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浙江地级市城市形态演变
城市形态分析壹贰叁肆伍嘉兴市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杭州市陆台州市嘉兴市地理位置: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动力机制)公元231年至1926年以子城为核心不断发展,单中心圈层式为主要空间特点。1927—1982城墙防卫功能弱化,城内城外区别逐渐消失。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在单组团总体结构下,沿主要道路、河流轴向扩张。以嘉平、苏嘉、杭申公路伸展最为突出。突破了东南部铁路、环城河的发展门槛。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资本流动和经济法则对城市形态的决定性塑造作用。工业布局开始成为影响嘉兴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墙防卫功能的限制,沪杭铁路出现在城市南面(城市功能在火车站四周集中,使其向东南向发展受阻)嘉兴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历史发展:据点发展期轴向扩张期同心圆模式,地租理论的影响。点轴模式,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动力机制)1983—2001经济迅速发展,受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设置了经济开发区,南湖风景开发区以旧城为中心,向西、北、东南三翼迅速扩张,形成了“风车形”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但受东南方向铁路门槛限制等原因,城西、北两翼发展快于东翼。2002—今重要基础设施工程。1.乍嘉苏、沪杭高速公路开通,杭州湾跨海大桥规划。2.城北防洪水道成了城市进一步向北发展的门槛。组团的崛起。特别是秀洲新区和南湖新区。城市向南动力加强,一主两副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初露端倪。板块发展期多中心形成期扇形模式,对几条城市发展轴进行轴向填充多核心模式,除中央商务区外,次中心随着城市运输网和各专业服务业发展起来嘉兴市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动力机制)唐宋时期初始状态团块状地域形态明清时期城区河流频繁淤塞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沿铁路迅速延展新中国初期陆路交通发展缓慢以沿河伸展为主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70年代后期外围建立许多工厂向外扩张,呈松散状公路运输迅速发展以老城为中心,沿四条公路及运河伸展城市形态逐渐演变成星状嘉兴市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形态)动力机制:沿公路、铁路及运河的交通发展,初步呈现星状。嘉兴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形态,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城)五副(城)、一新城七镇、三轴两环”的网络型特大城市。呈现明显星状。宁波市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动力机制)明清以前初始状态点状形态鸦片战争民国解放-----1970年代1980年代江东、江北形成少量居民点块状形态被迫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生产力提高,建立浮桥扩张用地。浮桥成为沿江六岸的主要通道城市跨国奉化江和余姚江,江东江北继续发展城墙拆除在块状基础上,沿三江轴蔓延,由块状向星状演变港口经济发展不连续跳跃式发展,演变为组团式并有相向蔓延之势宁波市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中心城区单核生长阶段飞地式生长阶段内河运输为主沿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作轴向延伸对航道水深及陆地腹地要求增高,脱离内河港向河口寻求发展港口原因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1990年代行政区划分变化,展港口工业城市各组团处于由向心集聚向三者之间互相离心扩散的趋势组团相向生长阶段河口港无法满足贸易发展,建立北仑深水港港口原因宁波市现状城市形态:一主两副的城市形态。宁波市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结构:规划中心城呈“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结构。两带即滨海布置产业带,沿三江安排生活带;三片即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各片相对独立兼以生态绿地作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双心即三江片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市地理位置: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中国浙江省辖市。温州市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动力机制)清末至民国时期通航水道的发展以通航水道为轴向外呈辐射增长态民国至改革开放前轴向发展停滞,轴与轴呈圈层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后至今以对外交通线和瓯江为轴,重新开始城市轴向生长汽车交通和航运的迅速发展因国家政策变更,国家投资缺乏时间城市形态演变特点变化原因(动力机制)至今受航运发展的吸引及地形的限制伸展轴由沿江伸向沿海温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形态背倚大罗山、吹台山等绵延青山,面向瓯江和东海,形成“负山面水的半环形”的城市形态,由“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由自然山体、水体和规划绿楔等生态廊道,中心城市按照主城区、永强副城区、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五个组团规划建设。杭州市地理位置: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受制于西侧的西湖、东南的钱塘江、南侧的群山,城市发展主要以北、东为主,整个城市南北修长、东西狭窄,奠定了杭州城市格局。南宋定都杭州,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入巅峰时期,人口成倍增长,导致城市过于拥挤,城郊发展了很多市镇,城厢地区形成。南宋宫城毁灭及城墙南缩东扩。城市中心萎缩至临近西湖一侧,城市发展跨越城墙限制,城厢地区活跃。如现今的良渚、留下、三墩等镇。显现大杭州轮廓。吴越西府(杭州)建成南宋宫城的焚毁古代杭州市城市形态演变:杭州市杭州市城市形态现状: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1.钱江新城的开发建设,带动了东南部的发展。2.行政区划的改变,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与余杭区。杭州新市区由原来的6个区增加到了8个区。杭州市空间结构规划:“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城市性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信息枢纽。金华市金华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呈团块状。动力机制:处于盆地,向外扩张没有明显限制条件。路网比较规则统一,适宜于汽车交通的发展。金华市土地利用规划:市区空间发展战略:“两山一廊,聚合主轴”“两山一廊”:南山、北山为主要生态空间加强保护,中部走廊作为发展主轴妥善安排城乡发展空间与生态空间,形成市区“两山一廊”的总体格局。“聚合主轴”:以“一中两冀两三角”、“聚合主轴线、强化浙中城市群内核功能”为城乡发展总体思路,加快中部走廊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并妥善安排城乡发展空间与生态空间。突出金义主轴线的地位,中心城区、两个外围开发区同步推进,适度扶持位于主轴上条件较好的城镇作为重点镇。台州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平原丘陵相间。东濒东海,南连温州,北连宁波,西连丽水、金华。台州市现状城市形态:特点:围绕中心自然空间,形成环状形态。构建“一心六脉四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形成多组团网络式的城市空间体系。一心。为“绿心”,是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核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举足轻重。六脉。指组团之间以及绿心与外围山体、水体相连的开敞空间,构成城区之间的主要生态廊道,并起到维持城市结构形态的作用。台州市空间结构:总结: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地理条件因素,产业经济因素,政治文件因素城市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进行形态演变,不同的城市受到影响的主导因素也是不同的。谢谢!
本文标题:浙江地级市城市形态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2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