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取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挖泥船清挖施工:1、施工定位挖泥船定位采用“四缆法”定位,用锚缆法实施。定位时左右各两根“八字”缆。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定位,以便挖泥船可以前后左右移动。2、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展布、定位、下斗、挖碴、装驳、卸碴等工序。沟槽开挖时,因挖泥船为绳式挖斗,落到沟槽边时,会在沟槽边发生倒斗情况,增加开挖难度,增长开挖时间40%~60%。为控制工程质量,挖泥船清碴采用分条、分层开挖的施工方法。分条配合分层,本工程清挖按6m分条。施工中,根据每个清碴区域的实际范围划定条数,每两条之间保证有一定的重叠部分,斗与斗之间亦要重叠,以避免漏挖。3、弃碴根据现场条件,拟将弃碴临时堆放在取水管下游位置,便于以后管槽回填。弃碴船由88kw机驳和300t平板驳上配320挖机组成。堆碴的位置根据现场水位定,其弃碴位置水深应在3米以上,以便作业船进出安全。作业时挖泥船挖好一驳石碴后,由机驳将300t平板驳绑带至弃碴位置临时抛锚,再由挖掘机将弃碴转抛至水中。4、水下管槽整平水下开挖完成后,为便于取水管的安装及高程准确,以及减小安装管道的绕度,保证回填时管道不变形,每隔10米设置一条整平带,其中哈夫接头处设置两条整平带,位于哈夫接头处两边,间距3米,整平带尺寸1.5m×0.4m×4.6m(槽宽),共35条整平带,整平带采用C25水下麻袋砼,找平时用平板驳做定位船,搅拌砼后人工装麻袋,抛至指定位置,由潜水员在水下堆码至设计管底标高,完成管槽整平。二、水下钻孔灌注桩1、工艺流程成桩安放隔水塞、灌注混凝土制作试块预拌混凝土安放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测定沉渣冲击成孔孔深测定、清孔桩机定位桩位放线,埋设护筒制作钢筋笼泥浆处理泥浆循环2、施工准备水下钻孔采用冲击成孔,根据桩位平面设计图坐标、高程控制点标高进行轴位放线,定出桩位用挖泥船挖除表层松散覆盖层并夯实整平以便于冲孔作业,材料、人员、机械设备、冲孔作业船舶等各种工具应提前进场准备好。3、工作船定位冲孔设备安装在300T平板驳上作为工作船,工作船用6锚法稳船定位,下钢护筒时用全站仪配合定位。4、埋设钢护筒护筒稍大于桩径,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护筒安装不变形。护筒长度不够时,分节接长,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并且要耐拉、压,不漏水。护筒高度,高于最高施工水位1.5~2.0m,并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5、冲击成孔护筒埋设好后,桩机就位,使冲击锤中心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开始应低锤密击,锤高0.4~0.6,并及时加片石,砂砾和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底以下3~4m后,才可加快速度,将锤提高至2~3.5m以上转入正常冲击。冲孔时应及时将孔内残渣排出,每冲击1~2m,应排渣一次,并定时补浆,直至设计深度。每冲击1~2m检查一次成孔的垂直度,如发生斜孔、塌孔或护筒周围冒浆时,应停机。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施工:粘土中钻进时,采用原土造浆;在较厚的砂层中钻进时,采用膨润土制备泥浆或在孔中投入粘土造浆,为使泥浆有较好的技术性能,适当掺加碳酸钠等分散剂,其掺量为加水量0.5%左右。冲击至岩面时,加大冲程,勤清渣。每钻进100~200mm要取一次岩样,并妥善保存,以便终孔时验证。冲击过程中,为防止跑架,应随时校核钢丝绳是否对中桩位中心,发生偏差应立即纠正。成孔后,应用测绳下挂0.5kg重物测量检查孔深,核对无误后,经监理工程师终孔验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6、检孔钻进中应用检孔器检孔,检孔器用钢筋笼做成,其外径等于设计孔径,长度约为孔径的5倍。每钻进5米左右或者通过易缩孔土层以及更换钻锥前都应进行检孔,当检孔器不能沉到原来钻达的深度,或者拉紧时的钢丝绳偏离了护筒中心,应考虑可能发生了斜孔、弯孔或者缩孔等情况,如不严重时,可调整钻机位置继续钻孔,不得用钻锥修孔,以防卡钻。7、终孔、清孔钻孔到设计标高,并达到设计要求嵌岩深度后,停止进尺,稍提冲击锤以小冲程(约50cm~100cm)反复冲击挠动桩底沉渣,采用泥浆净化器和泥浆泵反循环置浆法清孔,直至沉渣厚度、泥浆比重和含砂率符合规范要求为止。钢筋笼安装后还应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底沉渣厚度小于3cm的要求,此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泥浆,保持稳定的水头高度,孔内水位保持在河床水位以上1.5~2m,以防止钻孔的任何坍陷。