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一)道路工程施工技术(1)施工测量每一地段开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放线,测设中心桩、边线桩。施工中经常检查各测量标志,对遗失或位置移动者随时校正。(2)排水措施1、建立完整的排水体系,确保地表积水、雨水排除通畅。路床开挖时做到快挖快压。防止雨水浸泡。2、施工期间,应保持场地始终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设施,以保证施工场地不积水和不受冲刷损坏。3、临时排水设施须与就近的河道相连,特殊情况下可修建部分集水坑,用泵排入邻近河道。4、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在雨水管道系统形成之后,临时排水沟中的水通过集水坑,用泵就近排入邻近的窨井口,但排入窨井的水含泥量不能超标,流水不得排入宅基、农田、耕地等处,亦不得污染自然水源和引起淤积或冲刷等。(3)路基处理方法1、一般路段,挖除原地面耕植土后,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部分,在路面结构以下,自上至下分别做石灰土处理。2、路基在沟、塘路段时,若剩余面积小于1/4时全部回填,先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回填石灰土,若剩余面积大于1/4且沟塘无水或水体较少时采用沟、塘段路基,将水抽干,回填石灰土压实,然后回填石灰土,每侧多填2m,以防护路基。路面结构下按一般路段处理方式进行处理。3、在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挖台阶前应清除草皮及树根。(4)、路基挖方路基土方开挖的施工要求除应参照《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的有关规定办理外,尚须符合下列要求:1、挖方路基有不同的土层次时,应尽可能按土层次分层进行开挖,分开堆放。2、开挖中的适用材料,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作为路堤填料等。3、开挖中挖出的非适用材料以及适用材料中超过合理利用作填方和其他工程的部分,需运至指定地点,并进行坡脚加固处理及排水系统布置,废方不得弃入或侵占耕地、水渠、河道、现有道路或损坏建筑物。4、开挖土方地段有水层时,在开挖该层土方前,应采取排水措施后再进行开挖,路堑穿越水田时,应在坡顶用地界处填筑拦水埂。5、路基开挖的弃方包括:路基开挖未被利用的剩余土石方、清理场地的淤泥、腐植土、垃圾和杂物等,以及不适合作填方的材料。6、弃土堆应纳入环保总体管理,不得随意弃之,当弃土堆较高时,应堆放稳定、有较规则的形状。7、弃土堆放时,不得干扰正常交通,并应防止对周围的灌溉渠道和天然水流的污染和淤塞。(5)、路基填方1、凡具有规定强度且能被压实到规定密实度和能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均为适用填料,通常情况下,下列材料为非适用材料:沼泽土、淤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含有树根和易腐朽物质的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当清理场地后的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时,应将原地表土翻松,再进行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台阶顶面作成2%至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路堤填筑,但砂性土上则可不挖台阶,只需将原地表翻松。3、施工要求除应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外,尚须符合下列要求:填筑高度小于0.8m地段,应将清除表土后的地面翻松,并分层碾压,其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路堤经过水田、池塘或洼地等不良地基段时,应先行挖沟排水疏干,挖除淤泥及腐植根茎后,才能进行路堤填筑。4、路基填方应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5、中途长期停工时,路堤表层及边坡应加以整理,不准有积水的地方,复工时,须使路堤表层含水量接近正常时,方可继续填筑。6、填筑土方时,应均匀地把材料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并大致平整,以保证对路堤的均匀压实。7、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填土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填土及上一层的填土施工。(6)、路基压实为保证路基的均匀、密实、稳定,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应采用以下措施来保证路基的质量: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vm。3、路基开挖中应避免超挖,挖好的土方路堑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应不小于相应的路基压实度的规定。4、路基边坡:填方路段边坡为1:1.5,挖方路段边坡为1:1.5。(7)、基层(1)材料要求土:塑性指数12-17粘性土。石灰:质量Ⅲ级以上生石灰,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粒颗大于10mm,要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长时间堆放时,覆土加以保护。水:人和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土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2)配料准确推土机摊铺素土,推土机初碾后厚度为15cm×1.15或20×1.15系数,用石灰划成方格网,在方网内均匀布灰,不留空白位置,铺灰厚度为4cm、7cm左右。(3)拌和均匀石灰土层拌和使用拌和机拌合,随时检查拌和的深度,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将混合料拌和至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混合料中土块含量符合质量要求,且水分合适均匀。集料拌合结束,即取样,检查石灰剂量。(4)控制含水量含水量偏低时加水充分拌和,含水量偏高时翻拌晾晒,达最佳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以补偿水份蒸发。(5)找补及时灰土拌和均匀后推土机初平并碾压1-2遍,厚度为设计厚度乘1.15系数,检查表面平整度和高度,边检查边铲补,不能待成型后再贴薄层。避免脱皮推移等现象发生,如需找补则将表层翻松10cm洒水湿润,用配比相同的灰土找补后碾压。(6)控制好摊铺宽度,比设计宽度宽50cm左右,利用基层充分碾压到位。(7)摊铺长度越长越减少接茬,但具备条件的当天能成型的要成型,利于含水量控制和减少天气的影响。(8)碾压要点整型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可进行碾压。碾压以“先轻后重”为原则,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再振动碾压3-4遍,最后13-15T三轮压路机碾压2-3遍即可成型。