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施方案
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承担单位:通渭县畜牧兽医局编制时间:二O一二年五月-1-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建设项目2、主管部门: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3、建设单位:通渭县畜牧兽医局4、项目性质:新建5、资金类别: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6、建设地点:通渭县7、建设期限:2012年5—2012年12月8、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新建县级肉牛良种繁育中心1个;新建肉牛冻配改良点3个,改建6个。推广优质冻精2万支,液氮3000立升。(二)养殖场(小区)建设。共新建肉牛养殖场(小区)23个,其中50头以上13个,100头以上5个,200头以上3个,500头以上2个。养殖场(小区)以“投母还犊”模式,带动发展肉牛养殖户2300户,投放良种基础母牛4000头。-2-9、投资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4055万元,其中良种繁育体系建设350万元,养殖场(小区)建设3705万元。10、资金筹措:项目概算总投资4055万元。其中:申请现代农业资金500万元,县级整合资金1000万元,县级配套800万元,企业(农户)自筹1755万元。11、项目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可促进全县草食畜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有利于通渭农村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繁荣。带动城乡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养牛产业的发展同时增进土壤的肥力,推动当地种草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及牛羊产业发展现状(一)通渭县基本情况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58万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183万亩。海拔1410—2521米,年均气温7.7℃,无霜期120—160天,年降水量380㎜左右,年蒸发量1500㎜以上。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资源主要有温泉地热、花岗岩、汉白玉、高岭土和风力等。通渭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3-114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彩陶,属“仰韶”、“齐家”文化。红军长征时,红25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通渭。红一方面军途经通渭时,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榜罗会议”,正式作出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以陕北为大本营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决定;毛泽东同志在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陕甘支队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了他到通渭后酝酿成熟的《七律•长征》。通渭崇尚耕读、人才辈出,东汉通渭籍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为我国五言诗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华人首位当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杨子恒、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和尚永丰都是从通渭走出的农家子弟。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4人、中书协会员19人,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红豆草之乡”,2011年12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产粮大县)”称号。2011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3.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增长6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19%;大口径财政收入8100万元,增长28%;财政支出15亿元,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5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2883元,增长-4-13.1%。在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我们确立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扶贫开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兴农强工、提升城镇、科教优先、文旅名县“五大战略”,着力培育玉米、马铃薯和中药材、草畜、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积极创建全省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区域性劳动密集型企业、陇中风电开发、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四大基地”,持续推进民生、稳定、人才、党建“四大工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通渭。(二)全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们抢抓退耕还林(草)工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紧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七个倍增”和“三个过三分之一”的奋斗目标,按照“千家万户、规模适度、良种良法、养贩结合、整村推进”的思路,坚持专业村和千家万户种草养畜相结合、种植和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业发展路子,全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1年底,全县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14.73万头(匹、只),比2005年增长35.8%;出栏达到77.2万头(匹、只),比2005年增长38.2%;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5100吨,鲜奶产量达到1200吨,羊毛产量达到34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58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9.6%。1、制定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按照政府引导、部-5-门帮扶、群众参与的原则,把草食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来培育,于2009年制定出台了《通渭县玉米秸秆养畜转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县财政注资1000万元成立了利民牛业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7951.5万元,扶持养牛农户2989户。最近,我们邀请省上专家对《通渭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县草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正在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制定了《通渭县牛羊养殖扶持意见(试行)》,通过“补、奖、贴、借”四种方式,对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小区)、分散农户的基础母牛扩群给予扶持;争取到总投资292.5万元的牧草良种补贴项目,按每亩补贴50元的标准,规划种植牧草5.85万亩;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120万元,扶持4户生猪养殖场实施改扩建项目。