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四川省民政信息化中长期规划纲要
—1—四川省民政信息化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四川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已经成为衡量民政工作社会作用、民政事业发展水平、民政工作现代化程度、民政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民政工作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凸显,加快我省民政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本规划根据《民政信息化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四川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国民政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以及省委、省政府规定,并结合全省民政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一、四川省民政信息化建设现状(一)成就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省民政系统初步开展了以基础网络和业务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信息化工作。2002年,按照《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省民政厅机关部分处室和部分市(州)实施了以“一网一台多软件”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民政”工程。2003年,厅机关全面开通局域网,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拓展,促进了民政信息化与民政事业的融合发展。—2—1.基础支撑环境逐步完善省厅机关及部分地市级民政部门完成了机关局域网建设,厅机关局域网全部做到了内外网物理隔离。实现了部省两级广域网互联,部分民政应用系统实现了省、市、县的互联。在和民政部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的基础上,于2007年建设了民政卫星网络系统。“5.12”抗震救灾期间民政部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全国的互联互通。2007年在互联网、党政网的基础上,还建设了政务外网和机要网,和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公文交换系统成功对接,保密、安全、高效地实现了公文传输和收发。通过网络完善、硬件补充和整合、基础软件集成,基本建成了满足现有各项应用系统和全省民政公众网运行的基础支撑环境。2.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发展民政部开发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使用正常。厅机关办公平台实现了保密和规范,基本可以满足无纸化办公要求。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服务和科学决策水平。3.全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和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推进顺利全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和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是民政信息化的龙头和基础工程。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已完成项目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已完成项目的编制和上报。上述项目的实施将为全省减灾救灾和社会救助业务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同时也将为民政信息化搭建起比较完备的基础平台。4.民政系统公众网站建设发展顺利—3—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相关要求,省民政厅公众网已先后3次改版,基本实现了每2年改版一次。公众网站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发布各项政务信息,报道工作动态,跟踪热点工作,提供信息公开。各市(州)民政局基本上都建立了网站,并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原则,在网站定位和功能设计上不断完善。民政网站已经成为宣传民政事业、促进政务公开、提供便民服务的窗口。(二)机遇1.四川民政工作自身发展和社会作用的提升为民政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党和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政工作相应的职能越来越重要,正从局部性的工作走向全局性的工作,正从边缘性的工作走向中心性的工作,民政事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国家全力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强力应对金融危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藏区发展等为民政带来的宝贵机遇。做好民政信息化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民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力地促进民政机关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进而更加全面有效地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推动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府信息公开要求为民政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机遇。《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进社会信息化的战略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使—4—网络成为最重要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民政部门作为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组成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迫切要求。中央政府把民政部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凸显出国家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的重视。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民政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信息化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抓住机遇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项民政事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全省民政系统网络设施、数据库建设、软件应用、多媒体布局、信息处理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将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三)挑战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全省民政信息化起步晚、投入少,造成基础设施少,业务应用覆盖低,性能差,有效供给不足。民政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加大基础投入的问题。民政信息化发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因为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从立项、实施到管理职能分散,造成投资多头、管理困难、建设重复、系统断裂、数据孤立等现象,没有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困难。3.整合和调控力度有待加强—5—民政业务类项多、独立性强、关联度差,工作对象、类型、层次、方法差异性大,难于通过一个或几个大型的信息化系统支撑全部业务,且多数民政工作面向社会公众,系统部署层次多,数据采集难度大。民政工作业务经费主要依托公共财政,信息化投入量少周期长。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指引和规范全省民政信息化建设。民政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统一规划、系统整合和成效叠加的问题。4.思想认识和操作技能有待提升民政系统有的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仍有偏差。有的看不到信息化对业务的变革和促进作用,有的不愿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有的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些都阻碍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已有系统的效用。