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
1教育学绪论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种教育是在不同的场所、由不同的人员实施的,他们在特点和功能上也有所区别。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狭义教育的特点是: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2、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萌芽、创立和分化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思想家及其著作:孔孟墨荀朱熹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等。西方主要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等。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的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与方法、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有恒,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仁是孔子道德修养的最好境界。)以及教师观。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明人伦”。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持之养气、反求诸己、动心忍性。《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教育的作用、学校制度和管理、教育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课外结合、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论教师(师道尊严)。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灵魂说、教育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使年轻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生活做准备)、实施德智体三育、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四个时期:0-7,7-14,14-21,21之后)。昆体良的教育思想:①他主张雄辩家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单纯是有才能;②是班级授课制的拥护者和提倡者;③主张教育应该适合儿童的天赋才能差异,因材施教;④坚决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认为体罚是一种残忍行为,会造成儿童心情的压抑和沮丧。(2)创立阶段这一时期,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和伦理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和理论。夸美纽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奠基人。①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大教学论》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完形成。只要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任何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③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④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⑤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⑥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巩固性)洛克:绅士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卢梭:①教育的目的(自然人);②培养自然人的途径(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③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0-2婴儿期、2-12儿童期、12-15青年期、15-20青春期)。裴斯泰洛奇:民主主义教育家。①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人尽其2才,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②要素教育理论,教育过程心理学化。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①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是第一个提出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②教育目的:选择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③提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根据六种兴趣提出六种课程;④教学方法,教学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⑤教育性教学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⑥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主张通过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杜威:教育本质、教育目的、课程和教材、教学五步骤、儿童中心论(3)分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凯洛夫、马卡连柯。现代教育理论: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教育过程》、布鲁姆、瓦根舍因、皮亚杰等。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①教育学问题领域扩大;②研究的学科基础扩展;③研究范式多样化;④进一步分化与综合;⑤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制度、批判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利托尔洛《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首先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一方面,劳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劳动者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作基础,了解劳动的目的,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认识劳动的对象等。劳动又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有关于互相协作、利益分配等一系列的规范。为了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无法通过遗传来传递,而为了使社会文明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必须由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其次,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劳动,猿的肌体才能进化人的身体,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劳动中积累了经验,构成了教育的内容。由此,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传递经验的教育活动便有了可能。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2、古代的学校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享有受教育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力的相脱离。(2)封建社会教育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垄断。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四书五经,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加之以棍棒纪律教育,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黑人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各科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虽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政治经济状况各有不同,但是其剥削阶级的社会性质、落后3的生产工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是基本相同的,使两个社会的教育具有共同的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教育还具有等级性。④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简单、学生往往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象征性: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实际的功用,而是为了象征的意义。能否受教育和能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接受经典、教义的教育象征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则意味着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⑤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3、现代学校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的生产性(2)科学性(3)世俗性(4)国际性(5)终身性(6)革命性4、当代中国教育(书本,各个阶段的发展)当代中国教育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自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1)各个阶段的发展(2)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主要是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是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按照生产力的标准可以把教育历史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而按照生产关系的尺度可以把教育历史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总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和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通过经济力量,通过意识形态等);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与深层底蕴,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因而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一个社会的教育是以保存或传承现有文化成果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取向,还是在继承现有文化的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转型并创造新文化,取决于社会总体的文化价值观。古代社会是前者,现代社会是后者。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4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科学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质量观念,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科技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由于电脑和网络一起其他多媒体设备等教育手段的介入,原有的师生现场学习和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知识的学习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②科技的发展变革者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一是增设反映新科技发展的新课程;二是变革原有课程内容体系;三是调整课程结构。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④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基于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2、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3)文化发展中的作用(4)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传播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3、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P50。。。教育现代化)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一方面,教育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因而,相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教育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本文标题:北京市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6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