通过全面落实减免税费、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吸引金融信贷支持、吸纳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多渠道筹措扶持发展资金,巩固和壮大了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县上先后17次抽调千名干部下基层,开展种草养畜培训、筹资改建圈舍等帮扶活动,有效推动了草畜转化步伐。2、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依托丰富的饲草和玉米秸秆资源,于2009年提出了打造全省养牛大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五年内建成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0个、发展养牛专业村100个、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1000户、建成1个万头肉牛养殖场,强力推进草畜产业快速发展。-6-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争取财政补贴资金350万元,带动农户自筹资金8650万元,建成规模养殖场35个,其中鑫旺公司等肉牛养殖场(小区)17个,恒芮公司等肉羊养殖场(小区)9个,通和源公司等生猪养殖场(小区)6个,正源公司等蛋鸡养殖场(小区)3个。建成马营镇邵滩村、什川乡什川村等58个种草养畜示范点,建设标准化圈舍4500座13.5万平方米,规模养殖户达到6731户,其中养牛户3444户,牛存栏由2006年的2.68万头增加到6.2万头。3、强化服务扶持,逐步健全市场体系。为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服务水平,改善办公条件,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我们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多元化建设乳肉制品和饲草料加工生产线,扶持发展了天耀草业、春寅乳业、通和源牧业、兴达农牧等一批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使草畜产业发展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按照“民办、民发、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创建各类养殖协会8个,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使种草养畜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受益者。4、机构设置合理。通渭县畜牧兽医局下设县动物疫控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草畜产业办公室和县牛产业办公室4个站所和1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人员208人,其中县直人员110人,乡镇兽医站人员98人。管理人员10人。按专业技术分-7-类,有副高级人员6人,中级50人,其他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按年龄分类,40岁以上的人员122人,占总人员的58.6%。聘请村级防疫员332名。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草地科技管理人员,负责全区草地畜牧业生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监督指导等工作,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5、依靠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在草畜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依靠科技支撑,大力推广暖棚养殖、秸秆利用、快速育肥、品种改良等养殖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养殖质量和效益。2006年以来,我们通过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累计投入3.1亿元,建成暖棚圈舍1.3万座、青贮氨化设施120万立方米,全县饲草青贮氨化能力达到30万吨,畜牧业生产逐步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建成西川园区、三铺、华岭、寺子、鸡川、新景等肉牛冻配改良点14个、羊常温授精点2个,通和源公司等猪常温授精点4个,改良肉牛1.2万头、肉羊1.75万只、生猪5.6万头、引进蛋鸡156万只,全县牛、羊、鸡、猪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85%、73%、90%、85%。同时,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制定下发了《通渭县引进畜禽防检疫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畜禽引进程序和防疫检疫工作,有效促进了草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项目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规划布局1、总体思路-8-2012年,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肉牛产业项目的实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总览,紧紧围绕“扩量、提质、安全、增收”的总体目标,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拉动、主体参与”的原则,按照“政策扶持带动养殖场(小区),项目推动整村推进,示范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肉牛产业建设,重点实施良种繁育体系和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走“种草、养牛、肥田、增收”的循环产业发展路子,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全省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2、目标任务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切实调整肉牛产业化结构。通过项目建设,积极创建企业新机制,减少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该项目建设,全县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增长26%以上,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增长26%以上。2012年,全县肉牛存栏达到8.8万头,较上年增加2.6万头,增幅为41.9%;肉牛出栏达到1.24万头,较上年增加0.33万头,增幅为36.3%。牧业总产值达到3.43亿元,较上年2.69亿增加0.74亿元,增幅为27.4%,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764元,较上年提高183元,增幅为31.5%,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为23.4%,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9-3、规划布局(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根据项目建设区域和通渭县地理特点,考虑到畜牧业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拟在全县新建改良点3个,改建改良点6个。即:新建常河、碧玉、陇山3个,改建三铺、北城、寺子、马营、华岭、义岗、李店6个。在碧玉石滩畜草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肉牛良种繁育中心。(2)养殖场(小区)建设:根据通渭县地理环境状况和畜牧业发展现状,确定甘肃春寅乳业、翔成牧业、兴达牧业、榜罗瑞杰、华岭三利源、陇山群祥、李店康宁、金丽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义岗悠江养牛协会、襄南大新养牛专业合作社、寺子兴旺、北城乡
本文标题: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3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