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
第1页共23页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学校管理学》萧宗六2008年人教第四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3、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4、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是: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5、近代学校的产生是学校管理学产生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6、最早的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科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标志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7、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该理论坚信管理是有章可循的,把高效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强调统一指挥,主张工作标准化,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奖励和惩罚。8、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不是机器而是能动的生物体,人除了追求金钱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需求。9、两千多年前问世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三百年,比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一千八百多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师范学堂中必须开设《学校管理法》课程,并审定了教科书,标志着学校管理学在我国起步。二、名词:1、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学科,它融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三、简答:1、学校管理学的任务:①、研究任务:通过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研究,总结学校管理经验,了解学校管理特点,探寻学校管理规律,借鉴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完善学科体系,丰富学校管理理论,以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效益。②、传授知识任务:向学习者系统介绍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常识,为学校管理者释疑解惑,开阔眼界,活化思维,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提供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学习者的管理素质。2、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①、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②、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③、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泰勒的科学管理强调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法约尔首次将管理职能明细化并将管理与经营区分,韦伯则对不同类型的组织体制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科层制的认识。3、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领域的影响:①、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是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②、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士气;③、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④、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4、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①、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②、认为行为是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在行动上的表现,管理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因措施的刺激而产生行为动机,强调从人的行为本性激发出动力;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古典管理学派只注重组织的结构与科学的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只重视人的情感与态度的偏颇。第2页共23页5、行为科学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①、学校管理研究的多维视野;②、实证研究手段突破了经验模式;③、把学校视为开放系统。第二章学校领导体制一、选择:1、在管理学中古往今来的领导体制按不同标准来划分,可分为许多类。按参与决策人数分可分为一长制和合议制;按机构内部职权性质和范围分为层次制和职能制;按不同层次的机关职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集权制和分离制;按统一机构的各单位接受上级机关的控制程度分完整制和分离制。2、一长制的优点在于行政决策权由最高行政首长一人掌握并对本单位工作全面负责,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通畅、反应迅速、工作效率高;不足之处是有效性依赖于领导者个人素质易出现独裁,一长制比较适合事务性、执行性机构。3、合议制的优点在于行政决策权分别掌握在两个以上的行政主管手中,凡是集体商议,少数服从多数,可集中多数人才能智慧避免独裁;不足在于权力分散、决策周期长、会议多、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动缓慢、协调困难、工效低下,适合制定方针政策、长期规划、立法、协调的职能为主的机构。4、当今世界领导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代表一种是集体决策,个人分工负责,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常规事务由主管拍板,另一种是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同时大力加强咨询、审议、监督等机构的作用,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属于后者。5、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七次大的变革:校务委员会、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校长负责制。6、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1985年3月颁布实行的。7、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属性从主体数量上看是一长制,一所学校只有一位校长;从主体功能上看是承担责任,对学校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性质就是个人负责制。8、教代会的权力有:建议权、审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决议权、否决权、问责权。二、名词:1、学校领导体制:确定学校内部领导力量的地位、作用、权责划分及彼此关系的根本制度。2、校长负责制: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有决策指挥权。三、简答:1、学校领导体制频繁变革的原因:①、泛政治化的错误;②、对独裁制的恐惧和对民主制的向往;③、漠视学校管理规律;④、客观形势使然。