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导入案例:2005年3月底,安徽某高校的毕业生小李还没有找到就业单位,非常着急。他四处奔波,并在网上紧张搜索信息。有一天,他在网上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沿海某城市的人才市场将于近日举行大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参加单位将达数百家,世界著名的一些跨国公司、国内著名的一些高科技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届时都将前来招聘大批毕业生,盛况空前,欢迎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踊跃参加。小李一看,非常高兴,连忙将这一好消息通知其他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和老乡,最后一共有二十余位毕业生组成一个“应聘团”,浩浩荡荡地结伴前往。他们满以为这次这么多著名公司参加,一定能使他们得偿心愿,谁知当他们风尘仆仆、兴致勃勃地赶到供需见面会现场,购买了价格不菲的门票入场后,看到的一切却让他们大失所望,不但根本没发现所谓的世界著名公司的影子,连国内一些大公司也难觅踪影,大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小企业滥竽充数,有些公司还要收取报名费,一看就让人提心吊胆、难以放心。小李一行连呼上当,愤慨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同时受骗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院校的许多毕业生。小李他们这次结伴求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准备了个人求职材料,讨论了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和与这些著名公司面试要注意的细节等等。可以说,他们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想到这次供需见面会是一场骗局,以致劳民伤财,浪费了他们的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他们本来就焦虑的心理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小李则更是觉得对不住同学和老乡,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让他们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解析】小李的经历对广大毕业生有很大的警示作用。毕业生在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时,千万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的分析信息,将虚假信息尽早排除在视野之外。一般来说,无正规的发布机构或发布渠道、时间已过期的,或根本就没有发布时间,也没有联系人、联系方式的“垃圾信息”较易分辨,而那些经过精心“包装”,大肆宣传的“欺骗信息”就不易辨别,极易让涉世未深的毕业生误入圈套,上当受骗。因此,毕业生在收集信息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重视学校信息栏和供需见面会上提供的信息。第二,优先选择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举办的人才市场或人才中介去求职。第三,对网上的信息要通过网下的其他途径,比如向用人单位打电话,向有关主管部门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等等,先多方求证、确认,再去应聘。切不可轻易相信一些媒体,特别是网上的信息或同学、朋友间传递的“小道消息”。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逐渐把一些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向毕业生们公开。某大学在召开供需见面会前二周将用人单位的名称、专业要求、需求人数、联系方法等信息公布出来,一时信息栏前人头攒动,很多学生忙着做笔录,同样,就业指导办公室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断有毕业生来咨询,“老师,我不是×单位需求的专业,我可以去应聘吗?”,“老师,我怎么和这些单位联系?”,“老师,这些单位是不是只要我们学校的毕业生???的确,许多同学因为缺乏对就业信息必要认识,不能很好地收集、分析和活用就业信息。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1、就业信息采集途径2、就业信息的鉴别和筛选3、就业信息的选用和处理就业信息采集途径1、就业信息的内容和意义2、就业信息收集的原则3、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就业信息的内容和意义1、国家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方针、政策2、本地区毕业生的供需情况3、用人单位的信息4、外地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就业信息收集的原则1、系统性、连续性原则2、适用性、针对性原则3、准确性、真实性原则4、计划性、条理性原则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1、学校收集的信息2、毕业生自行收集的就业信息学校收集的信息1、权威性、真实性强2、针对性强3、使用率高毕业生自行收集的就业信息1、媒体、广告2、互联网3、各类、各层次的招牌会4、毕业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5、各种“门路”就业信息的鉴别和筛选1、就业信息鉴别的原则2、就业信息筛选方法3、就业信息的种种陷阱4、避免就业信息陷阱的措施就业信息鉴别的原则1、时效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4、全面性原则就业信息筛选方法1、分类整理2、去伪存真3、掌握重点4、了解透彻5、适合自己就业信息的种种陷阱1、虚假的就业信息2、过时的就业信息3、使用廉价劳动力“陷阱”4、施压在职人员“陷阱”5、岗位骗局、高薪“陷阱”6、非法中介“陷阱”7、传销“陷阱”8、目的不纯的招聘“陷阱”9、侵权的就业信息避免就业信息陷阱的措施1、通过正规渠道求职2、参加正规招聘会3、掌握“即时放手”原则4、认真考察中介单位5、通过网络鉴别信息真假就业信息的选用和处理1、就业信息的选用2、就业信息的处理3、运用就业信息应注意的问题就业信息的选用1、学以致用2、量力而行3、综合对比4、早作决断就业信息的处理1、进一步询问了解有价值但不完善的信息2、主动联系,递交材料3、对照信息,调整就业目标4、及时输出对他人有用的信息运用就业信息应注意的问题1、从众行为2、轻信行为3、模棱两可,举棋不定4、急于求成案例分析1:盲目求职一无所获毕业生阿阳学的是一个非热门专业,他知道自己的专业不太好求职,于是采取了“漫天撒网”的办法,自以为网撒得越大,捕到鱼的希望也越大。所以,他把自己精心设计、制作了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等材料,复印了两百多套。然后在邮局买了一本最新的电话号码本,按上面的单位地址把信封写好,然后是装信封、贴邮票……课余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当最后一批求职信投进邮筒时,他心里好像踏实多了,心想这下可以安安心心地等待好消息了。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陆续有十几封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的信件退回,他表现得满不在乎,坚信好戏在后头。然而,一个多月之后,A单位回信了:“对不起,本单位没有用人计划,你是一位优秀毕业生,相信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工作。材料退回,请查收。”B单位打来电话说:“欢迎你来本单位应聘,不过我们单位解决不了户口指标,你能否将自己的户口转回家庭所在地之后,再到我们单位来……”C单位则明确答复:“你的专业我们单位已不需要,……你能胜任的岗位我们没有空缺。”小李这下心里凉了半截。不久,D单位的下属单位给他发来了热情洋溢的邀请函,欢迎他到基层立业,可他对该单位提供的工作环境、待遇又不满意,再往后,则什么消息都没有了,二百余封求职信如石沉大海,一无所获。