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殡葬行业研究报告(草稿)
我国殡葬行业研究报告(草稿)新疆一龙投资集团战略部2006年7月1目录内容摘要宏观环境分析(经济、人口)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分析关联行业分析竞争环境分析(陵园企业)产业政策与风险分析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未来行业发展预测结论2摘要3受能源价格高涨的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较2004年明显放缓,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各国央行为应对通货膨胀掀起新一轮升息热潮,美元告别疲软大幅反弹,全球股市表现强劲,国际金价连续突破高位。根据IMF2005年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3%,与2005年的经济增长持平,显示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美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仍面临多种风险。美国2005年前三季度GDP以年率计分别增长了3.8%、3.3%和4.1%,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3.5%。尽管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一度放缓,第三季度又遭受了两次飓风的严重袭击,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仍达到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表明美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总体来看,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幅将小幅放缓,IMF预计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3%。美国说明:IMF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宏观环境--经济环境(国际)4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迟缓,稳定增长仍面临重重障碍。2005年前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4%、0.3%和增长率将放缓至1.2%。各成员国经济增长的不均衡依然是欧元区的一大特色,德、法、意三大国的经济增长率仅在0.8%、1.5%和1%左右,其他小国的经济增长率一般在3%和4%左右。高油价、内需不振和结构调整缓慢是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上的三大障碍。IMF预计2006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为1.8%。欧洲日本经济稳步复苏,2006年有望结束通缩。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2%。由于石油价格暴涨等原因,日本第三季度的经济增幅比前两个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表明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艰难调整后,已经摆脱长期疲弱徘徊的态势,走上了稳步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道路。IMF预计2006年日本经济增长将与2005年持平也是2%。日本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宏观环境--经济环境(国际)5中国经济在连续几年的较高速增长之后,未来几年有望持续稳定增长。6%7%8%9%10%11%12%13%14%15%939495969798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资料来源: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资料来源:2006年1月国家统计局修订后发布数据我国历年GDP增长率(修订后)宏观环境--经济环境(国内)6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和人口持续增长将长期并存,但自然增长率将逐步下降趋于稳定。2005年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目前,我国13亿的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3,是欧洲总人口的1.8倍,美国总人口的4.3倍,日本总人口的10倍,英国或法国总人口的22倍。10.511.011.512.012.513.013.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0246810121416年底总人口(亿人)自然增长率(%)人口数自然增长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年鉴宏观环境--人口状况(1)7根据联合国2000年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高峰期,总量将达15亿,2035年之后,人口总量开始出现缓慢将少,直到2050年仍将保持14.6亿的势态。未来预测据我国国家人口计生委2003年预测,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5亿。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资料来源:中国人口信息网11.512.012.513.013.514.014.515.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未来人口预测(亿人)数据来源:联合国社会经济司人口处《世界人口展望2000》宏观环境--人口状况(2)8改革开放后,我国殡葬行业共颁布了2部成文的法规,而且内容成旧,已不符合新时期产业的发展,急待修订。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1985年2月8日发布)(失效文件)《公墓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8月25日民事发[1992]24号文件)《殡葬管理条例》(1997年7月21日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关于禁止利用骨灰存放设施进行不正当营销活动的通知》(1997年12月31日民电[1997]2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查禁利用骨灰存放设施进不正当营销活动的通知》(1998年5月12日民电[1998]102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1998年5月19日国办发[1998]25号文件)民政部、国家民委、卫生部关于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中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规定的解释(1999年6月民事发(1999)17号文件)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的紧急通知(2001年12月21日民电〔2001〕185号文件)民政部关于坚决查禁违规销售公墓穴位和骨灰格位的紧急通知(2002年4月16日民发〔2002〕77号文件)资料来源:国家民政部网站宏观环境--政策与法规9殡葬:殡葬亦称“丧葬”,其含义是指人们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方法和对死者的哀悼形式。