2、确定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正确推行校长负责制,正确确定校长的职责、权力和地位,使校长放手展开工作;②、有利于理顺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建立权力制衡机制。3、我国校长负责制推行的四个阶段:①、试点探索阶段;②、正式推行阶段;③、回落阶段;④、重振阶段。4、怎样完善校长负责制:①、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制度;②、营造学校改革的宽松环境;③、建立合理的咨询监督机制;④、配套改革,整体推进;⑤、建立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5、学校管理自主权的内容: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聘任教师及其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第3页共23页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6、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思路:①、政校分开;②、转变职能: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集中在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③、精简机构;④、下放权力。7、党政关系如何互动:①、党组织对学校行政要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监督工作;②、校长对学校党组织要尊重党组织决定,尊重书记,对组织的决议和开展的活动支持配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靠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定向、把关作用。8、政校关系中建立教代会的意义: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②、民主管理是世界各国管理发展的大趋势;③、是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要求,可以弥补校长负责制的不足。9、政教关系如何互动:①、教代会必须独立行使民主管理权力,学校行政不应干预教代会的活动;②、明确双方责权范围,对教代会必须参与的管理过程应作出明确规定;③、确立明确的行政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程序;④、凡是教代会在权限范围内作出的决议校长当全力执行;⑤、校长应拥有例外权;⑥、对某些须经双方协商处理的事务,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应先按校长的意见执行;⑦、对与学校发展以及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务一定要双方达成一致才能执行。第三章学校管理过程一、选择:1、学校管理过程研究,就是要探讨学校管理活动的演变状态、演变顺序、演变周期以及演变的种种特点,使学校管理全程变成一个可控的过程。2、戴明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环节构成。3、计划制定的要求:超前性、针对性、可行性、弹性。4、计划环节的作用:保证行动方向、统一步调、减少耗能提高资源利用率。5、执行环节的任务:执行是将计划付诸实施,把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执行环节占时最长,工作最复杂,是四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6、执行环节的作用:实现资源的能量转换、实现活动的功能转换、实现知识的价值转换。7、检查的意义:对管理者来说具有测度管理水平高低的作用;对学校成员来说具有督促、考核和激励作用;对工作来说,检查前期工作具有验收作用,对后续工作具有推动作用。8、检查的方式有:分散检查和集中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领导检查相互检查和自我检查。9、处理环节是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主要发挥善后作用和启后作用。主要任务是:对问题及原因分析开展对策研究、对目标工作计划方法进行调整、总结教训。10、总结的基本要求是:以检查为基础、摸索管理规律。二、名词:1、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者行使组织职能,组合学校资源,发挥资源作用,使之产生理想结果的持续活动状态。2、计划:是对完成任务、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进行的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3、执行:是将计划付诸实施,把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4、检查:是衡量工作现状与工作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活动。5、改进:是消除系统性问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的活动。三、简答:1、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①、动态性和可控性;②、周期性与连续性;第4页共23页③、有序性与可变性。2、学校管理的环节的内容:①、计划:确定目标、拟订方案、作出决策、制订措施;②、执行:组织、监控、指导、协调、激励;③、检查:搜集信息、诊断、指导、评价;④、处理:总结、改进。3、检查的基本要求:①、以计划规定的标准为尺度;②、工作结果与工作过程并重;③、检查与指导结合;④、自检重于他检。4、改进与监控的关系:计划的实施环节的监控和处理环节的改进都是管理过程中的职能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既联系又区别:①、监控是计划的演绎和实施,目标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预先规定的计划要求;②、改进导致原有质量标准的提高,使过程、活动、资源在更高、更合理的水平上重新处于受控状态;③、监控是改进的基础和前提,改进是监控的延伸和发展;④、两者都服从于计划的目标以及落实于质量形成全过程。5、改进的步骤:①、明确问题;②、掌握现状;③、分析问题原因;④、拟定对策并实施;⑤、确认效果;⑥、标准化;⑦、对改进工作进行总结。第四章学校管理原则一、选择:1、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所必须遵从的基本准则和要求。2、由于学校系统具有多维性、整体性,反映管理规律的行为准则就具有多样性、层次性、体系性和主观性特点。3、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人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激励为主、以效益为主。4、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5、管理者在不同观念支配下对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也反映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6、所谓效益是管理活动的社会效果与价值,是管理质量的表现。二、名词:1、管理原则:学校管理者总会持有一定的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将这种有指导管理者的行为活动的观念概括化,就是管理原则。三、简答:1、管理原则与管理观念的关系:①、管理观念也叫管理观或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思想;②、没有正确的管理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管理行为;③、管理原则是管理观念的概括化,受管理观念直接影响,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原则。2、管理原则与管理原理的关系:①、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系统及其运动中存在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表述,是一个与管理规律等量齐观的概念;②、规律不能制定和制造,不能随意改变废除而只能发现提示认识运用;③、管理原则是对管理原理的把握而提出来的,是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是管理规律的主观反映;④、两者都是在无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规律,同根
本文标题: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0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