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养老院院内感染防控员
养老院院内感染防控员目录:一、院内感染防控概述1.养老院院内感染的现状2.院内感染的概念3.院内感染防控的意义4.院内感染防控员的岗位职责5.院内感染防控员的工作流程二、院内感染的基础知识1.院内感染相关管理标准2.院内感染基础理论知识3.养老院常见感染病及处理4.院内感染预防及处理三、预防院内感染的实操课1.个人防护之七步洗手法2.个人防护之口罩、手套佩戴法3.养老机构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和要求4.养老机构常用隔离法5.重点区域消毒预防法6.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预防法7.院内感染监测管理四、院内感染的日常工作、检查表1.环境、物表、工作人员手部消毒检查表(月)【附表1】2.日常紫外线消毒登记表【附表2】3.月度、年度工作人员培训计划表【附表3】4.月培训记录表【附表4】5.半年、年度工作人员考核记录表【附表5】6.年度院内感染工作总结【附表6】7.动态不良事件上报统计、整改表【附表7】一、养老院院内感染防控概述第一节:养老院院内感染的现状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的认知越来越引起关注,各类常见慢性病、急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生命。下面是引用于石河子市一家养老院的感染调查【1】,一共214名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3.4%;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4.5%;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为9%;压疮发生率为3%;其中失能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74%,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6%,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为3%,压疮发生率6%。半失能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8%,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14%,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为7%,压疮发生率为2%。自理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48%,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3%,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为39%,压疮发生率为0%。由于数据来源于病例资料,数据存在信息偏倚,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机体衰老、免疫力降低、营养低下、自然通气功能减弱,加之一般都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均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3】。养老院又是个特殊机构,老年人集中供养,处于半封闭状态,生活及运动有一定局限性,更易患呼吸道感染【4】。老年人中半失能及失能的老年人大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极易发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其中部分老年人为植物人状态【5】。我国养老院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极其缺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但对养老院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养老从业人员交叉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很少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对养老院内感染概念不清,不知道引起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感染控制措施具体工作不了解。加上养老院感染控制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无规范的操作流程,管理薄弱,操作技术不规范,房间消毒隔离不严格,各种废物处理、存放不符合流程,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不力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了经常性院内感染的爆发。在养老院这个特殊机构,相关人员应从细节入手,重视卫生环境及空气质量,保证空气清洁及开窗通风,注意灭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卧床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及时翻身、叩背,保持被褥的清洁消毒。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督促老年人按时服药。还应提出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加强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系统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2】。【1】李玲.石河子市八毛养老院老年人感染性疾病调查[J].农垦医学,40(03):85-87.【2】吕毛园,倪天文.杭州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康乐养老院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4(17):21-22.【3】黎健,潘浩,肖文佳,等.上海市2010-2014年确认和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249-1252.【4】张瑞,陈长香,陈秀玲,等.日常健康行为及生活能力对养老院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5(12):3415-3416。【5】倪平.武汉养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慢性病现况及终末护理选择倾向性现况调查[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第二节、院内感染的概念1、什么是院内感染?指任何人在医院(养老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定义:是指老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养老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2、院内感染的发生对象包括住院老人、工作人员、陪同人员、探视人员及养老院流动人员。但部分人员,因在养老院停留时间相对短暂,常常难以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于院方,所以院感的对象主要为住院老人和工作人员。3、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将院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A.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自身菌群。即寄居在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力功能受损,健康状态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感染。B.外源性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引起的感染。4、易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原因(1)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60岁以上的老人脏器功能衰退,防御功能低下抵御力下降,女性特殊生理状况如:月经期、哺乳期.个体比较敏感,抵抗力下降.(2)病理因素:本身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降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放疗化疗、长期卧床、营业不良等。(3)侵入性护理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交叉感染:如胰岛素注射、擦洗伤口、针灸理疗等。(4)院方管理机制不完善:院方建筑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消毒灭菌存在缺陷。5、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是养老院感染的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传播(老人或工作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间接传播(病原体污染了医疗设备和用具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所造成的传播)。