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伞具的设计分析作者:熊兴福,李晓东,万莉,XIONGXing-fu,LIXiao-dong,WANLi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南昌,330031刊名:包装工程英文刊名:PACKAGINGENGINEERING年,卷(期):2007,28(11)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8条)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20052.黄国松色彩设计学20013.张峻霞.梅飞雪.赵俊芬CATIAV5人机工程学功能及应用[期刊论文]-包装工程2005(3)4.王惠民流体力学基础20055.张国强.吴家鸣流体力学20056.李彬彬设计心理学20017.唐纳德·诺曼.付秋芳.程进三情感化设计20058.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1993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李晓东中国伞具设计演变及发展研究2007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伞作为生活当中的必备物品它的价值已超越了实用范围,摄取了浓厚的时尚色彩,成为优雅的象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伞的颜色、款式设计越来越丰富,面料越来越讲究,配合不同的服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人们禁不住为“伞的时尚与格调”所陶醉。伞最早起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到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由于地域、文化以及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差异,伞具的样式和材料发生了变化。进入20世纪,这些具有多样并富有时尚元素的伞具又影响了中国伞具设计,并且成为现在中国生活中的主要用具。但是伞具发展至今,伞具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伞具设计演变及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探讨伞具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程序等相关理论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伞具的设计当中,试图解决伞具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对人的关爱,促进中国伞业发展。全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从分析课题研究背景着手,探讨了目前伞具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叙述了伞具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从中发现伞具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延续至今。第三章,基于伞具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演变,阐述了地域、文化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对伞具发展演变的的影响。第四章,对伞具当中的审美元素进行了阐述,从伞具的佩饰以及伞具与东西方服装的搭配特点方面说明了伞具图案、样式的不同。第五章,运用人机工程学和色彩心理学理论对伞具结构进行了分析,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伞具设计当中。第六章,阐述伞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伞具的设计提案。第七章,对整片论文做综合的自我评估,同时提出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后续发展的方向。2.会议论文孟永刚.李晓东色彩在伞具设计中的应用2007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时尚潮流的发展,伞的色彩设计越来越丰富,配合不同的服装、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环境等因素,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伞的颜色不仅能为节日增添气氛,还代表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对伞具色彩设计的演变研究,考虑色彩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群消费心理的作用,及伞具设计的功能性、装饰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展开对色彩在伞具设计上的应用研究,为伞具设计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3.学位论文郑超空降兵跳伞着陆时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调查及生物力学研究2007目的:首先,通过对空降兵部队官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空降兵在日常的地面训练和跳伞训练中着陆时各种损伤的部位、类型及发病率,特别是针对踝关节的损伤进行详细的调查,对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讨论,深入研究不同的致伤因素之间、与踝关节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预防或避免跳伞着陆损伤的方法。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对10具人体踝关节标本模拟空降兵特殊着陆姿势下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出造成踝关节韧带损伤、骨质结构损伤时所受承载力的耐限,探讨如何能够增加踝关节各结构承受着陆冲击力的能力,尽可能的减少空降兵训练时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以提高空降兵部队的战斗力。方法1.到空降部队调查前,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空降兵跳伞着陆损伤的材料,根据文献及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尽量详细,以使所获资料的尽可能丰富。在调查的过程中,为保证资料的客观性,我们对调查对象所对应医院、各门诊部、卫生队的入院记录、门诊病历及接诊登记进行查对,同时与医院的领导、门诊部和卫生队负责人进行座谈,与调查对象的官兵进行座谈,详细了解部队官兵的日常训练情况、因训练所致的损伤情况、跳伞着陆的正确姿势、目前的伞型、装备等。2.资料收集完毕后,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别归类。分析不同条件下伞兵身体各部位的损伤情况,对造成踝关节损伤的8种常见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统计结果根据资料的性质进行X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软件。3.统计结果完毕后,根据空降兵着陆时踝关节处于跖屈30。左右姿势下,对10具人体新鲜踝关节标本实施生物力学的测定,了解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大内翻情况下骨性结构的损伤情况,得出三种损伤的耐限值。对三组不同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为下一步的防护实验做好充分准备。结果1.我们对某空降部队397名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参照受伤官兵的门诊或入院病历,以明确诊断。根据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所有踝关节受伤的官兵无论损伤的次数,符合诊断标准的均记为一例,因为其他的同性质损伤均与此次受伤有关,既按病例人数进行统计。其中受伤人员为173例,包括踝关节损伤70例,膝关节损伤13例,脊柱损伤49例,其他部位损伤41例,损伤时间为2004-2006年。