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一、总则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二、规划内容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与镇街内的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相衔接,确定城镇交接面,与周边镇街相互连通,形成完整的镇街绿道网体系。(3)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参照本指引附件3的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因地制宜进行社区绿道服务设施布局。(4)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规划。增强绿道可达性,绿道游径、服务设施应与轨道站点、公交站场、停车场等形成良好接驳,同时与镇街慢行交通系统相衔接。(5)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6)分期建设规划。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协调工程交叉项目,提出分期建设规划。(7)实施保障,绿道利用、管理与运营策略。(8)工程造价估算三、成果要求3.01社区绿道规划的成果包括说明书与图纸。3.02规划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包括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2)规划目标与定位(3)社区绿道线网及城镇交接面规划(4)服务设施布局规划(5)绿道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规划(6)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7)分期建设规划(8)实施保障,绿道利用、管理与运营策略(9)工程造价估算3.03规划图纸主要包括:(1)区位图(2)城镇绿道网选线因子分析图(选线因子分析表达于一张图内)(3)城镇绿道网结构图(4)城镇绿道线网布局图(含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网、城镇交接面)(5)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6)绿道网与公共交通接驳规划图(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客运站场、停车场布局等)(7)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图(8)绿道分期建设规划图四、编制组织与规划审批4.01各镇(街道、园区)负责组织编制辖区内的社区绿道规划。规划编制单位应已在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备案,具备城市规划编制乙级及以上资质、熟悉东莞情况、具有良好市场声誉。4.02各镇(街道、园区)社区绿道规划应充分征询公众意见,并于2011年4月底编制完成。4.03规划编制成果经镇(街道、园区)政府同意后,上报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市绿道办依据镇(街道、园区)社区绿道规划进行检查、督导。规划编制与审查流程附:附件1:相关概念附件2:社区绿道规划选线原则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指引附件1:相关概念一、绿道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休闲和交往空间。二、绿道的分级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三、绿道的分类绿道可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3种类型。(1)生态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溪谷、海岸及山脊线建设,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护和培育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自然科考以及野外徒步旅行。生态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2)郊野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郊野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3)都市型绿道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活动提供场所,对绿道网起到全线贯通的作用。都市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少于20米。四、绿道的构成绿道主要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休闲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2)人工系统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设施。服务系统:包括休憩、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设施。附件2:社区绿道规划选线原则一、社区绿道要本着与现有条件、公共空间、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二、与现有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城市林荫道、生活干道、滨水步道和公园游径等,串联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各功能组团等,通过沿线的环境整治、植树绿化等提升手段建设绿道。三、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与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联结成网,连接社区中心、社区公园、小游园、广场和街头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四、与绿色出行相结合,构建慢行网络系统。