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教师理想主义与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
教师理想主义与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摘要]素养教育和理想主义因崇真、求美、向善而契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用理想主义者的胸襟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首先明确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应将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去影响学生、点化生命,这是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之必需。[关键词]理想主义;公民素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106-03一、引言素养非先天而生,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与养成,是人们追求美的思想、美的品性、美的言行而衍生的反映人之素质的产物。而理想主义的概念之一,就是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崇尚美好、纯洁、健康、向上的参照,以此召唤人们脱离低俗,它不仅要求人们树立崇高的信仰,而且唤起人们对自我完善、自我完美的追求。可见,素养培育和理想主义因崇真、求美、向善而契合。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就是为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公民价值观、公民权利与义务观、公民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是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首先明确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应将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去影响学生、点化生命,这是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之必需。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称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理想主义者,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和教育事业。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没有半点私心、半点功利之心。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创造性地提出:“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是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q??“今天,一个刚满7岁的孩子,还怯生生地跨进学校大门,在习字本上圈圈点点,再过10年,你就将看到他成为公民。这是首要的高于一切的事情。”??r??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教育家表现出来的虔诚情怀和长远眼光,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教育家对公民教育问题的经典诠释。苏霍姆林斯基就是用理想主义者那海纳百川的胸襟、敢为人先的魅力、自强不息的意志、诚信公正的操守、执著坚韧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新社会的合格公民。通过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理想主义对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重大意义。二、教师的理想主义与学生的公民价值观公民价值观就是作为一国之公民都赞同并赖以生存的共同价值观。在我国,公民价值观体现为爱国、守法、敬业、诚信。爱国除了一般地表现为对祖国山河、同胞、历史文化的热爱,更意味着将个体对祖国的情感融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去。守法不仅是不去触犯法律,更意味着能够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各个领域做到依法办事。作为公民的基本职业道德,敬业不仅要求公民完成工作任务,更意味着公民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是一种个人立身处世的私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意味着一种自觉的公德。公民价值观的培育要从学生抓起,教师必须用高于现实的理想主义来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崇真、求美、向善。作为理想主义者,苏霍姆林斯基不只看到了学生的现在,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即将学生培养为适应新社会的公民。他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对学生公民价值观的培育。他鼓励孩子要有理想信念,“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当中应当有一样东西,比舒适的住房、漂亮的衣裳、丰富的食物更为宝贵,这就是崇高的生活目的。就是抛弃攫取财物的低级趣味,防止拜倒在物的面前一种最主要的抗毒素……我们应该在每一颗心中唤起理想的火花,使它成为他的指路北斗星,成为他向往的明灯。让理想家们、浪漫家们更多些吧,让那些怪人更多些吧,他们的理想常常使小市民感到吃惊。把人的理想作为最宝贵的东西爱惜吧、珍视吧”。??s??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富有理想信念的学生,才能具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拥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才能对价值作出理性判断和选择,形成不为功利、坚定执著的追求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高尚精神的培育,也流露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情怀和风度。“我们的教育工作贯穿了一个思想: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我们不是在财富或者积攒的贵重物品中寻找幸福,而是在人的身上寻找幸福。毫无私心的同志感情和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别人充满纯洁的、道德高尚的爱――这就是一个人给别人将要带来的宝贵的财富。”??t??作为教师,他崇尚伟大、神圣的精神,他的一言一行也在传递着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一个人精神上是否高尚,是根据他以什么贡献给他人来作为衡量的尺度的。这种贡献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满腔热忱和心地善良。”??u??他的学生没有成为科学家或思想家,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成为了奋战在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满腔热忱和心地善良”,正是这些新社会公民的公民素养的真实写照。“教育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孩子在人的身上看到最高尚的美,以自己的行动去珍惜、爱护和发扬这种美。有了纯真的友谊,有了爱人的心灵美,才有社会的道德尊严和社会的道德美。”??v??通过自身在教育一线的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启发学生发现“最高尚的美”,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样,社会的高尚美才得以形成。崇尚美好、心怀理想、无私奉献、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能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点化学生。