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5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1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主备课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阅读课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掌握字音和字义。⑵了解作家和背景资料。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2、能力目标:⑴整体掌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广博胸怀和高尚品格。⑵揣测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3、德育目标: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示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广博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效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身的一生。教学重点:重点掌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测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教法学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沛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测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和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羞耻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鄙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繁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二、走近作者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1、作家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凄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凄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生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迫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个性修改】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2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3、圆明园: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和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三、研讨课文。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绩: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绩;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发生的一切成绩;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资料、建筑、摆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提问:这段文字中包括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考虑,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示了雨果的广博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效果的热爱。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考虑。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鄙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身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5、学生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揣测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多媒体显示(逐句显示):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3、岁月发明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注意品味加粗词。)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干实现?)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教师示范分析第1句:替换法是揣测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3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效果的热爱。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绩,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绩,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鄙,令人发指。第3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示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效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发明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第4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劣行径,讽刺力强。第5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第6句,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第7句,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鄙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身的尊严。第8句,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五、课堂小结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羞耻,民族的羞耻。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六、课堂练习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七、安排作业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板书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正直的良知公正的产场抗议侵略者──讽刺,谴责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5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6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