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H3C网络产品工程安装规范V1.1
H3C网络产品工程安装规范V1.12008年2月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目录设备安装布线工艺挂耳安装系列等机柜式设备SR88等使用N68机柜(1.8/2.0M)安装准备安装场所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安装工具、仪表和设备安装场所要求安装场所要求温度/湿度要求: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机房内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洁净度要求:灰尘落在机体上会造成静电吸附,使金属接点接触不良。抗干扰要求: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高频大电流设备。接地要求:良好的接地系统是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建议接地电阻值在综合通信大楼宜小于1,在普通通信局(站)宜小于5。检查安装台:通风散热、牢固承重、接地良好。供电要求具体参数值请参考产品安装手册安全注意事项用电安全:请仔细检查在您的工作区域内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比如电源未接地、电源接地不可靠,地面潮湿等。在安装前,要知道设备所在房间的紧急电源开关的位置,当发生意外时,要先切断电源开关。在移动机箱前一定要拔掉所有电源线和外部电缆。尽量不要一个人进行带电维护。需要关闭电源时,不要设想电源已经关掉,一定要仔细检查确认。请不要将设备放置在潮湿的地方,也不要让液体进入机箱内。安全注意事项(续)搬运安全:搬运或移动设备之前要拔掉所有外部电缆(包括电源线)。搬运设备时,一只手用力于机箱两侧的扳手,另一只手保持机箱的平衡。请不要抓电源把手、机箱通风孔等位置,可能引起损坏。错误搬运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续)防静电在安装设备的各个部件,特别是单板时,必须佩带防静电手腕。拿单板的时候,最好拿单板边缘,不要接触元器件和印制电路。防静电手腕使用方法:将手伸进防静电手腕,拉紧锁扣,确认防静电手腕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将防静电手腕插入设备机箱的防静电手腕插孔内;或者用鳄鱼夹夹在机箱的接地螺钉上。激光安全设备的某些业务板包含有光接口,如果该单板处于工作状态,请不要直视这些光接口。安装工具、仪表和设备安装网络设备基本上需要如下方面的工具,具体需求请参考设备安装手册通用工具打孔工具、紧固工具、钳工工具(螺丝刀、冲击钻等)辅助工具(电烙铁等)专用工具(防静电手套、剥线钳、水晶头压线钳、打线刀等)仪表(万用表、光功率计、地阻测量仪等)设备安装流程(续)地线、电源线的安装网络设备自带走线架、风扇框的安装网络设备业务板的安装网络设备业务板接口线缆的安装安装结束英寸标准机柜安装前确认:确认机柜已被固定好,机柜内设备的安装位置已经布置完毕。要安装的设备已经准备好,并被运到机柜附近。设备上安装自带的走线架及挂耳。两个人从两侧抬起设备,慢慢搬运到安装机柜前。将设备抬到比机柜的托盘或滑道略高的位置,将设备放到托盘或滑道上,推入机柜。用螺钉将机箱挂耳紧固在19英寸机柜立柱方孔上,将设备固定到机柜上。机柜上安装前确认:确认N68机柜已被固定好,机柜内设备安装位置已经布置完毕。要安装的设备已经准备好,并被运到机柜附近。根据设备的安装位置,在N68机柜上安装档板。设备上安装自带的走线架及挂耳。两个人从两侧抬起设备,慢慢搬运到安装机柜前。将设备抬到比机柜的档板略高的位置,将设备放至在安装档板上,调整其前后位置。用固定螺钉将机箱挂耳紧固在B68机柜立柱方孔上,将设备固定到机柜上。设备安装于工作台用户并不具备标准机柜情况下,可将设备安装在干净的工作台上。操作注意事项:保证安装工作台足够牢固,足以承担设备及电缆的重量。设备四周留出10cm散热空间。不要在设备上放置重物。地线的连接保护地线连接说明:机柜内所有保护地线(黄绿色)和机柜两侧的汇流条相连。机柜的顶部和底部有M8的接地螺柱,外部的保护地线接在此处。设备的接地线可以用M6螺钉就近连接在B68机柜的汇流条上。机箱单独销售时,接地线可直接接在机箱后部的接地螺钉上。PGND说明:为了保证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必须为设备提供良好的接地。设备机箱与大地之间的电阻要小于1Ω。交流电源线连接内容包括:交流输入线的安装、负载输出线安装。交流引入线连接:PE端接保护地线,L端接火线,N端接零线。交流引入线为高压工作线路,操作过程一定要确保交流输入断电。交流线路端子接点及其它不必要的裸露之处,必须充分的绝缘。负载输出线连接:电源系统的负载输出线接线端位于线缆端子座中部[-48VDCOUTPUT],“1+”表示负载一路的GND输出;“1-”表示负载一路的-48V输出。直流引入线连接:电源系统的直流引入端在线缆端子座的上部,其中“-48V1”、“-48V2”接局方提供的-48V直流电源线(蓝色),BGND接到局方提供的BGND(黑色)线上。操作过程一定要确保直流输入断电。直流线路端子接点及其它不必要的裸露之处,必须充分的绝缘。负载输出线连接:直流配电框的负载输出线接线端位于线缆端子座下部,“-48V1”表示第一路负载的-48V输出;“BGND”表示第一路负载的BGND输出。每一路负载输出线(蓝色线材,并标有“-48V”字样)与线缆端子(黄色标签)的“-48V”连接;每一路负载输出线的地(黑色线材,并标有“BGND”字样)与线缆端子(白色标签)的“BGND”相连。