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导主任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导主任大家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一个学校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的教导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就非常重要,正如一位有经验的校长所说:“一所学校可以一日不见到校长,但不可一日离开教导主任。”这也充分说明我们教导主任是学校的中枢。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是一个指挥员,学校的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学生、教师,教学、课改、安全,值日、考勤,检查、落实,计划、总结,评比、汇报,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需要我们统筹帷幄,一一涉足。同时我们还是一个二传手,担着上传下达通迅员的角色。一方面要及时的将学校的决策和思想迅速的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并在各部门周密地部署,从而把决议变成行动;另一方面,来自师生的情况,尤其是师生反映的热点、焦点或疑难问题,要通过我们及时的上传到副校长或校长处,以便于我们实事求是地作出调整,或作出相应的对策。另外,我们还是个战斗员,我们每位教导主任大都担任一门学科(有的还是毕业年级的课),都有一块自留地,都有自己的学科任务。更为憋气的是,我们还经常成为一只老鼠,一只进到风箱的老鼠,两边吃力,两头受气!有时校长认为我们办事没能力或不讲究方法,不能把事办得漂漂亮亮的,不能为他分忧解难,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老师呢,则埋怨我们事事跟着校长走,是个软骨头,不关心他们,不换位思考,还时不时的出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考考我们。于是我们很多同仁们就发出了如歌里那样的心声“这学校最苦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我在此也说一句掏心掏肺的话,这主任真的是不好当!那么,在众多的事务面前,在众多矛盾的统一体中,我们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在校长和老师的夹缝拥有一席之地呢?也就是说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导主任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一些体会略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与各位主任共商榷。首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许多教导主任工作尽心尽力,却事倍功半,是什么原因所至,以下几点问题与困惑确值得我们深思:(一)盲目——不知道该管什么?大多数教导主任上任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管理理论知识的专门培训,而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目前还很不到位,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因此,前任的做法、校长的要求、上级的安排通常就是教导主任工作的内容。教导主任到底应该做点啥,很多主任心里没数。(二)茫然——不知道该怎样管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丰富,诸如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学常规的督导与检查、教研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科研课题的确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的检测与分析、教学档案的整理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经验的交流与推广等。特别是教学质量、教学安全、更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两把剑!面队诸多的工作,一些人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不知道操作要领,不知道怎样有效组织与安排,致使教导主任想干却不知怎样干。(三)忙碌——事情太杂来不及管!课程安排、课程改革、常规检查、招生工作、听课评课、业已疲于奔命。统计填表、学籍管理、教导会议、校务会议,各种任务布置、领导意志等等更是搅得教导主任没有思路。再来个教师请假或是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自己不得不随时准备充当全职代课。教导主任分身无术,管也管不过来。(四)盲点——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已势在必行。一些教导主任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案例教学、教学反思等新课程实施管理的要点及其内涵了解不深入;对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体系了解不到位;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不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会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学习的欠缺,导致一些教导主任专业知识匮乏,不懂的东西还很多。面对迷茫与困惑,我们如何去做,又如何做好呢?一、教导主任的心态问题1、角色的心态(摆正位置)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一家之长。一般说来,校长的决策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具有全面性、全局性、发展性和前瞻性,(个别校长的决策有问题当另论)执行的好,这种决策能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发展和生机。而教导主任是中层领导,是协助校长工作的,必须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要明确自己要干什么,该怎样干,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因此,献策而不决策,到位而不越位,通常是我们教导主任工作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到位是指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敢想敢干,想得周全,干得认真;不越位则是指要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的决策,一旦形成决议,我们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只能是一种保留态度,而不能消极怠工甚至在老师中散布反面消息(这是一个人处事的大忌和校长最大的忌讳)。成功了是决策的成功,是大家的功劳,归功与集体,归功于校长;失误了,则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检查自己在细节和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漏洞,主动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反思的结果和解决的办法呈给校长。做马后炮或事后诸葛是不明智的,邀功也是不妥的,揽过是聪明的。钓来的荣誉不是鲜花,而是荆棘。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了,尽心了,成功有我们的一份,校长会想到我们,老师也会想到我们;换言之,即使失败了,明智的校长也不会过分怪罪于我们!2、积极的心态具备积极的心态是指一个人“总是能把好的、正确的方面扩展开来,同时在第一时间投入进去”。在繁重复杂的学校管理中,能够辨别和把握什么事情应该积极做、努力做,什么事情必须放弃和克服,这是至关重要的。具有积极心态的人一定是最具先机的人,最有机会的人,也是最有收益的人。我读过一个老木工造房子的故事,读后感触很深。故事是讲有一位老木匠,手艺精湛,一生之中建造了无数漂亮的房子,老人也为此深感得意。但有一天他厌倦了,不想再盖房子了,于是他恳请老板准许他退休。老板回想起老人为他所造的一幢幢精美建筑,很是恋恋不舍,再三地深情挽留老人,老人仍然执意不肯再度留下。自己最好的工人要离开了,老板感到很惋惜,于是就问老人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帮他一个忙。