真正的朋友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五、建构新课程观---请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的生活吧六、建构新教学观---授学生以“渔”吧七、建构新评价观—全面解放学习者吧新课程评价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是以“一起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从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关和评价观等方面构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新的学生观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的教师观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为参与者。新的学习观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促进学习,解决问题。把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新的师生观即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应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教学观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交往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新的评价观倡导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实施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构建新课程理念的原则是爱、全、活、新。爱是爱全体学生,关注和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多元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活得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我们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课后拓展等方面充分体现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新的原则是要大胆地去超越和创新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设计、方法、评价等方面勇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答:“四字”原则,即:“爱”、“全”、“活”、“新”。“爱”的原则是指博爱与悦纳原则,把真实、丰富的爱的情感作为前提和手段贯穿于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科学、民主、真诚地对待学生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体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活”的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新”是指超越与创新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理论不断超越,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创造,使之更加完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单元思考与评价:请反思和评价以往的备课过程,说说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备课?答: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程整合和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入,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一、备学生。1、备全体。2、备问题。3、备知识基础。4、备能力。5、备情绪。二、备课程。1、备教学目标。2、备教学内容。3、备意义。4、备教具准备。5、备教材分析。三、备情绪。1、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张扬人性。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3、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火化。4、备活动情景,提高学习乐趣。5、备媒体情景,提供现代学习平台。6、备生活情景,创设现实教学情境。7、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景。四、备自己。1、备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2、备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3、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4、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5、备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6、备话语——润物细无声,沁人心脾。五、备设计。1、备理念——探寻依据,明确意图。2、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3、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4、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最大化。5、备拓展——多元设计,精心安排。6、备教案与课件——系统设计,精心撰写,事半功倍。(顺通--刘阳)第二单元:课前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学会多维度备课1、请反思和评价以往的备课过程,说说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备课?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传统备课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学科主义影响,始终坚持以教师、教材和传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上,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等了解得也甚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由教师的主观意志来决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特征与需要。编写出来的教案是“死教案”,是无视学生主体性需要的教案。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
本文标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4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