三、教师的理想主义与学生的公民权利义务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将公民意识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公民意识教育中首要的是公民权利与义务意识的培育,坚持尊重公民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务高低,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同时,我国的公民素养教育应让公民明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从而去积极承担应尽的法定和道德义务。培养学生的权利观,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权利,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在培育学生作为公民的权利意识之前,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享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大力培育学生的权利主体意识和捍卫自身权利的行动能力,使他们树立平等观、正义观,不为特权、强权所动,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相信学生的能力,切实保障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的义务观,首先要让他们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其次,要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再次,要在二者基础上培养勇于承担义务、热心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理想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引领,在权利与义务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理想主义始终教育学生应当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第一,应当把为国家负责、为人民担当的胆识和勇气置于第一,应当把塑造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负责的人置于第一。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绝不是“唱高调”和“假大空”,没有理想主义的教育不可能是伟大的教育,也不可能培育出具有公民素养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他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权利。他对孩子的童心,对年轻人的直率、勇气和热情,都关切地加以保护和珍爱。“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w??一个成长过程中时刻感到被尊重的孩子,10多年后他作为新社会的公民,必定会重视和珍惜他自己及其他人的公民权利,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去。再看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精神:“我们要建树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使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而这种热爱不单纯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为了塑造美的灵魂。到了那时,对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的需要就会成为一种最强烈的需要。”??x??显然,在他那里,“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是公民的绝对义务,是发自内心的真挚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能够唤起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不进行劳动、不善于克服困难,没有适度体力和精力的紧张就不可能有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义务感。“孩子们在劳动中会体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在收获小麦的日子里,学校会庆祝收获节,孩子们把自己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请家长品尝它们――我们收获了粮食,我们给别人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一个人为自己的劳动感到自豪,这是道德纯洁的源泉。”??y??这种理想主义者特有的生动描绘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作为理想主义教育家,看重的不是现实的学生分数、升学率、领导的认可,他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何让学生以“人”的姿态走向未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熏陶下,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树立一种正义观、平等观,主动寻求一种反对强权特权、追求民主自由的独立意识。四、教师的理想主义与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公民责任是公民履行与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规范预期的职责,亦包括没有履行好这种职责时应承担的谴责和制裁。当公民在感情上认同和接受了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公民责任时,这种要求便成为社会公民内心的一种自觉,转化为公民责任意识。现实生活中,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有两种表现:一是未对公序良俗存有敬畏之心,既不遵从,也不维护,既放纵自己有悖公德的行为,又对他人有损文明的行为视而不见。二是面对邪恶势力时,选择逃避、置身事外,甚至热衷于当看客。这些行为都不是真正的公民行为。公民责任具有鲜明的道德属性,无法进行严格的考核,它是一种源于内心的道德倾向和理性选择。公民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社会机制的激励,但更重要的是个人良知的自我启发、自我唤醒。如何让我们满怀心甘情愿的自觉、惩恶扬善的勇气、义无反顾的执著去恪尽公民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教育理想主义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首先,苏霍姆林斯基重视道德自觉与责任的联系:“主要应培养的是使儿童见到受伤的果树就感到心痛,反对他们无动于衷或袖手旁观。以后如果儿童看到树折伤,就主动去找绳子或很焦急地去找老师。逐渐地,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到了青少年时期,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包扎伤枝或培土。这就代表他已经有了高度的道德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看到发生于你面前的不公正的欺骗人的事,你的心里充满愤慨。就是在想干预却又犹豫不决的时候,希望你按照最初的动机和情感(即良心的呼声)去行动吧。如果采取计较个人得失的态度,人终将变得冷漠无情。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对责任进行启蒙。“教育的艺术在于,要使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物品世界人格化,使他学会通过对待物的态度正确地、合乎人性地对待人。”??????比如,在儿童没有意识到公民责任的时候,就应使他学会以好事报答好事。“他的良心不允许他成为一个物质福利和精神欢乐的单独的消费者。”??????孩子们因爱牛奶而热爱挤奶员,因爱早餐而热爱厨师。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孩子,“责任”不是空洞抽象的词汇,而是由很多具体事物堆积而来。再次,苏霍姆林斯基注重教育语言的应用。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适用“荣誉”、“功绩”、“勇敢精神”、“英雄气概”等崇高字眼,用理想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词汇去唤醒学生对道德语言的激情和敏感,配合生活实践达到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的目的。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是最可怕的,与现实的冷漠划清
本文标题:教师理想主义与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6731 .html