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诸子散文韩非子选读之《郑人有且买履者》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基础练习1.通假字(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2)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3)燕相白王,王大说说,通“悦”,高兴。(4)置之其坐坐,同“座”。(5)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6)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聪明。2.古今异义(1)桀、纣暴乱..古义:残暴昏乱。今义:破坏社会秩序的武装骚动。(2)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因,依照,根据;为,介词,替,给。今义:①介词,表示原因;②连词,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3)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古义:这里为两个词,“政”指治国措施,“治”是治理。今义: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4)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这里指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一词多义(1)法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动词,效法,遵守)②用兵之法(名词,方法)③故治国无法则乱(名词,法令)(2)说①而后世多燕说(解说、解释)②燕相受书而说之(解释)③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高兴)(3)非①则非知之难也(不是)②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错误,不正确)③众闻则非之(责怪,反对)(4)胜①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动词,能承受,能承担)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胜利,与“负”相对)③日出江花红胜火(胜过,超过)④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5)作①有圣人作(产生,兴起)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振作,奋起)③作《师说》以贻之(写作,撰写)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作,劳动)(6)见①厚者为戮,薄者见疑(介词,表被动,被)②孟子见梁惠王(拜见,谒见)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会见)④君既若见录(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⑤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显现,出现)(7)适①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动词,适合)②孟孙适至而求麑(副词,刚)③彼且奚适也(动词,到,往)④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指女子出嫁)(8)而①人民少而禽兽众(连词,表并列)②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连词,表因果,因而)③因释其耒而守株(连词,表顺承)④举贤而任之(连词,表顺承)⑤文候赏其功而疑其心(连词,表转折,可是)(9)为①构木为巢(动词,做,建造)②因为之备(介词,给,替)③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动词,担任,做)④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动词,做)(10)因①因谓持烛者曰(连词,于是,就)②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依照,根据)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凭借)④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⑤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4.词类活用(1)使王.天下(王,名词作动词,统治)(2)民多疾病..(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3)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4)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聪明)(5)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6)以娱.其意(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7)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8)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认为……聪明)5.特殊句式(1)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2)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3)必为汤、武笑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4)宋人有耕田者(定语后置)(5)皆守株之类也(判断句)(6)皆归取度者也(判断句)(7)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省略句,“令”后省略宾语“之”)(8)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定语后置)(9)举烛,非书意也(判断句)(10)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判断句)(11)王大说,国以治(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12)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判断句)(13)郑人有且买履者(定语后置)(1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省略句,“之”后省略了介词“于”)(15)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16)宁信度,无自信也(宾语前置)(17)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之”)(18)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被动句)(19)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①判断句;②被动句,“出”译为“被休弃”)(20)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①定语后置,“人臣之处官者”即“处官之人臣”;②判断句)(21)因问于群臣(状语后置)(22)胡,兄弟之国也(判断句)(23)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被动句)名句名篇(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问题导学1.本课运用了几则寓言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寓言故事道理守株待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卜妻为裤用先王的国策治理当下的百姓荒唐可笑郢书燕说当今的学者往往错误地理解古代帝王的话郑人买履治理国家要从实际出发,不可依赖先王乐羊食子反对巧诈,肯定拙诚西巴放鹿卫人嫁女郑公伐胡明白事理并不难,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困难智子疑邻2.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试分析这一思想的正确合理性。提示:韩非头脑清醒,立足现实,寻求直达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这一点是他最关注的,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韩非认为,历史不断地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合当今社会实际的策略方法,处理当世之政,治理当世之民。与其他学派思想的迂阔或理想化相比,韩非的法家思想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3.“郑武公伐胡”和“智子疑邻”两则寓言表现了相同的寓意,其关联点上的两个人物是谁?为什么?提示:“郑武公伐胡”和“智子疑邻”两则寓言表现了相同的寓意,即:明白事理并不难,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和这一寓意关系最密切的人物,一是关其思,一是邻人之父。因为这两个人都具有清醒的认识,都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但他们的最终结果是一个被杀头,一个被怀疑。4.和庄子的寓言故事相比,韩非的寓言故事有怎样的特点?提示:本课选文主要由寓言故事组成,而且这些寓言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取材平而不奇,实而不玄,很少以拟人化的动物或神异色彩浓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也很少有虚幻的想象和神乎其神的奇异描绘。它往往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且写得具体现实。宋之耕者守株待兔、卜子的妻子弄破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郢人写错了信而燕国的相国错解了信、郑国人买鞋子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卫人嫁女儿时教女儿多积攒私房钱、关其思向郑武公谏言攻打胡国、宋国富人的邻居说了一句话(其实跟富人的儿子说的一样)而遭受怀疑等,尽管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基本上都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刻独到,自成体系。请你根据本课选文谈谈你对韩非思想的认识。提示:本课共选录了《韩非子》的四个片段。第一个片段主旨是说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法先王”的观念而立论的。韩非认为,从上古发展到中古,从中古发展到近古,从近古发展到当下,世事一直在变化,没有一种政治措施可以永远有效,因此也不应该抱定先王的教条不改。第二个片段主旨是说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误会在所难免,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总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个片段主旨是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四个片段主旨是说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警示人们要谨慎处事。韩非作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要比法家人物商鞅等更为全面和先进,他总结出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在“法”这一方面,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韩非反对儒家的“法先王”,以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种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观和方法论。他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具有极其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文图解郑人有且买履者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先王之言,不宜于今反对巧诈,肯定拙诚聪明容易,用聪明难
本文标题:诸子散文韩非子选读之《郑人有且买履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4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