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视纪录片解说第十三节一电视纪录片的界定与内涵二电视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三电视纪录片解说备稿的特点四电视纪录片解说再创作的心理特征五电视纪录片解说与其它元素的结合电视纪录片解说目前,电视界对“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关系存在四种说法:1等同说(二者相同)2独立说(各自独立)3从属说(双向从属)4畸变说(认为“专题片”的提法是中国电视的怪胎,是为割断与电影的联系生造的名词。)认同“等同说”,它体现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一、电视纪录片的界定与内涵电视纪录片的特点:(一)真实性两重对应:一重:是与可虚构、扮演的故事片相对应;二重:是与同属真实性的主题单一、时效性强的新闻消息片相对应。(二)内涵丰富电视纪录片最具综合性,它涉及的领域、题材、内容很广。(三)创作多样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形式、片类、创作手段多样。二、电视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一)声画元素的多维性1画面图象:画面图象是一部片子的基础,有其自身语言,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感。2解说:解说一般对画面有种依附感,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3音乐:音乐是为配合图象与解说而存在的,它最具表情性。话说长江_.flv话说长江_.flv二、电视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一)声画元素的多维性4音响效果:音响效果是人为制造的自然声响,它可以营造真实的环境,表现人的情绪,折射人物的心理,具有象征性和自身价值。5同期声:同期声是拍摄现场的自然声响与人物语言。(如:采访、讲课中的人物语言等。)6字幕:字幕代替说明性解说,起提示补充作用。二、电视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二)声画元素的相关性与主导性相关性:指每一个单独的创作元素都不可能产生整体效应,必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主导性:指根据需要,有的元素处于主要位置,形成创作的主导关系。画面和解说都是最主要的创作元素。画面图像是第一性的。画面更富有真实感和启示力,而解说则更富有概括力与指向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电视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相互关系(二)声画元素的相关性与主导性画面和解说在纪录片中的关系大约呈现三种状态:1、画面为主,解说为辅2、解说为主,画面为辅3、解说、画面互为依存。三、电视纪录片解说备稿的特点(一)全方位(二)整体感(三)具体性(一)全方位三个方面:全片创意、解说本体、画面图象。两个阶段:整体把握、具体把握。一个循环:看解说词(每段到整体)—观画面—(编导的创意体现在画面语言和解说语言视听两个途径中)—了解创意(产生整体感、基调、风格)—再回到解说词(整体到每段,对解说有认识上的升华)简言之,全方位涉及,循环式过程,整体氛围下的具体把握。(二)整体感三、电视纪录片解说备稿的特点(三)具体性: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的作用1提示说明作用提示说明,是解说最基本的作用。它是对与解说词内容对位的画面进行说明、讲解,使人们对画面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如:《流动的历史》(画面上是“大英博物馆”阅览席的一个座位)解说词:“15排7号这个座位,是马克思当年读书和写作《资本论》的地方,座位下的地板上,留下了这位思想家的印记。”播这类解说词,应加强解释的感觉。三、电视纪录片解说备稿的特点2补充丰富作用补充丰富,是解说的本质作用。编导往往将不易或不能用画面来表达的内容,通过解说补充进去,扩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的理解片子。(集中体现了解说的优势)(可补充画面以外的内容、知识)如:《八闽风情》“惠安女”一段(针对惠安女的穿戴,有人说惠安女是“封建脑袋,民主肚”)根据人们的疑问,编导写了这样一段解说词,点出了理解的途径。“闻名遐迩的惠安女以她们奇特的装束和非凡的经历,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你不要弄错了,她们并不是少数民族。那麽惠安女为什麽要这样穿戴呢?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劈头巾、戴斗笠是为了遮挡烈日,躲避风沙,兰色和黄色是为谐调天空、沙滩和海洋的颜色。