清孔后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10~1.20,含砂率小于4%,粘度17~20s。8、成孔应注意事项:应仔细研究工程地质详勘报告,根据土层物理性质及分布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成孔深度必须保证设计桩长H及进入持力层H1;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口应于保护,并按在关规定验收,并做好记录。浇注混凝土前,应先放置孔口护孔漏斗,随后放置钢筋笼并再次测量孔内沉渣厚度,应按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浇灌至桩顶。9、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骨架在加工场制作完成,采用套筒连接,同一截面接头数不大于50%,钢筋骨架型号、位置安放必须准确。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钢筋笼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小于4处,顶端应设置吊环,钢筋笼分段在井口采用单面搭接焊,主筋焊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搭接头应相互错开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截面接头数受拉区不大于50%,同一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钢筋笼在运输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不得强行插入和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钢筋笼在临时码头用小型起重机具转运到机驳上运输到安装位置,用冲击钻起重机具吊装。对长度大的钢筋笼,可分节制作和安装。钢筋笼安装完毕时,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该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灌注水下砼。10、安放导管导管采用壁厚7.5mm的无缝钢管制作,直径Ф280,导管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时最大压力的1.3倍。导管吊放时应居中且垂直,下口距孔底0.3~0.5米,最下一节导管长度应大于4米。导管接头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11、二次清孔本工程采用正循环工艺清孔,一次清孔采用橡胶管,一次清孔降低泥浆浓度,防止二次清孔因沉淤过厚而难以清理,以及保证钢筋笼下放顺利;二次清孔在导管下放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粘度≤28s,含砂率≤8%,孔底沉渣厚度≤50mm。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孔内浆液面的稳定和高度。清孔完毕后,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灌注砼。12、水下砼灌注施工水下砼灌注是成桩过程的关键工艺,施工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做好准备工作和技术措施后,才能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在工作船上拌制,在工作船上搭设小型搅拌站,用管道连接输送到浇筑料斗,导管法浇筑水下砼灌注。采用桩基同标号砼隔水塞隔水。料斗砼灌注量应计算准确,保证导管埋入砼中不小于0.8~1.2m。灌注前,在料斗内灌入0.2m左右的1:1.5水泥砂浆。灌注时,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大于2m/h,保证导管埋入砼中1.5~6m,每根桩的灌注时间符合下面规定:灌注量10~20m3不得超过2h,灌注量20~30m3不得超过4h,砼浇筑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并控制在4~6h内浇筑完,以保证砼的均匀性,间歇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min内,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30min。最后一次灌注砼量,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0.6m,砼浇筑完毕,马上清除0.3~0.4m,余下的待施工承台时再凿除,以利新老砼结合和保证砼质量。