阿阳非常苦恼地来到校就业指导中心向老师诉说自己是如何投入“巨资”的、如何满心期盼,而结果又是如何令人失望的。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耐心地为他指点迷津:“你的积极主动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找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千万不要盲目行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需求情况有的放矢地投送材料,你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赶紧积极地去收集就业信息,然后才是联系单位、参加应聘等。”在老师的指点下,他很快改变了策略,重新制作了十份材料,在广泛收集用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总共投出去九份材料,就收到了五个单位的面试通知,最后他参加了三个单位的面试,与其中一家单位正式签了约。【解析】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初期总要走一些弯路,主要原因就在于开始时收集信息的目标不明确,收集信息的方法不对头。本案例中阿阳的想法和做法在毕业生中是比较多见的。比如在各种招聘会上,总可以见到一些毕业生手捧一大摞个人材料,像散发传单似的见用人单位就塞。他们认为,只要把网撒出去,总能捕上几条“鱼”来,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能捕上一条“大鱼”。但结果却往往是“大鱼”没撞上,对“小鱼”又实在没兴趣。钱花了,时间和精力也白费了,一切还得从头开始。而且更糟糕的是大量时间和精力换回来的是不断加重的压力和沮丧,搞坏了毕业生的心态。因此,毕业生的自我推荐,得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应有目标、有选择地投送自荐材料或上门应聘,以提高命中率。当然,在求职刚开始时,可能对就业市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可以适当地把“网”撒大一点。但是,一定要知道这只是一种“火力侦察”的手段,摸一遍底。要及时收网,根据自己的求职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重点突破,不能“守株待兔”。案例分析2:毕业感言信息处理小章是安徽某重点高校2005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现在上海某外资公司工作,当年她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因此受益匪浅。下面是她写下的感想和体会:感谢母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每年毕业的学子分布在各行各业。于是,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就成了宝贵的信息参考:公司的情况、面试的技巧、工作后的感受与心得等等。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比大公司招聘过程中的介绍更富于细节性、实在性,往往会同时呈现一项工作的优劣两面。我有一位学长,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四年多,赴英国培训之前,就很中肯地对我说:“做这一行,有很多机会接触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你可以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进步。然而,与机遇和挑战同时而来的,是疲累、辛苦和超时的工作。”这段话给我的教益是,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所长所短。在关注它的耀眼之处的同时,也要兼顾它不如意的地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系里就经常举行与学长们的座谈会,一、二年级讲如何适应大学与中学的角色转换,三、四年级的话题就是怎样面对择业、面对社会。可以说,我从中受益匪浅。四年级时,我选修了一门“就业指导”课。老师们可谓用心良苦,请了教委领导讲当年的就业政策,请了就业指导的专家谈如何有效利用就业信息,还请了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评论什么是世界级的人才。这一系列的讲座以其极大的信息量,吸引了许多学生。随后,又有机会参观了一些公司,于是,对他们的工作环境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参加公司的校园招聘会是全面了解一家公司的好机会。在这里,有关公司的历史、经营的状况、招聘的计划、选择的标准等等均一目了然。其实,在我看来,对于信息的收集,可以是无时无刻的。即便当我已经坐在面试官的面前时,我仍然觉得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了解某方面的信息。在每次面试结束之前,基本上都有一个提问的机会,我经常问的问题是:“您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贵公司对于新员工的培训计划方面的信息。因为我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比较注重的一条就是公司是否具有完善的培养计划。相对于薪资等条件,我更看重自身未来的发展与提高。”【解析】本案例中的小章,以校友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了她自己是怎样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经验,对广大毕业生来说,应该是很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最突出的是,她使我们看到,收集就业信息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不仅有众人通常可以想到的途径,还可以独辟蹊径。社会活动、暑期实践、毕业实习、师兄师姐、就业指导课程、校园招聘会,甚至在紧张的面试时刻,都是收集信息的好机会。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利用,小章在这方面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不随波逐流,而是抱着自己的主见,有的放矢。而我们有些毕业生收集信息仅局限几种简单的方法,在收集到信息后,也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只是一味地拼命和别人挤热门单位。没挤上则失望沮丧;侥幸挤上了,却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案例分析3:网上择业用之有方毕业生小王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他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在网上求职。小王利用几个晚上,在网上精心地建立了自己的求职网页,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罗列其中,并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且还精心选择了几个著名的、可靠的求职网站,也将自己的个人主页挂了上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样做就好像“在几口池塘里放了几根上好了饵的钓竿,自己当起了姜太公,只等‘愿者上钩’了”。因为考研,小王虽然不能长时间的在网上浏览,但他还是坚持周三和周六上网查看信息一小时,主要的任务就是:看看有没有“上钩的鱼儿”,关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有没有公布新的需求信息,搜一搜网上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信息,并及时的回信和发函。有一天,他在网上发现了某著名公司将进行网上招聘,他仔细地阅读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3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