也有的说法是明代倭寇横行,惠安女与男子并肩作战,包头巾、戴斗笠是为不露真相,穿短裤是为行动利索。”又如:《我爱国旗》(画面上是:建国之初,香港艺术家用人体组成的“国旗图案”、体育馆内举重的中国人、王赣俊展开五星红旗)如不听解说词,便不知这一幅幅画面中的内涵。“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恰逢中秋佳节,当时中英两国还没有建交,香港不能悬挂五星红旗,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就来到香港扯旗山上聚会,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了五星红旗,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悦。”“1956年世界青年友好运动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举重选手吴镜开在最轻量级比赛中两次试举均未成功。这时他看到,苏联工作人员已经把一面苏联国旗栓上了旗杆,等待宣布比赛结束升旗了。陈镜开心里一阵刺痛,决心为五星红旗再博一次。他把杠铃加大到了133公斤,运足力气。一下子把杠铃举过了头顶,他成功了,全场掌声雷动。苏联工作人员取下了苏联国旗。挂上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国歌奏起,陈镜开大步走上了领奖台。”“1984年,科学家王赣俊在登上了航天飞机之前,在怀里揣上一面五星红旗,当他到达太空飞行时,他取出这面红旗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早已加入美国籍的华裔科学家,在登上太空时还是忘不了五星红旗。”播这类解说词,应有较强的补充意味。3深化主题作用深化主题,是解说的重要作用。它是通过解说,将编导的立意、观点直抒胸臆地表露出来,成为全片内容的升华和精神实质的凝结点。(是点睛之笔)如:《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解说词(“文革”前北京周家五个孤儿受到街坊邻里及社会名人、中央首长的关怀,健康成长的故事。)“爱,是一种无行而伟大的力量,虽然不能移山填海,却有着极强的感情凝聚力。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光明,可以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一代人的品格。”“爱,是需要有一种牺牲精神的,因为爱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而不是索取的代价和筹码。只有无私的、忘我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播这类解说词,应具有强调、点指之感,情感应浓烈。4烘托添趣作用(烘托气氛、增添情趣)烘托添趣,是解说的渲染作用。它可以通过解说将画面上平淡无奇的的形象,引发为情趣盎然的联想,或将画面中本已具有的情感意向进一步加深、加浓,从而使观众更好地感受画面语言,欣赏片子。如:《企鹅》的解说,将一对面对面同时低头叨自己胸前的毛的企鹅比喻成:“象久别重逢的小夫妻,又象互致问候的绅士。”又如:《友谊之旅》—泰、马、新三国旅游纪实(大象“过人桥”—勇敢者的游戏—亚洲女青年—大象脚在她脸前晃)李扬的解说词:“这只大象对这位女游客发生了兴趣,以至于动手动脚。”(拟人化)5抒情造境作用(抒发情感、营造意境)抒情造境,是解说的艺术点化作用。它往往用虚化的手法,来表现内心深挚的情感,或以精深的点化来营造高邃的意境。解说词有“寓实于虚”的写作特点,具有文采。如:大型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中的几段情感真挚、诗一样的解说词:“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日几时回。”“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flv又如:《漓江水》中:“诗在水影中沉浮,画在波光中隐现,曲在清流中回旋。”播这类解说词,应有深挚的情感,语言色彩浓郁,或在浓装素裹中含有韵味。6连接画面作用连接画面,是解说的又一个作用。它是帮助体现编导推进内容、形成结构的所在。通过解说,可以将表面上互不相关的镜头画面,有目的和有机的连接起来,使观众形成准确的理解。如:《闽土神韵》中对“桥”和“塔”的连接:“建桥的初衷不过是助人渡河,但后来却成为被人称赞的艺术品,这大概是建造者史料不及的。同样有趣的是,一些本来用于某种观念的东西后来却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这大概也是建造者史料不及的。福建沿海的许多石塔便是一例。”播这类解说词,要有承上启下之感,点准、突现上下重音。此外,还有“领起作用”和“归纳作用”。如:“我国今年真是水果大丰收啊。”(解说在前,水果画面在后,是领起作用,解说语气是领起的。)(水果画面在前,解说在后,是归纳作用,解说语气是归纳的。)