负载输出线安装过程如下(以负载一为例):断开直流配电框输入电源;连接负载“-48V”端于线缆端子座的“-48V1”端;连接负载“BGND”端于线缆端子座的“BGND”端。单板的安装单板的安装步骤:如果母板插框相应槽位上装有假拉手条,首先用螺丝刀逆时针方向松开该拉手条的紧固螺钉,将假拉手条从插框中拆除。两手抓住拉手条上的扳手,使扳手向外翻,沿着插槽导轨平稳滑动插入单板,当该单板的拉手条上的定位插销与机箱上插销定位孔接触时停止向前滑动。使扳手向内翻,靠扳手与机箱定位孔的作用力,将单板拉入机箱,直到拉手条的扳手内侧贴住拉手条面板。用螺丝刀沿顺时针方向拧紧安装螺钉,固定单板。风扇筐的安装风扇筐的安装步骤:风扇框内框的安装抓住内框的两侧,将内框缓慢推入风扇外框内,一直将其推到底部并伴随有两部件合拢时的咔哒声,即表明内框已经安装到位。整个风扇框的安装用一只手抓住风扇框的前部,另一只手托住风扇框的底部将风扇框沿导轨,缓慢插入,直到风扇框前面板两侧的档板与机架固定用固定条良好接触。用十字螺丝刀拧紧风扇框面板上的的固定螺钉。接口线缆连接线缆的连接配置(Console)线缆的连接备份(AUX)线缆的连接其他业务板线缆的连接(以太网线、光纤等)线缆连接注意事项:光接口在没有连接光连接器或防尘盖被打开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可见的射线从光接口射出来,所以请不要直视光接口。如果光接口未装光连接器,则一定要盖上防尘盖。安装检查为了防止安装过程中的疏忽产生事故,请在安装完成后按照如下项目进行安装检查:防静电手腕(是否具备)配置电缆(是否连接正确)地线(是否连接正确,阻值是否达标)电源线(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可靠接地)设备模块(是否安装到位)线缆标签(线缆是否连接牢固是否按照标准布放)(说明:检查安装是否正确之前,请一定确认电源处于关闭状态,以免连接错误造成人体伤害和损坏网络设备部件)设备上电上电前检查网络设备是否安放牢固。所有单板安装正确。所有通信电缆、光纤以及电源线和地线连接正确。供电电压是否与网络设备的要求一致。配置电缆连接正确,配置用微机或终端已经打开,终端参数设置完毕。设备上电打开网络设备供电电源开关。打开网络设备电源开关。设备上电上电后检查网络设备上电以后,通风系统工作,应该可以听到风扇旋转的声音,网络设备的通风孔有空气排出。查看设备面板上的系统各种指示灯是否正常。说明:在设备通电之前,要确认好设备所在机房的供电开关位置,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切断供电电源。目录设备安装布线工艺挂耳安装布线工艺信号线缆、地线、尾纤的布放线缆绑扎工艺线缆工程标签布线工艺检查信号线缆布放信号线缆布放:线缆转弯处应均匀圆滑,线缆转弯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60mm不得损伤导线绝缘层。线缆的布放须便于维护和将来扩容布放走道线缆时,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布放槽道线缆时,可以不绑扎,槽内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线缆不得超出槽道。在线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线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信号线缆布放(续)信号电缆、尾纤、电源线的布放尽量避开,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能绑扎在一起。请注意下图的标志,×表示是不正确的布线方法。(如下图)地线布放地线布放:接地引线不宜与信号线平行走线或相互缠绕。保护地线上严禁接头,严禁加装开关或熔断器。接地线严禁从户外架空引入,必须全程埋地或室内走线。保护地线应选用黄绿双色相间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交流电源线的中性线在机房内严禁在机房内与设备、以及各种通信设备的保护地连接。保护地线的长度不应超过30米,且尽量短,当超过30米时,应要求使用方就近重新设置地排。线缆布放视图规范线缆布放:信号线电源线分开布放线缆布放整齐规范线缆布放视图(续)不规范线缆布放:线缆布放凌乱,信号线和电源线混在一起。(如右图)不规范线缆布放尾纤布放工艺尾纤布放工艺绑扎前检查光纤走线区域附近是否有毛刺、锐边或锐角物体等。如果发现应尽量规避。尾纤走线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尾纤最小曲率半径,2mm尾纤的最小曲率半径为40mm,3mm尾纤的最小曲率半径为60mm。如果尾纤走线弯曲半径过小,则应进行调整,推荐方法为:将尾纤弯曲半径过小的那根尾纤在绑扎时将它调整到合适的弯曲半径,必要时在此处绑扎一个绑扎带。尾纤布放工艺(续)在机柜外布放时,应安装光纤保护套管(波纹管)。如右图从走线框前方单板的光口出线后,从插框下部的走线框穿过到机柜后部,分别在机柜后面沿机柜两侧绑扎。绑扎时避免与电源线缠在一起。应分开绑扎,并注意做好光纤的标签。尾纤布放工艺(续)光纤波纹管切口处应用胶布做防割处理。如右图(未做防切割保护)光纤绑扎要用小号扎带,并且不能绑扎过紧,以免损坏尾纤。如右图(光纤绑扎过紧)线缆绑扎工艺尽量避免使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扎带连接后并扎,以免绑扎后强度
本文标题:H3C网络产品工程安装规范V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2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