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认知心理学元认知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在陈述元认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元认知的构成成分、元认知理论与元认知的发展,并对元认知的神经机制进行了介绍,最后从临床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本章要点】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CONTEXT第四节元认知的神经机制第三节元认知的发展第二节元认知的理论第一节元认知概述第五节临床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元认知的定义元认知是指“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弗拉维尔(1976)“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弗拉维尔(1981)第一节元认知概述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弗拉维尔(Flavell)在研究中发现:同时让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学习一组材料,直到他们都确信自己完全能够回忆出来为止。小学生在学习这组材料一段时间以后,说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通常实际情况与他们所说的是吻合的,即小学生能够正确地回忆每一部分材料。学前儿童学习这组材料一段时间后也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往往不能完整地回忆学习材料。弗拉维尔指出,这是因为学前儿童不能像小学生那样有效地监控和调节他们当前的记忆能力。控制和调节自己当前的记忆能力正是元认知(具体说是元记忆)的功能。弗拉维尔由此研究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资料来源:姜英杰著.元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专栏1“元认知”概念的提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第一节元认知概述二、元认知的构成成分关于元认知的成分,国内研究者则倾向于认为,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成分计划监测调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元认知与认知的关系第一节元认知概述(一)元认知与认知的联系(二)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认知是元认知的基础,没有认知,元认知便没有对象;元认知通过对认知的调控,促进认知的发展。元认知和认知共同作用,促进和保证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1.认识和思考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内容不同3.作用方式不同4.发展速度不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斯利弗(Slife)等人研究了认知水平相当的被试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被试有两组: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两组儿童的IQ分数无显著差异,并且在10道数学题及数学成就测验的得分上是匹配的。结果表明,在进行问题解决时,两组被试在两项元认知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①学习困难儿童关于自己解题技能的知识较不准确;②学习困难儿童在监测自己的解题成绩时较不准确,倾向于高估。认知水平相当的被试在元认知方面却有不同的表现,可见,元认知与认知是可以分离的两个概念。其次,斯汪森(Swanson)等人的实验研究发现如果没有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一个人即使有很强的一般认知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反之亦然。(资料来源:汪玲,方平,郭德俊.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心理学动态,1999,7(1):6-11)专栏2元认知与认知可以区分吗?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元认知的早期理论(一)弗拉维尔的界说及其模型建构弗拉维尔认为,记忆研究有记忆容量、策略、非策略性知识和元认知等四个相互联系的领域,而元认知是指对记忆过程和内容本身的了解和控制。(二)布朗的观点布朗认为元认知主要是对记忆过程的监控,他的研究对象是“有能力的信息加工者”,即拥有控制认知行为的有效措施的人。第二节元认知的理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元认知的加工水平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元认知加工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尼尔森(Nelson)和纳伦森(Narens)提出的加工水平模型。第二节元认知的理论图11-1元认知的加工水平模型元水平(meta-level)控制过程目标水平(object-level)信息流(flowofinformation)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元认知的总体发展特征第三节元认知的发展提取练习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从他控到自控(二)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三)从局部到整体(四)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元认知各成分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构成元认知的各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中,主体所拥有的各种元认知知识通过元认知监控这个具体的操作过程才能发挥出效用;另一方面,主体可通过元认知监控这个实践性环节,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发展元认知知识。(一)元认知知识的发展(二)元认知监控的发展第三节元认知的发展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元认知神经机制的理论基础依据尼尔森和纳伦斯(Nelson&Narens)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加工水平模型,元认知被定义为监测和控制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元水平与客体水平这两个信息加工水平的相互作用。为了描绘元认知的认知神经机制,Shimamura提出了动态过滤理论(见图11-2),从元认知神经机制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尼尔森和纳伦斯的加工水平模型。第四节元认知的神经机制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元认知神经机制的理论基础第四节元认知的神经机制图11-2基于加工水平模型的元认知神经机制图解元水平前额叶皮质客体水平后皮质控制监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元认知涉及的脑区及解剖定位前额叶皮质(PFC)在认知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来自于神经成像的研究指出了在前额叶皮质(PFC)进行加工的各种信息类型的区域特异性。研究者通过空间特性和诸如布洛德曼分区(Brodmannareas,BAs)这样的解剖特征来确认这些区域(见图11-3)。第四节元认知的神经机制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二、元认知涉及的脑区及解剖定位第四节元认知的神经机制图11-3前额叶皮层的外侧面(左图)和内侧面(右图)及相应的布洛德曼区(来源:Shimamura,A.P.2008.Aneurocognitiveapproachtometacognitivemonitoringandcontrol.InHandbookofmemoryandmetamemory:essaysinhonorofThomasO.Nelson(edsJ.Dunlosky&R.Bjork),pp.376.NewYork,NY:PsychologyPress.)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三、元认知监控障碍的神经机制从神经水平上解释元认知必须从理解元水平对客体水平的监控失败开始,而这种监控失败常常发生在脑损伤和精神异常的患者身上。第四节元认知的神经机制案例1科尔萨科夫氏综合征(健忘症)右侧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MPFC)损伤者案例2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内涵二、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心理机制格雷(Gray)认为人们在预期的状态与实际的状态之间存在一个比较装置。他认为许多人的曲解都是由于他们的预期与其随后对所执行行动的认知之间的相互矛盾引起的。针对这一现象,临床心理学家们采取一些举措来激活这种元认知意识来进行干预。(一)精神分裂症(二)不适当的过度愤怒第五节临床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1.名词解释:元认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2.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是什么?3.元认知与认知的关系是什么?4.元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5.如何解释元认知的加工水平模型?6.前额叶皮质在元认知加工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7.举例说明元认知干预的心理机制。【思考题】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案例分析】个案11-1:试用初期为什么不用写也可以学得好?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个案11-2: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拓展学习】11-1:试用初期元认知与执行控制的比较元认知的新兴研究领域11-2: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1.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裘国祥.元认知:理论与教育实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3.姜英杰.元认知的历史潮流与发展趋势.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6(2):156-161.4.姜英杰.元认知:理论质疑与界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2(2):135-140.5.傅宏.元认知模型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7-73.6.陈英和,韩瑽瑽.儿童青少年元认知的发展特点及作用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2012,35(3):537-543.【参考资料】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7.田学红.国内外有关元认知研究的综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4(2):75-79.8.李洪玉,尹红新.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83-387.9.金洪源,王韶华,赵越.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效果实验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791-794.10.汪玲,郭德俊,方平.元认知要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44-49.11.汪玲,方平,郭德俊.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心理学动态,1999,7(1):6-11.【参考资料】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12.Dunlosky.J&Bjork.R.A(2008).Handbookofmetamemoryandmemory.InJ.Dunlosky&R.Bjork(Eds),ANeurocognitiveapproachtometacognitivemonitoringandcontrol(pp.373–390).Mahwah,NJ:Erlbaum.13.Fleming.S.M&Dolan.R.J(2012).Theneuralbasisofmetacognitiveability.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367(1594):1338-1349【参考资料】【推荐书目】1.姜英杰.元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本章作者:马小凤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认知心理学元认知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8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