木匠答应了,但这时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上了,再也找不到以往的那种感觉,所以不仅工艺粗糙,甚至还偷工减料。房子造好了,老板来了,他拍着木匠的肩膀诚挚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不用提木匠当时有多么的后悔。他一定会想到许多如果,如果他早知道这是在为自己造房子,或者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的认真,还像过去一样的积极,住在自己建造的得意舒心的房子里,该是何等的惬意!哪能有这等永远的心痛?其实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时候都是为自己做着,为自己活着!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我们自己!我还看过另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员工,总觉得他在公司一直受不到重用,于是决定辞职。在辞职前找了位朋友聊聊,朋友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但提议到,你这样辞职,不是太便宜了这公司的老板吗?如果你想更好地惩罚他,那就先在他这里把所有的管理工序都学会、学精,然后炒他鱿鱼,不是更好吗?员工一听言之有理,便发奋努力,沉下身去,于是在不长的时期内就把这公司的所有业务都学到了手,包括修打印机这样的小事也不放过。后来,朋友又遇到了他,问他有没有辞职高就,他说,我现在不想辞了,因为老板不但给我加薪配车买住房,还把宝贝女儿也嫁了我,我怎么还好意思走。这故事和老木匠的故事结局虽然不一样,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说明了心态对一个人的至关重要。我们还都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我们教导主任是教师队伍的先行者和先锋官,是太阳?还是月亮?我们只有具备了这种积极的心态,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有向上攀登的力量!我们只有自己的心里有阳光,才能给别人带来阳光。3、主动的心态什么是主动?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做什么?要怎样做?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事是对还是错?凡事一切要靠自己想,自己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主动总会占据优势,被动总要落后。我们教导主任在工作中,如果不是在思想理念、处事策略、行动速度等各方面走在教师的前头,如果总是等待校长的指令,我想我们的主任工作也就很被动了。教导主任是学校团队最基层的首领,这个团队不但要有大的行动目标,还要具有小步子行进的乐曲,我们要引领教师熟知并把握学校的近远期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努力。比如课程改革,当我们还没有进入的时候,我们就要发现滚滚大潮正在涌来,如果我们有主动的心态,我们就会带领我们的老师提前做好思想和知识的储备。我们也会率先走出去适应,一旦大潮到来时,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而能谈笑风生,从容面对,成为弄潮能儿;面对“狼来了”的危机与恐慌,是提早带领教师苦练与狼搏斗的本领,还是消极等待狼的到来,从而成为狼的牺牲品呢?有人却能够积极准备,一方面积极修炼自己的本领,强化内功,另一方面积极摸索狼的运动轨迹,探求狼的生活习性,从而当狼真来的时候,他不但已经具备了与之搏击的能力,甚至能够做到与狼为友,与狼共舞。面对新课程,我们做教导主任的,应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4、学习的心态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其中对终身教育的论述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的科学论断。首先,学习是知识更新的需要据报载,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知识老化50%到1986年,10年间知识已经全部老化;受聘于英国斯坦福大学的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说:现在的大学生从进入复旦的校门到毕业,已经有一半的知识老化。由此可以看出,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周期在缩短。如果我们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不能及时的将知识吐故纳新,要领导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无异于用过时的理论指导新时期的实践,就像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一样,不但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反而会贻误教育,贻误子孙。其次,学习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在发展,竞争在加剧,人才之间实力和能力的打拼愈加激烈。不学习就不能提高,不学习就不会创新。有一哲人曾这样说过“唯一让你保持永久优势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上网人数已达4亿,上网人数居世界各国的第一。据报道,早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曾经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三点要求:8岁以前能读写,13岁学会上网,18岁进大学。上海普陀区在制定三年教育目标中提出:要让6岁儿童开始学外语,10岁学会上网。网络技术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已经学会了使用和利用这种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而我们如果落后于自己的学生、老师、甚至是子女,我们的工作是否还具有可信度和公信力?必须用学习的心态去学习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学的多才能见识广,见识广才能有创新!所谓“观千剑以识器,操百曲以知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一开口说上半句,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我们的下半句;或说的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之类的陈年老调,我们就会失去自信。据《读者》调查,美国成功的企业中层一年要读100本书,老总一年也要读50本,而中国一个城市的老总抽样调查每年仅为1.5本。学习量不同,学习力不同,做统帅的能力能就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管理者的阅读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人的视野和思想境界,而一个企业家视野的宽窄和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赢利能力,甚至是其所能达到的层次。学校也是如此!有人说我们的时代是10倍速度的时代:从第一部电话的发明到拥有1000万用户用了30年,而第一个Interent从发明到用户1000万仅用3年时间。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上海金星每个月将有3个新产品问世,海信每60个小时一个,海尔每日一个,而松下每天就是10个。学习浓度成了文明程度的标志,北京地铁上读书看报是风气,上海工人最忙碌的时候当是下班后和节假日。学习不仅是一种心态,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谁学会了学习,谁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最大!再次、学习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习力是家庭和民族昌盛的标志。会学习的家庭是稳定的、文明的、无忧的;能学习的民族是最有发展的、最有前途的。学习的氛围一旦在一个环境建成,那么,这个环境一定是最具活力与生机的。抓教学一定要抓学校文化的建设,良好的学
本文标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导主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1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