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体会这三人所说的话的不同意味。甲:食文化在中国。乙:想吃美食,到中国去!丙: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咬文嚼字朱光潜文艺随笔: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注重内容的知识性,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文艺随笔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谈美书简》。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作者简介1、“咬文嚼字”有三种解释,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选项:A、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B、卖弄才学。C、强词夺理或狡辩。(1)学习理论重在领会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2)有的人在谈话时总喜欢咬文嚼字。()(3)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没有用处。()ABC(1)咬文嚼字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2)在阅读过程中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课文感知(2)作者是如何阐述“咬文嚼字”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与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和的调整。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强调:第三部分()点明写作目的:1~5文字6~7“咬文嚼字”要做到“唯陈言之务去”8文学创作,“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思想思想情感探究1.课文第一部分都写了哪些实例来证明咬文嚼字必要性?它们之间在论述角度有何差异?2、课文对《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所做的剖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3.文学创作时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其弊端究竟是什么?并从文中的例子和读过的诗句中举例说明。1、课文第一部分都写了哪些实例来证明咬文嚼字必要性?它们之间在论述角度有何差异?(1)《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的“你这”和“你是”式语法区别(引出话题)(2)王若虚修改《史记》(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式不同,情感不同⑵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这——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郭);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性质完全不同(朱)。√X(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王若虚修改《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韩贾“推敲”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无声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三)文字不同,意境不同2、课文对《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所做的剖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善用联想,意蕴丰富。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清茶水中月(味觉)(视觉)联想清沁心脾烟联想一川烟草联想朦胧愁绪(化虚为实)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3.文学创作时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其弊端究竟是什么?并从文中的例子和读过的诗句中举例说明。所谓“套板”就是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的“滥调”。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误用:“套板反应”弊端: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美人:“柳腰桃面”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离别:“柳岸灞桥”印书:“付梓”“杀青”课堂小结:本文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A.①潜②点③火④笑B.①润②翻③蓝④笑C.①润②翻③蓝④春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A2、明末松锦之战后,有人传言洪承畴被俘殉国。他的家人对皇帝报告了洪的殉难经过,崇祯皇帝听到消息后非常痛苦,亲自给洪承畴写祭文一篇,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在此之前崇祯皇帝曾送给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怎么加呢?皇恩浩荡()!臣节如山()?矣乎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A.摇映B舞隐C弄吻D扶失“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D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雁引愁心去”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本文标题:8、咬文嚼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0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