殡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语,是由“殡’’和“葬”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构成的。殡是指遗体人殓(把死者装入棺材)到埋葬之前的停灵柩(装着遗体的棺材)阶段,其含义即“停尸灵柩”,引申为人们对死者的哀悼和举丧形式。葬是指处理和掩埋死者的遗体,即对死者遗体的处理形式。殡葬管理机构:民政部(中央)、民政局(地方)、殡葬管理所(基层)殡仪服务机构:殡仪馆(火葬场)、殡仪服务站、骨灰存放处、公墓等。殡仪馆:殡仪馆是国家为推行殡葬改革,由国家投资兴办,民政部门经营管理的专门为丧主办理丧事提供服务的殡葬事业单位。公墓: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殡葬改革的目标:在火葬区提高火化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土葬改革区实现遗体埋葬公墓化、耕地无坟化、克服乱埋乱葬现象。对殡葬业的总体了解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资料来源:西部殡葬网站行业发展状况——概念解释10新中国成立以后,殡葬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8年以后公墓公葬阶段:各地民政部门接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墓,仍采取传统作法;兴办火葬场阶段:1956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行火葬倡导以后,全国大中城市、小城市甚至县城先后建起了火葬场,到1966年底达87家;超常发展时期:“文革”时期火葬场、殡仪馆超常规发展,数量倍增,现有的殡仪馆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新的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倡导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殡葬事业也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内容涉及殡葬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使殡葬事业单位实行了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由单项服务向系列化服务、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殡葬事业单位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资料来源:西部殡葬网站行业发展状况——殡葬改革历程11近年来我国殡葬行业得以较快发展,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长。2005年成绩全国共有殡葬事业单位3284个,其中殡仪馆1549个;殡葬管理单位681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009个,比上年增加72个。殡葬职工共有6.9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4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资料来源:国家民政部网站我国殡葬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单位(个)人员(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年鉴行业发展状况——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12近几年殡仪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装备和设施也大为改观,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资料来源:国家民政部网站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历年我国殡仪馆数量(个)进入80年代以后,尤其是1991年国家等级殡仪馆标准和评定办法颁布以后,多数城市着手改造设备,购置设施,殡仪馆建设布局和结构有所改善,绿化美化有一定程度提高,馆容馆貌发生明显变化。截至2002年,已评出国家一级殡仪馆42个,国家二级殡仪馆100个,国家三级殡仪馆153个,等级殡仪馆数量占当年殡仪馆总数的20%以上。资料来源:中国殡葬网行业发展状况——殡仪馆13我国经营性公墓数量增长很快,10年间增加了750多个。传统公墓已开始向注重艺术性、教育性、历史性转变。在农村,还有10万多座公益性公墓。0200400600800100012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民政部门主管的经营性公墓数量(个)资料来源:国家民政部网站1844年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由外侨开办的公墓——山东路外国公墓。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大中城市倡导实行火葬,相继建成了一批骨灰公墓。进入80年代,在殡葬改革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兴建了一批中外合资、合作公墓。进入21世纪,绿色生态公墓成为发展方向,不少公墓在规划、绿化、美化、艺术化方面刻意下功夫,改变了人们对公墓的传统印象,增加了公墓的可亲性、艺术性,如上海的福寿园堪称这方面的代表。资料来源:西部殡葬网行业发展状况——公墓14我国殡仪服务的项目、内容正向多功能、全方位、系列化方向发展,服务项目也更加人性化、系列化。1.出售丧葬用品,如寿衣、鲜花、花圈、骨灰盒等。2.出租场地,如悼念厅、休息室、骨灰存放处等。3.提供劳务服务,如搬运死者遗体、为死者整容化妆、防腐处理、火化遗体、为举行悼念活动服务等。殡仪服务的内容殡仪馆:主要有接尸运尸、遗体防腐、整容整形、悼念服务、遗体火化、骨灰寄运等。殡仪服务站:主要负责遗体存放、悼念活动和运送遗体火化等,殡仪服务站承担殡仪馆的部分工作,是殡仪馆服务向基层社区的延伸。公墓:主要服务项目是出售墓穴、安葬骨灰和遗体,为群众提供祭扫等系列化服务。骨灰存放处:主要服务项目是提供骨灰的寄存、存放以瞻仰祭典性服务。红白事理事会:主要服务项目是帮助群众料理丧事,提供全过程系列化服务。资料来源:西部殡葬网行业发展状况——殡仪服务15总体来说,我国的殡葬行业存在如下问题我国处于体制转型期,殡葬法规还不健全。殡葬管理条例和公墓管理办法都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殡葬单位、经营性公墓之间存在无序竞争,暴利行业的批评将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民政部门对殡葬行业的垄断,短期内难以改变,这将影响整个行业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高。大多数地方殡葬管理机构和殡仪馆、国有公墓是一家人,民营资本处于被排挤和打压的地位,不利于整个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殡葬行业的产业化进
本文标题:殡葬行业研究报告(草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