13、灌注水下砼的技术要求1)、首批灌注桩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砼数量可参考以下公式计算:V=122124)(4hdHHD式中:V---灌注首批砼所需用量(m3);D---孔桩直径(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导管内径(m);h1---孔桩内砼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Hw表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γw表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γc表示砼拌合物的重度(取24kN/m3)。2)、砼到场后,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各项性能,如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3)、首批砼拌合物下落后,砼应连续灌注。4)、在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6m。应经常测探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深度。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砼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砼的灌注速度。当砼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0.5m左右,以保证砼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14、清桩头及桩顶控制浇筑水下混凝土前,为控制好桩顶标高,预先下一段内径稍大于钢护筒的测量套筒,测量套筒底高控制在比设计桩顶高0.5m左右,用测量仪器准确监测,然后潜水员下水以套筒底高为标准在钢护筒上水下切割3个直径约15cm的孔,便于浇筑水下混凝土时表层浮浆及多余的混凝土可从小孔漏出,然后提起测量套筒浇筑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初凝后,再下测量套筒,此时测量套筒底高准确控制在设计桩顶标高,然后潜水员下水以套筒底高为标准水下切割钢护筒并清除桩头,以此保证水下灌注桩顶标高的准确。三、取水头及取水管的制作安装1、取水头、支架及桩顶刚承台制作取水头及取水管在钢结构加工场制作,取水头为钢结构形式,单独加工成一个整体,外形尺寸与原设计相同,取水头支撑钢骨架与桩顶钢承台、自流管支架与桩顶钢承台分别连接在一起加工,桩顶钢承台下部应做成内空承插形式,内径应稍大于桩直径,便于水下吊装。钢结构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一级二级三级对接焊缝余高(mm)b<200.5~20.5~2.50.5~3.5b≥200.5~30.5~3.50.5~41焊缝焊缝错边<0.1δ且不大于2<0.1δ且不大于32贴角焊缝焊缝余高(mm)k≤60~+1.5k>60~+3.0焊脚尺寸(mm)k≤60~+1.5k>60~+3.03T型接头要求焊透的K型焊缝k=δ/20~+1.5注:1、b为焊缝宽度,k为焊脚尺寸,δ为母材厚度,单位mm:2、用焊口检测器检查,按各种焊缝数量各抽查5%,但不少于5条,每条至少检查一处。2、取水管的制作单根取水管分6节加工好,第一节为架空段制作长度能安装至0+031断面,剩余0+031—0+325断面总长294米,制作成1根54和4根60米的管道便于沉管安装。本工程取水管为D1321×16钢管,延米重514.6kg。本工程钢管全部采取工厂加工卷制,管道在厂内拼接成6m的短节运抵施工现场进行组对焊接。管道现场焊接采用人字扒杆、手动葫芦配合进行,调整到位后采取稳管措施,然后焊接。管道焊接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对接。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放可下管。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外防腐层材料的种类及下管方法确定。钢管接口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管口焊接时,在管口处须做成坡口,且管端要除锈,坡口上部夹角30°~35°,靠里皮边缘上应留1~2mm宽的钝边。焊接管的两端面须平行,并保持一定距离,管壁厚大于9mm时尺寸为2.5~3mm。因为焊缝集中地段是受力的薄弱环节,大管径管段对口焊接时,应使其纵向焊缝互相错开不小于100mm的距离,同时也应使纵缝安置在表面,以利检查和修理。焊管时应尽可能把仰焊变成平焊,施焊前应将管口预热15~20cm宽度,或采用分段焊法,即将焊缝分成4段,按照间隔次序焊接。焊口的强度一般不低于管材本身的强度,应做到什么材质的管材就选什么材质的焊条,相应壁厚管材选用相应直径焊条。焊条机械强度及化学成分,应与用材相匹配,兼顾工作性能和工作条件,焊条应保持干燥。管道焊完后应进行外观和内部的质量检查,外观检查应无焊缝偏斜,无咬边、焊瘤、弧坑、裂缝等弊病;内部检查应检查是否焊透、有无杂渣、气孔等现象。焊缝内部检
本文标题:取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8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