社区绿道与绿色出行结合,通过与自行车、步行道等相关慢行系统的衔接,丰富市民生活出行方式,形成低碳绿色出行理念,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五、与公共交通相衔接,形成便捷的交通接驳。与轨道站点、公交站点、站场等交通设施接驳,提高绿道的可达性,形成通达的绿道网络体系。六、与相邻镇街相衔接,确保城镇之间互联互通。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相衔接,形成完整的镇街绿道网体系。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指引一、社区绿道游径1.11.11.11.1设计要点社区绿道应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连接成网;社区绿道应在镇区内形成网络,尽量贯穿镇中心区、各主要居民点,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社区绿道应尽量串联连接社区公园、绿地、广场和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社区绿道应考虑与社区公交系统良好对接;社区绿道应尽量利用有较好绿化基底的道路系统,以保证景观效果。社区绿道应保证有行道树可以遮阴。1.21.21.21.2设计要求最低要求:与车行道之间有1米绿化隔离带或树池,自行车道宽2米,人行道宽1.5米。标准要求:与车行道之间有1.5米绿化隔离带,自行车道宽3米,人行道宽2米以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间有1米以上绿化隔离带。要考虑自行车通畅要求,对游径中出现的高差做平滑处理。1.31.31.31.3社区绿道类型根据自行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关系可分为分离型、并行型、混行型三类。(1)分离型:绿道实施场地8米以上,空间较为宽裕的可采用分离型。(2)并行型:绿道实施场地6~8米,可采用并行型。(3)混行型:绿道实施场地6米以下的,可以采用混行型。二、社区绿道驿站社区驿站为小型服务站点,为市民提供信息咨询、休闲游憩、康体活动、自行车停放、管理维护等服务。2.12.12.12.1布局密度社区驿站一般包括:管理维护中心、售卖点、信息咨询点、自行车停放及租赁点、卫生间、治安点等功能。社区服务站点设置间距约3~5公里布置一个,建设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可利用原有建筑改造建成。2.22.22.22.2服务设施包括游客中心、休憩设施、公交车站、自行车租售处、公共厕所、售卖点、公共直饮水机、咨询、治安等设施。2.32.32.32.3布置原则(1)社区绿道原则上只设置一般性服务节点,可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和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用共享;(2)相对集中的设置于绿道出入口、公交接驳点、景观节点等,以方便人群使用,提高使用效率;(3)鼓励利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建设可移动、可拆卸、非永久性的服务设施,如集装箱等;(4)社区绿道一般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一般性服务节点。沿途可结合风景区、公园、观景台等布局兴趣点,适当设置休憩设施、观景平台,在危险地段必须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山体滑坡处、陡坡处、滨水地段等。(5)社区绿道原则上不独立设置机动停车场,可结合临近的公交站台、城市广场、公园、重要兴趣点、街头绿地、公共设施处设置自行车停车场。三、植物配置3.13.13.13.1植物配置总则社区绿道的植物配置应以绿道的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区域绿道与城市绿道的植物配置,实现绿道网内植物景观的自然过渡与变化统一。由于社区绿道主要穿越镇中心区,绿化条件有限,因此要以经济,适用,美观为基本原则,尽量采取本地树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如穿越社区公园、绿地、广场和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社区绿道的植物配置要结合周边环境,如周边的植物景观较好,可直接利用,如周边的植物景观较差,应进行植物景观提升。社区绿道主要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植物设计应以人为本,尽量利用原有的绿化基底,保证有行道树可以遮阴;与车行道之间应该有1-1.5米绿化隔离带或树池,满足社区绿道上行人的安全需求。3.23.23.23.2植物配置要点(1)绿道绿化带应尽量保证最小3米以上,一般控制6-10米左右的绿化宽度,并应种植大冠幅常绿行道树,为游客提供良好遮阴效果。(2)绿道植物树种以适合东莞地区生长的本土树种为主。(3)推广使用容器苗,禁用断头树,并组织做好前期的储苗工作。(4)绿化应结合绿道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配置,如山林可多采用野生植物,滨水则采用亲水性植物。四、基础设施配置包括自行车停车场、给排水、公厕、照明、通讯、环卫等。4.14.14.14.1自行车停放及租赁点社区绿道尽可能利用绿道附近现有自行车停车场或街头绿地等,避免大规模新建停车场;优先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鼓励停车场采用软性铺装改造或新建,可设置自行车停车架、刷卡机、遮阳棚等,适当配置植物景观,以实现生态化和透水化。社区绿道可结合临近的公交站台、城市广场、公园、重要兴趣点、街头绿地、公共设施处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每隔3-5公里设置一处,可包含设置自行车租赁与修理等。4.24.24.24.2给排水设施社区绿道可就近连接城市给水管网,局部有条件的地段可合理设置规范化的净水设施,提供饮用水;一般情况下,社区绿道上设置的净水设施间距不小于500米;排污水设施可与可将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处于偏远地带的地方,须采用生态化的处理方式,使用小规模的人工湿地就近处理,出水可回用于绿化浇灌。4.34.34.34.3公共厕所社区绿道应结合社区服务驿站设置公厕,应尽量利用绿道周边现有公厕,距
本文标题: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1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