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二《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答案注:红色字体为错误之处,括号里为原因说明。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错,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科学。)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二者关系说反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反思,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总和;科学之科学是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是错的,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4、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5、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应是基本问题。另注意不能说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的)7、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与思维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与前面对应应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注意一定是主观在前。)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去掉。)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对,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1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应是概括了万事万物)13、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也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所以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说法是错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以意识没有。)14、没有运动的物质与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对,体现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15、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6、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绝对静止,是不作任何运动的形态。(是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7、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8、规律就是联系。规律不能被创造、消灭,但可以被发明、改变、改造、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属于一种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如表面的联系、偶然的联系都不是规律。那三个词不能与规律搭配,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19、在我们没有违背规律时,规律是不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只要条件具备,规律都会起作用。)20、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只要是规律,都是客观的)21、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会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因此规律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所以规律不会被人改变,但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根源于人脑。(只要是意识都根源于客观存在。区别在于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歪曲的反映客观存在。)23、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如狼孩的例子,所以有了人脑还要与生活接触即实践。)24、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物质可以离开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注意意识作用再大,也不可能起决定作用。)25、先有图纸,后成高楼,说明意识有时也决定物质。(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6、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意识是一种间接的活动,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27、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明世界是可知的。人的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对)28、正确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错误的意识没有能动作用。(意识都有能动作用。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29、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注意只有正确意识才促进,否则说法都错;意识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30、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指的是规律)31、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去掉认识、并且改造的应该是客观世界,客观二字不能省略。)32、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亲身实践,二是读书学习,其中,实践是认识最重要的来源。(一个来源、实践和学习都可以说是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33、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34、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就看它是否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把来源于去掉;主要标准改为唯一标准。)35、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主观与客观、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36、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3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认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3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真理是意识现象,它与意识一样,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39、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40、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是永远不变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永远不变是错的,终极真理的说法也是错的)41、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两个总特征;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要熟记)42、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对;处于统一体中的两个事物才存在矛盾。)43、自在事物中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只要是联系都是客观的,注意主观臆造的联系不能说是人为联系)44、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关键部分才决定;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没有前提,认为政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说法都是错误的)45、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对,注意发展的实质。)46、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不能少)4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比量变更重要。(发展从量变开始,还要注意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因此,量变与质变不能说谁更重要)48、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对)
本文标题:哲学判断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7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