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921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时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降临。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⑵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结合俄国的现实和列宁的话,讨论一下,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2、实施: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⑵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3、内容:⑶在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4、意义:⑴使苏俄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⑴在农业领域,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⑵在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那些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沙俄”、“苏俄”与“苏联”苏联的成立“沙俄”:(1547年-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苏俄”:(1917年-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苏联”:(1922年底到1991年12月25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社会主义工业化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党政大权。他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措施:⑴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⑵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3、成就:⑶1932年“一五”计划结束后,苏联又相继实行了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类别内容举措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时间1928—1937年,第一个与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如钢铁、电力、机器制造等标志性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结果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存在的问题农业生产和轻工业生产发展缓慢目标: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特点:①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采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片面追求高速度;③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宣传海报从“一五”计划的目标、重点等方面,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一些特点。农业集体化1、背景:苏联的工业化、城市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激增,粮食收购严重不足。3、概况: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决定,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不到两年,农业集体化速度加快,被称为“农业全盘集体化”。2、目的: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⑵采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4、结果:⑴使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苏联的民间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亲爱的,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斯大林体制点评:斯大林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神圣化、凝固化,致使社会主义丧失了自我完善的生机和活力,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1、概况: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废止。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被称为“斯大林体制”。2、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阶段发挥过作用。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态。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④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①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既要重视重工业,也要重视轻工业和农业,并充分运用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使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管理和束缚经济。②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的利益以求得国家的发展。③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特点:①经济方面:限制商品货币关系,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管理之下,片面发展重工业。②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启示:结合这一论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就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引用《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资料,是将本课讲述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合起来,强调这些都是苏联在早期社会主义建设上的探索。因为对社会主义这一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书本上的东西可以学习,在探索的道路上难免存在失误和教训。综观本课内容,苏联的早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政策不断调整和改变。对这一探索的评价,既要认识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全面客观理解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②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③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看法: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比较相同点:①都属于苏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步骤。②都是苏联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政策或体制。③根本目的都是要把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点:①本质:前者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后者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②地位:前者使苏俄(苏联)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后者虽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背景内容作用评价
本文标题:921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5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