重型压路机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线碾压,平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实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头两遍以采用1.5-1.7km/N为宜,以后用2.0-2.5km/N。路面两侧,应多压2-3遍。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面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石灰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9)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来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拌和机械及其他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石灰土层上“调头”。如必须在上“调头”应采取措施,如覆盖一层10cm的砂或砂石等,保护“调头”部分,使石灰土表层不受破坏。石灰土施工时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碾压时,要保证接缝外的湿度,加强碾压。(10)养生石灰土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养护期不少于7天。每次洒水后,应用两轮压路机将表层夯实,以利于灰土形成强度,避免发生缩裂和松散现象。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严禁重型车辆通行。下层石灰土碾压成活后,尽快铺筑上层结构层,不需要专门养生。3、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1)材料质量要求石灰采用三级以上的石灰,钙镁含量大于70%,未经消解的灰块粒径不大于10mm,熟石灰含水量宜在20%左右,达到松散而不飞扬,又不成团。粉煤灰中氧化硅和氧化铝含量应大于70%,含水量20%左右,不应混入杂质。烧失量宜小于10%,粒径应在0.01-2mm之间,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45%。碎石无风化、无杂质,压碎值不大于30%,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颗粒组成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范围。(2)拌和预拌二灰:消石灰、粉煤灰按1:2体积比拌和三遍以上,使色泽均匀一致,拌和充分。二灰、碎石按1:3体积于拌三遍再加水湿拌三遍,裹握充分、色泽调和、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二灰碎石混合料要及时运至现场摊铺碾压成型,时间不宜超过3天,否则测试后确定加灰量重新拌和。(3)摊铺洒水湿润下层表层,再铺二灰碎石。混合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数量基本相等。根据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的大小,石灰画好方格网,混合料一次到位,减少二次搬运。人工配合摊土机摊铺,摊铺虚厚为设计乘1.15系数。摊铺时一次到位,减少“梅花”、“砂窝”等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处理。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二灰混合料重新拌和。细集料集中应挖除或拌加碎石重新拌和。摊铺时要控制好宽度、厚度、平整度、横坡、高程并符合市政验收规范要求。尽量采取全幅摊铺和延长摊铺长度,以减少接茬。在整型过程中,必须禁止任何车辆通行。(4)碾压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即可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碾压先振动压路机由两侧向中心静压1-2遍,彻底检验找平后再振支碾压4-5遍,最后用13-15T三轮压路机碾压2-3遍至无明显轮迹,达到设计密实度为止。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适当增加一些石灰,或其它方法处理。(5)接缝处理纵缝宜采取立茬直接,接茬处略加湿润并加强碾压。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的部分加水湿润后一起加强碾太。(6)养生二灰碎石成型后,应立即洒布沥青下封层进行养生。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4、沥青下封层(1)材料沥青采用石油沥青,用量为1.0kg/m2,吸油所用石料须清洁、干燥、无杂质,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集料采用S14规格,用量7m3/1000m2。(2)准备工作用合适的工具将基层表面的所有杂物及浮料扫出路基外,用肩扛式森林灰鼓风机沿着路的纵向,将基层表面的浮尘吹干净,尽量使表面骨料外露,以利沥青与基层的粘结。(3)施工沥青下封层采用层铺法单层表处施工,封层沥青用沥青洒布车进行作业,先进行试洒,确定洒布车的行进速度,阀门开度和单位沥青用量,用沥青洒布车按1.0kg/m2用量沿路基纵向匀速喷洒沥青,由内向外,一个车道宽接着一个车道宽喷洒。喷洒封层沥青后沥青破乳前撒布集料用量为8m3/1000m2,按层铺法施工要求完成下封层。石屑撒布后用轻型压路机稳压2-3遍,压路机行驶要平稳并不得刹车或调头。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控制车辆行驶,并加强养护管理。5、沥青砼施工工艺(1)材料沥青标号为AH-90。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粗细集料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2)沥青砼的配合比试验根据施工规范及业主、监理工程师有关文件资料初步拟定配合比,用拟定配合比作相关各项实验,并考虑到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稳定性、耐久性、抗滑稳定性、抗疲劳稳定性及工作度(亦称施工和易性)等问题。综合考虑,并进行适当调整,以使沥青混凝土能满足设计要求,且便施工。(3)摊铺沥青混合料前路面底层的准备工作。测量放线:为了保证路面平整度和路面纵横断高程,应在路面底层(基层表面)上测设5m×5m方格网,并按虚厚在主侧石上弹出路边虚铺高程,保证路边平整度和顺畅的纵坡,防止积水。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应将道牙和平石安装完毕。同时将路边松动的和不平整的底层整平压实。路面上的雨水口、检查井等应事先升降好,符合路面标高,井周仔细夯实。如路面基层是松散性材料,检查井和雨水周边难以夯实。在路面冷接茬处或与检查井、雨水口衔接处,铺油前应涂涮一层涮边沥青粘层油。(4)沥青混合料的检查与卸料当沥青
本文标题: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2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