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常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一般性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体现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孩子们像花朵。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以下没有用比喻的一句是()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D比喻的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课内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小姑娘(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课内例: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儿。选出没有使用拟人修辞的一项()A、影子说:“天要下雨了,我们快些走吧!”B、“是我。”一只萤火虫在回答。C、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D、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C拟人的答题模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课外:《西风胡杨》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和硬朗的本色。比喻和拟人的区别:(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明喻)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拓展例:《西风胡杨》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3.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例句: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下列句子用到了反复修辞的一项是()A、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的鼻子尖上扫过。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C、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盗窃,有两名窃贼。D、丰功伟绩!收获巨大!B3、反复的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突出____(事物)的特点,强烈表达了作者____的情感。例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作者的动作至轻至柔的特点,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热爱之情。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排比的整体作用: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抒情: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写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了……的美),表达了……议论: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有雄辩的气势。课内例: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课内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课外例: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5、设问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6、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省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比喻)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C例如:1、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7.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像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拟人和比喻)B、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夸张)C、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菱纱。(比喻和排比)D、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是下了火。(夸张)C7、夸张的答题模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课内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老舍《骆驼祥子》)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课外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的特点,使场地的小表达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8、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修辞方法。例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B8、对偶(骈句、对仗,汉语特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本文标题:常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1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