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载体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由五言,四句,二十字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①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②不遇:没有见到。③童子:小孩。④言:回答说。⑤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朗诵体会感情•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寻隐者不遇景物:无暇的白云伟岸的高山高洁的青松简单纯朴的草舍美丽的花草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所见》•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所见•清袁枚作品。“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所见作者:袁牧•牧童骑振林樾意欲捕鸣蝉闭口立••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袁枚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其《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诗句连贯,简单易懂,这正是作者的创新之处。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⑶林樾:树阴。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⑷欲:想要。•⑸捕:捉。•⑹鸣:叫。•(7)忽然:突然。•(8)闭口:闭住嘴不说话。所见作者:袁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朗诵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口头选词填空。师父童子诗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童子童子童子•三、古诗两首•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是___清_代诗人__袁牧______写的。•2、《寻隐者不遇》是__唐_代诗人______贾岛_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4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