(2)空气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而进行的传播(如患者咳漱、打喷嚏)。(3)消化道传播:各种原因导致院方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甲肝、感染性腹泻、急性肠胃炎)(4)注射、输液传播:通过污染的药液、注射器械等途径传播感染(测血糖、输液等)第三节、院内感染防控的意义1、老年人容易感染的特点:A.老人身体功能的老化,使得感染的易感性增加;B.老人多伴有多重慢性病,抵抗力会降低;C.老年人皮肤保护功能降低,变得脆弱与容易破损;D.老人呼吸功能下降,咳嗽和排痰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E.老人进食量下降,营养不均衡时,加重感染的风险;F.老人因膀胱功能下降,或留置导尿管,易产生泌尿道感染。2、机构管理者责任和意义:A.基于老人的特性和养老机构的特征,明确养老机构院感的特点;B.学习正确的养老机构院感对策的知识,包括院感的预防和感染控制;C.机构院感控制活动的有效开展,包括感染对策委员会的设置、院感预防和控制指南和手册的制定、员工培训实施和职责制定、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等;D.强化感染相关机构的联系,包括信息的收集、感染发生时的信息上报等;E.员工的相关管理,包括员工健康管理、员工患病时的工作安排。3、护理员的责任和意义:1.基于老人的特性和养老机构的特征,明确养老机构院感的特点;2.感染症对策的基本知识,包括感染预防、感染发生时的对策、老人易感感染性疾病的有关知识等的学习,日常工作中感染预防实践;3.自身健康管理,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的控制等。第四节、院内感染防控员的岗位职责1.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1.2对院内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1.3对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管理小组或机构负责人报告;1.4对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1.5对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1.6对有关预防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1.7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处理;1.8对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培训工作;1.9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相关证明进行审核。第五节、院内感染防控员的工作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查工作流程图制定检查内容,确定部门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查再查改进效果发现问题、反馈部门,提出改进措施汇总、例会反馈报主管院长、资料归档二、院内感染的基础知识第一节、院内感染相关管理标准一、院内感染管理1、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制度成立院内感染领导小组,由院长、护理及其它部门管理者和院内感染的专、兼职人员组成。2、员工在院内感染管理中的职责1.认真执行各项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2.医护人员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3.发现感染病例或暴发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小组,并协助调查;4.参加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完成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6.对服务对象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3、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制度目的:院内感染专业知识教育作为养老服务机构教育工作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1.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应负责制订院内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2.感染管理小组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各类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养老护理员和其它人员)感染控制专业知识的在职培训;3.对接受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建立个人培训记录,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4、院内感染监测管理目的:在开展全面综合性感染监测的基础上,掌握院内感染发病率,确定重点部门、常见感染、多发部位、高危因素,逐步根据本院院内感染的特点开展目标性监测,为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要求:1.发生感染时,部门主管应于24小时之内填写《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并送达感染管理小组;2.监测方法应符合GB15982的规定,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院内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向全院人员反馈;3.对卧床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院内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15%。4.使用的消毒液应达到所需的浓度,应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消毒液中的细菌量小于100cfu/ml。5.对洗手方法,治疗室、处置室、洗衣房和食堂等重点部门应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院内感染流行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5、一次性使用卫生、医疗用品的管理1.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按GB15979、GB15980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履行对本单位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管理及用后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2.所用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统一集中采购,不能自行购入;3.保管部门应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时间、失效期、出厂时间、卫生许可证、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4.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离地面≥20cm,离墙壁≥5cm。定期检查,不应将包装破损、过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部门。6、治疗室、处置室的院内感染管理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记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逾期应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应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无菌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应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宜采用小包装;5.碘酒、乙醇瓶每周更换灭菌2次;6.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超过24小时应予更换、重新灭菌;7.各种治疗车上层为相对清洁区,下层为相对污染区。治疗、处置按一般老人、感染老人的顺序进行;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塑料袋内;8.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当污染时应及时消毒。7、居室与护理单位的院内感染管理1.应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保持良好的微小气候;2.服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后
本文标题:养老院院内感染防控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0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