地面跳台训练中以脊柱损伤为主,跳伞着陆训练以四肢损伤为主。2.另外收集踝关节及胫腓骨损伤病例18人,与其同时跳伞但未损伤的士兵14人,总计32人。与伤员取得联系后,到其所在部队进行调查,将与其同时跳伞的14人作为正常对照,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显示地面情况(X2)、风向(X5)为危险因素,有无护踝(X3)及跳伞年限(X8)为保护因素。3.统计数据得出后,我们对10具新鲜人体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是静力学条件下,外侧副韧带损伤所需要的承载力平均为2062.62N,足部骨性结构损伤所需要的承载力平均为3755.4286N。结论1.本研究首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到空降兵跳伞着陆时和地面训练时的损伤因素及机制,既着陆损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就是对伞具的操作不当和着陆姿势不正确,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大,是主要因素。而其他几种原因则是间接影响了跳伞员的着陆姿势,另外,伞兵的心理素质、跳伞经验、以及多次的损伤都有可能对伞兵跳伞产生影响。2.对几种致伤因素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就是跳伞次数少(小于16次)的伞兵和跳伞次数较多(大于24次)的伞兵跳伞着陆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原因可能是经验不足或是跳伞难度增加。不同伞龄和不同跳伞次数的官兵在跳伞训练和地面训练所致的损伤中是没有差异的,而跳伞训练时踝关节的损伤较多,地面训练时脊柱的损伤较多。另外,凡是跳伞着陆时踝关节涉及到骨折的往往都比较严重,单纯的内或外踝骨折比较少见,这与伞兵跳伞着陆时踝关节的特殊姿势有关。3.比较几种可能的致伤因素,调查的8种致伤因素中,地面情况(X2)、风向(X5)是危险因素,护踝(X3)及跳伞年限(x8)是保护因素,其中护踝的保护意义更大。当然,这些因素只是所有因素的一部分,由于时间及经费的关系,暂无法做到全面而详细。4.生物力学试验是模拟伞兵着陆时踝关节的特殊体位进行的,由于标本的限制,只能对踝关节跖屈时最大内、外翻角度下韧带损伤所需的最小承受力,以及踝关节在中立位时骨性结构损伤的最小承受力进行测定。将新鲜踝关节标本去除皮肤、皮下软组织、肌肉等,仅保留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支持带。结果是外侧副韧带损伤时所需承载平均为2063.62N;骨性结构损伤所需的承载平均为3380.28N。结果表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际中的运动是动态的,它与试验的结果仍有一定的差别。4.会议论文王辉.周胜座椅小稳定伞性能研究2006为了解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第四代的座椅稳定伞系统--拉伸套管接小稳定伞方法的气动特性,为座椅设计和改型提供依据,本文针对第四代弹射座椅稳定伞系统上的小稳定伞的气动特性展开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左、右稳定伞具有良好的结果一致性,为座椅的稳定和提高弹射座椅的弹射救生范围奠定了基础.试验对座椅小稳定伞气动性能的研究,为航空弹射座椅气动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5.会议论文秦继恒.刘忠宝.方丽娜.王志敏水蒸发冷却气幕伞的研究2006为了设计和研究一种适合室外使用的局域性空调,把两级水蒸发冷却和空气幕结合起来,设计研究一种经济、环保的气幕伞.通过介绍它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和运行方案来详细地研究这种气幕伞.结果表明,这种气幕伞具有制冷效率高、节能、环保、移动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交通岗亭、门岗亭,还可以用于替代娱乐、餐饮的遮阳伞、超市入口的气幕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期刊论文徐刚.耿汝波.殷克功.XUGang.GENGRubo.YINKegong末敏弹减速伞充气运动建模与仿真-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2)针对降落伞具有非线性柔性变形的特点,应用了有限元技术来建立末敏弹减速伞充气运动模型.首先将减速伞三维模型离散成粒子系统,在考虑伞衣结构内力和内部气流运动基础上,建立充气运动的粒子节点动力学模型,其模型仿真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的伞形运动变化、投影直径变化和动载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理论研究非常适合在新型末敏弹减速伞的初步设计中应用.7.学位论文吴德旺双亲性分子伞的合成表征与穿膜研究2008细胞膜作为细胞的一道天然屏障,使得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和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高亲水性和带电物质,如反义寡聚核苷酸、DNA、蛋白质和多肽等难以通过细胞膜。构建一种药物载体使其能顺利穿透细胞膜并在靶向部位释放,已成为药物设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一种具有双亲性的分子伞载体有望携带上述药物实现跨膜运输,并解决许多载体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穿膜效率低和安全性等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合成带有绿色荧光的5—羧基荧光素分子伞,考察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和体外细胞毒性,探讨分子伞载体可能的穿膜机制。研究结果如下:(—)分子伞的合成与表征(1)在无水有机溶剂中,胆酸分子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在缩合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的作用下反应得到胆酸—NHS活化酯,然后以二异丙基乙胺(DIPEA)为缚酸碱,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胆酸—NHS活化酯与亚精胺的两个端氨基偶联,形成含有一个活性氨基(仲胺)的双臂分子伞,即N1,N3—亚精胺二胆酸酰胺。(2)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5—羧基荧光素与3—羟基—1,2,3—苯并三嗪—4(3H)—酮(Dhbt)在缩合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的作用下活化得到5—羧基荧光素的Dhbt活化酯,再以三乙胺为缚酸碱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与上述双臂分子伞的活性氨基偶联,形成5—羧基荧光素分子伞(5—cf—mu)。(3)对各步产物如胆酸—NHS活化酯、N1,N3—亚精胺二胆酸酰胺和5—cf—mu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谱法和质谱法进行确定,同时对这三步产物的熔点进行测定;5—cf—mu的纯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三步产物的各种表征结果与其相应分子结构、分子量都完全符合,5—cf—mu的纯度在95%以上。(二)分子伞的穿膜性能研究(1)MTT法检测了浓度分别为25,50,100和200μM的5—cf—mu在24和48h内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24h内上述浓度的5—cf—mu对L929细胞均没有毒性;25μM的5—cf—mu在48h内也没有毒性,50,100和200μM在48h呈现少许毒性,但仍有较高的细胞成活率。同时检测了5—cf—mu对Hela细胞在24h内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浓度低于100μM时,分子伞对Hela细胞也没有毒性。上述结果说明分子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5—cf—mu在Hela细胞和
本文标题:伞具的设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1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