二、四川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总体部署,围绕民政中心工作,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和提高民政信息化基础和应用水平,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先进、高效的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体系。(二)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联合建设,打破地区界限,充分发挥积极性,实现全省民政系统专用信息网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各地信息化建设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现有技术—6—与设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实效。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发展,扶持欠发达地区创造条件加快发展。2.立足全局,加强协作民政信息化要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规划、电子政务建设进程、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相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要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和原有的规划思路、已有的信息资源相叠加,减少浪费。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的积极性,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民政信息化项目要从重要性、紧急程度、实施条件成熟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估,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和资金投入,分步有序实施,逐步完成建设目标。要按照“一盘棋”的思路整体设计,紧密围绕民政业务的服务对象,深入分析民政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制定信息化规划,设计可操作的技术架构。4.立足应用,强化服务民政信息化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应用,面向公众,围绕在线协同办公和各项业务工作设计信息化应用项目。要把数据作为应用的核心,加强数据集中和分析,发挥数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要为转变机关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服务,通过流程规范促使机关向服务型过渡,实现办公自动化。三、四川民政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和建设思路(一)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数字民政”工程。通过建立通畅的政务电子通道、统一的数据分析中心、综合的管理服—7—务平台、先进的技术支撑基础,有效改善民政工作管理与服务的环境,建立健全减灾救灾指挥体系、社会救助信息体系、民政社会管理信息体系、民政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为新时期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履行职责,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具体目标是:1.基层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基本达到“五个一”的目标:每个区县民政局拥有一个全业务民政软件、一个局域网、一个卫星接收站、一个因特网网站、一个统一的公益服务热线。2.民政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基本满足业务信息化发展需求。民政核心业务电子政务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流程覆盖,以信息化推动行政效能显著提高。3.完成全省民政系统的信息网络专用通道。民政信息资源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民政信息共享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建成民政基础数据库,为业务操作、公共服务和宏观决策提供全方位支持。4.全省民政系统全部建立公众服务网页。社会公众可通过网络获得各类民政政务信息、表达诉求和在线办事。5.完成省厅机房改造工程,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全省民政信息化建设。(二)建设思路按照整体设计思想,按照整体设计思想,积极争取民政部的指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地方,业务和信息部门各有侧重,互相衔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全业务、全流程覆盖,完成业务操作和基础数据采集;业务部门以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8—应用为重点,实现上下衔接,完成业务指导和监管;部信息部门以基础支撑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实现数据整合,完成宏观决策的支持。全省基层民政部门要以建设基础支撑平台和应用业务民政软件为重点,完成业务操作和基础数据采集;省厅机关以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重点,实现上下衔接。四、四川民政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根据上述建设思路,我省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民政信息中心建设各级民政部门成立信息中心,负责指导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信息中心配备信息化建设必须的系统管理员、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安全管理员、内部网站管理员以及其他足够的各类专(兼)职技术人员。建立民政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机制和管理平台,实现标准的提出、研究、编写、审定、发布、维护、废止等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二)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按照民政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原则,建设和完善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的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信息网络:各级民政部门应根据网络管理和系统建设的需要,建设相应机房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由政务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组成的民政信息化网络体系。市(州)和县(市、区)民政部门抓紧建设和完善机关局域网,内、外网要实行物理隔离。利用因特网资源建设民政公共服务网络,覆盖基层民政业务人员和工作对象,满足基层业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积极扩展卫星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水平,满足视频会—9—议、数据传送、信道备份、应急通信等需要。各级民政部门应根据网络管理和系统建设的需要。服务器集群: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各网络环境中根据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要求,分级别建设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应用服务器集群和统一的数据存储系统,实施集群管理,统一支撑各应用系统。备份系统:在各网络环境中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建设备份系统,建立部省两级互为备份的机制。基础软件:结合应用系统的通用要求,搭建尽可能统一的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支撑平台。(三)基础数据库建设整合民政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民政基础数据库,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根据民政信息资源标准,结合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求,分别规划和建设民政基础数据库生产库和决策库。生产库部署在基层民政部门,服务于基层民政业务操作流程。全省决策库部署在省厅,服务于民政宏观决策。(四)应用系统建设在基
本文标题:四川省民政信息化中长期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9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