总之,每部片子解说词作用不同,但每段都有其独立作用。不可一种表达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解说词的体裁特征与解说位置1解说词的特点:散化、不完整、不连贯。(有的有句无段、有的有段无章,少量政论片相对成章。)画面与解说有高度依存性。2解说的位置一般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如风情片)有的是以解说为主,画面为辅。(如证论片)也有画面、解说互补,互为转化为主。(如人物片)3要有“整全效应感”又如,《流动的历史》解说词:“每天清晨↗都有↘许多人↗在这里↘静静地→等候着→进入↗这座↘神圣的↗艺术殿堂→。”·解说的“最佳效应感”:是不知不觉的进入,又不知不觉的撤出。·“和谐为美”这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解说也是这个道理,局部之美不是美,整体之美才是美。四、电视纪录片解说再创作的心理特征(一)多向性(二)综合化(三)效应性五、电视纪录片解说与其它元素的结合(一)与片子的目的、风格相贴切目的:相同的内容,创作目的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基调、不同的表达样式。风格:相同样式的片子,创作方式、手段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达风格。总之,与目的、风格相贴切,就是为了求得解说的基调、风格的准确和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段。(二)与画面的情绪、气氛相和谐1.对位性:应以画面的情绪、气氛为表达的依据(色彩、松紧等)。大型纪录片《中华之剑》.flv例如,《中华之剑》解说:“这位缉毒者在立下一等功之后,却不得不隐姓埋名、背井离乡,这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似乎难以想象的。”(对位性—同凝重)2.对立性: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表现。例如,《中华之剑》解说词却是:“在这个领奖会上,一位老侦察员笑着对我们说:“除非我们牺牲了,人们才会真正地认识我们。”(对立性—应喜却悲)(三)与镜头的运动方式、景别、场景相适应解说,不仅要与画面的“情感、内涵”相依,也要与画面的“表现形式”相合,才是解说与片子相合的真正内涵。如,《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中与“苏彤”阿姨相见的解说词:“找到了,终于找到了,那不就是二十年前曾经照顾过我们的好阿姨吗?”(镜头是“跟拍”,编导想获得一种“冲击力”)可用“动态”的激动处理解说;不能处理成“静态”的激动。这样与画面的镜头感不符,视听得不到和谐的刺激,使人感到解说不贴。又如,《大地永远不会忘记》片尾的解说:“啊,人民不会忘记,大地不会忘记。”(镜头是“航拍”、外景)可用:辽阔、激情地赞颂;(如镜头改在“室内”、夜深人静时)就该是:内在、深情地赞颂。否则,不能让人接受。再如,《闽土神韵》中“李老君石像”一段:“(仰视)此像高5米,宽也7米有余,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面目含笑,苍髯飞动,(俯视)它慈祥地注视着数百年来从脚下走过的芸芸众生。”注意:画面的不同景别、不同镜头、不同色彩、甚至画面的不同明暗,都应有不同的心理感觉、语言处理,形成不同的音高、音量、音长、力度和色彩。(四)与画面的段落、位置相吻合宽对:即与片子的大段落与小层次相合。如:“土楼”一段,又可分为:土楼的外形、土楼的建筑材料、土楼的防卫措施、土楼的实用价值、土楼的影响这样5个小层次。“宽对”可用:变速法、移点法、抖散法严对:即与片子中的某一具体景物、人物严格对位。如,“骠悍的哈尼小伙子也打起了鼓、跳起了舞。”又如,“这真是‘天下无桥长此桥。’”严对,只能使用“变速法”。注意:不能为快而快、为慢而慢。应当:快得合理、慢得有味。(五)与音乐的情绪、节奏想谐调1配合:想象—音乐的风格、情绪、节奏,(靠了解、经验、请教)2出入:心理—接来送去感(高接低送、快接慢送、强接弱送等)生理—用气(强弱、长短、气势);用声(音色、共鸣);咬字(松紧、长圆、);筋肉感(呼吸肌、咬字肌)注意:1看有、无配乐,语言处理不同。2根据解说需要、身份,设计解说音色。3男声不要沉、女声不要飘。4有随音乐旋律、节奏的起伏感。(六)与音响效果、同期声相有机1音响效果:它不仅营造真实的环境,也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气氛、人物心理,有象征力与自身价值。如:《凤凰涅槃》第一集“春风从这里吹起”的解说词:“鸡叫头遍,18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农民兄弟冒死在一张契约上签名画押,决定把人
本文标题:电视纪录片解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4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