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骑桶者》——卡夫卡作者简介弗兰兹·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得艺术家》和3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结合作者创作背景阅读文章•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小说中心事件?小说中心事件?赊煤(讨煤)◆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思考角度:1.自身原因2.外界因素◆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自身1.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2.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离寒冷。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酷,没有丝毫温暖◆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思考角度:•1、骑着桶去比提着桶去好在哪里?•2、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好在哪里?•1.情节需要:①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快马加鞭,迫切想要逃离寒冷。•②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已经一无所有,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2.人物形象:体现出“我”自尊心强、畏惧交流的性格特征•3.丰富作品内涵(讽刺……)①•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是虚构背后“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艺术虚构表现心灵的真实,凸显人物形象和心理,揭示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总结分析文章中“我”的形象•“我”的形象:自卑、畏缩、惶恐、胆小、害怕失败、耽于虚幻、渴望新生活、命运可悲的小人物•1.把虚构嵌入现实:小说中“我”的飞翔,“我”浮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缺煤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他们之间的对话,这些情节又是真实的。这些现实生话中的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在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了。•2.小说展示了“我”的情感的真实:全文的感情色彩都是十分真实的,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展现了“我”内心对于世界的真实感受。骑桶者的飞翔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却是真实的,具有一定普遍性,作者是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的呢?卡夫卡许多作品都借助艺术的虚构来表现人物的这种生存困境。•Eg:“K离乡背井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在茫茫雪海中,作出生存的斗争。他一心想进入城堡,但他始终进不了城堡,明明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对k而言,目标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城堡》•骑桶者的生存困境不也是《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困境吗-o-“虚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行文的需要,凭借自己的联想、想象合理地虚构出一些故事、情节或有关细节,从而进行有效地表情达意或凸现主旨。虚构与表情达意的真实并不矛盾。虚构的材料也可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真切的感受。虚构可以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可以增强情感体验的典型性。虚构不是虚假,更不是虚伪。•本课重点字词…………课堂总结:•在这物欲横流、缺少悲悯情怀的人世间,卑微的人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毫无现实意义的幻想,“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而艺术的虚构留给读者的是对心灵真实更深的悲悯和更多的思考。•“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卡夫卡的文字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他告诉我们: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真实的!•Thankyou!!!!!!!!
本文标题:《骑桶者》.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5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